黔西南:民族团结一家亲 传统佳节“燃”激情

雨水刚过,金灿灿的油菜花就把春天的景色描绘在广阔的大地上。
“过几天就到‘走亲节’了,大家好开心呀!”
“希望经常举办民族节庆活动,让乡村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正在准备“二月二”民族走亲节活动的贞丰县永丰街道纳马苗寨的各族群众热火朝天地忙碌着,整个寨子张灯结彩,装点一新。
春天景色。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以传统节日为载体,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传统节日各项活动中,以活动传递文化的魅力,增强文化自信,促进各族群众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
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文化
春节期间,望谟县边饶镇播东村热闹非凡,各族青年汇聚在当年红军长征时的宿营地,举办唱山歌、拍鸡毛键、拔河、打陀螺等民族文化活动,吸引了周边紫云、镇宁等县的各族群众踊跃参加。
红色记忆。
播东村因地制宜,充分利用红色资源,组织互动性强、寓教于乐的民族文化活动,为各族群众带来沉浸式红色体验。追寻历史足迹,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文化。
各族群众在节日的氛围中,更加深刻地领悟红色文化的内涵,潜移默化地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的熏陶,汲取强大精神力量,培塑家国情怀。
民俗浸润乡土,文化滋养乡情
民族团结一家亲,传统佳节“燃”激情。
在册亨县者楼街道东风村,迎接新年的精彩文艺活动正在如火如荼进行。来自望谟县、册亨两个县的17支各民族群众组成的文艺队伍,把精心准备的《布依八音》《苗乡情舞蹈》《相约瑶寨》等30余个节目轮流登台表演,自编自演的原生态民族文化把节日气氛不断推向高潮。
乡村舞台。
“感谢党的好政策,我们各族群众现在的日子就像刚出甑的五色糯米饭一样——蒸蒸日上,一天比一天还香甜。”东风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韦如车自豪地说。
传统节日具有增强凝聚力、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作用。各族群众欢聚一堂、身着节日盛装共庆佳节,以文化交融厚植民族团结情谊,不断促进各民族群众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传承优秀文化,弘扬民族精神
“我好喜欢兴义,自然风光雄奇秀丽、各族群众热情好客、民族文化多姿多彩、各式各样的特色美食让人终身难忘。”来自江苏的张晓莉滔滔不绝地说。
坐落在兴义老城区的大佛坊,是一个具有民族特色的仿古建筑群,这里汇聚了黔、滇、桂、川等省区的传统手工美食作坊,是展示西南地区民族风情的一扇窗户。
春节前,云南、广西、贵州的12支文艺队伍,在大佛坊举行黔、滇、桂三省区“八音坐唱”大赛,呈现一场“声音活化石”的非遗盛宴。
正月间,黔西南州8个县(市)的文艺队伍在万峰林景区和大佛坊中心广场,连续8天为各族群众和游客表演融合多民族元素的精彩节目。布依族的《梳花》、苗族的《板凳舞》、彝族的《阿妹戚托》舞蹈等节目展现了不同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深受各族群众好评。
传统美食是民族智慧的结晶,记载着文化的传承和民族的灵魂。
酱香羊肉粉、鸡肉汤圆、刷把头、牛肉粉、杠子面、五色花糯米饭、蛋炒饭……各种美食遍布大街小巷,香气扑鼻,吸引游客流连忘返。
元宵节这天,各式花灯琳琅满目,宛如璀璨的星辰。各族群众走出家门,逛灯会、赏花灯、猜灯谜、打卡拍照,处处洋溢着浓郁的节日气氛。
灯的魅力。
丰富多彩的活动,有效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了民族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各族群众在团结祥和的节日氛围中增强了文化认同,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焕发出新的活力,凝聚起强大精神力量。(文/图 陈湘飚)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