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贵州频道

贵州农业职业学院:厚植耕读文化底蕴 培育知农爱农人才

2024年12月31日15:45 | 来源:人民网-贵州频道
小字号

高雅艺术进校园,话剧演出《信仰》激发青年学生爱国情;红色文化进校园,《党建音乐思政课》引导学生树立报国志;非遗进校园,“傩戏”展演培育传统文化自豪感……

话剧《信仰》在贵州农业职业学院演出。

话剧《信仰》在贵州农业职业学院演出。

2024年12月,贵州农业职业学院举办第一届“耕读文化节”,文化节以“赓续文化血脉 筑牢信仰之基 深悟耕读文化 谱写青春华章”为主题,在为期一个月的时间里,举办高雅艺术、红色文化、阳明文化、非遗进校园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七场活动,组织引导广大师生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耕读文化。

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作为全国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优质校、全省第二批“双高校”建设单位和全省唯一一所农业类高职院校,贵州农业职业学院以耕读文化为轴,以“六重六突”为抓手载体,积极打造思想道德高尚、学术氛围浓厚、人文底蕴深厚、校园环境幽雅的“耕读”校园文化,厚植“一懂两爱”农业职业人才培育的农耕文化情怀。

贵州农业职业学院党委书记邓庆生表示,作为一所以农业为特色的综合性高职院校,近年来,学院结合办学特色,深入推动耕读文化与思政教育有机融合,探索耕读育人的人才培养创新路径,切实解决好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和为谁培养人的这个根本问题,始终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

打造耕读校园 提升文化育人软实力

该院设计制定了以麦穗、彩带、书页、飞鸟、朝阳为元素、绿色为主色调的校徽,确定了歌词紧扣农耕主题的校歌《筑梦远航》;建设“红色文化阵地”和“工匠文化长廊”,把红色文化教育和“三农”情怀有机结合;确定了红色“梦梦”为“孺子牛”,绿色“和和”为“拓荒牛”,黄色“勤勤”为“老黄牛”的“农三牛”校园吉祥物……漫步贵州农业职业学院校园,以“农”文化为特色的校园文化氛围浓郁。

走进学院各系部,结合专业特色形成的“一系一品”文化品牌各具亮点:畜牧水产系的“万象‘耕’新 实践育人”、食品与药品系的“药食同源 源远流长”、农艺工程系的“春华秋实 岁物丰成”、机电城建系的“技巧善工 点燃梦想”、经济管理系的“农经赋能 黔行天下”、信息工程系的“数字赋能 智慧农业”等文化品牌,形成百花齐放、丰富多彩的文化育人氛围。

近年来,学院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明确“以农为特、以文化人”的校园文化建设主基调,以“崇尚耕读 技艺扬志 行贵以恒 匠心逐梦”的校训精神为引领,围绕视觉、理念、环境、行为四大识别系统,精心设计校园文化建设整体设计方案,通过“农”文化特色的打造,彰显农耕文化的深厚底蕴,积极打造“耕读”文化品牌。

每年,结合耕读文化和工匠文化特色,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主题活动,同样成为学院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新鲜土壤。

在“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宣传教育活动中,开展“国学史园”知识竞答,引导师生聚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发展;创建以农牧文化馆为载体的数字微展览,将农耕文化与网络育人巧妙结合;拍摄“铸魂润心”文化育人创新工作案例短视频,弘扬革命文化、传承红色基因、以红色文化培育时代新人;拍摄“百物匠心”非遗技艺传承创新视频微课《非遗之花绽放校园》,组织师生挖掘传统音乐资源,展示师生非遗创作,引导师生感受非遗魅力、学习非遗技能、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耕读文化节”中,将优秀校园文化活动进行集中展示,鼓励引导师生立足实践,锻炼创新本领,争做中华文化的传承者、创造者、传播者。

三月学雷锋、四月寄哀思、五月学劳模、六月献爱心……据统计,学院每年开展各项育人活动50余场次,基本实现活动育人全覆盖,不断突出文化育人实效,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性和亲和力。

近年来,学院在2024年贵州省大中小学“实践筑梦 强国有我”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活动中,师生共同拍摄的微电影《理想的接力》获得短视频一等奖;《开车采茶余味长 农机精耕稻米香——从贵州山乡变化看中国式现代化》在“七十五载薪火相传 千秋伟业奋斗有我”——贵州省大学生讲思政课公开课展示活动中获一等奖;《如何端牢中国饭碗——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在全省教育系统“理论宣传二人讲”评选展示活动中获一等奖。

挖掘资源优势 发挥场馆育人新途径

12月18日,贵州农业职业学院党委书记邓庆生走进一站式学生服务中心,与学生进行面对面座谈,深入了解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并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给予了及时的解答和指导。

“真读书,才能有真本领、真担当。”座谈会上,邓庆生鼓励学生,选择了自己喜爱的专业,就要在专业上不断挖掘和体现自身的价值和贡献。

如今,“一站式”学生社区已成为集学生思想教育、师生交流、文化活动、生活服务于一体的教育生活园地。

以“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为契机,探索建立“思政指数”,依托辅导员队伍能力提升大数据赋能平台,整合共享优质培训资源,完善辅导员能力提升培训工作。用好高校党建基础数据统计分析平台、高校党建工作联络机制信息化平台,持续提升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建立学生网格化动态管理数字信息平台,精准开展学生心理健康管理和咨询服务。依托学院图书馆、学生宿舍、体育馆、一站式学生服务中心、双创中心,探索学生组织形式、管理模式、服务机制改革。

近年来,学院将红色文化和绿色农耕融入思政建设,充分利用学校资源,活用文化场馆空间资源,积极拓宽育人途径,不断开拓文化育人新阵地。

依托贵州农业职业学院农牧文化馆,深入开展农耕文化进校园、进课堂、进头脑。作为贵州省唯一一个以农牧文化为主题的展馆,馆内藏品原汁原味地反映了贵州农牧文化风貌,是贵州农牧文化发展过程的缩影。展馆以农牧元素为背景,运用图片、文字、实物、场景再现等表现手段,将畜牧文化、农业文化、农耕风貌、贵州特色等有关贵州农业、农村、农民的各种元素汇集在一起,重点突出贵州农牧文化发展特色。目前,农牧文化馆不仅能实现学院内部教育教学需要,还是清镇市重点研学基地,每年接待校内外师生5000余人次。

同时,学院还以百宜实训基地为依托,每年开展师生劳动教育实践3000余人次,让学生在辛勤劳动中涵养品格、增长才智、提升技能,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

为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学院组织师生定期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理想信念教育基地、烈士陵园等场所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加强党校、团校、学生社团的建设。通过建立完善校史馆、思政实践教学基地(行走的思政课)、耕读融媒体中心、求是园(红色文化阵地、工匠文化长廊)、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基地(思政文化长廊、VR教室、思政活动室)、农牧文化馆、食用菌工程中心、百宜实训基地等,切实发挥场馆育人功能。

深化改革创新 拓展思政育人新格局

“这是一场别开生面的红色之旅,它以音乐为媒介,让我们在美的享受中学到了党史知识,感受到了革命先烈们的英雄气概和坚定信念。”观看完《党建音乐思政课》后,贵州农业职业学院农艺工程系生态2304班学生陈兴伟为这样形式新颖的思政课点赞。

贵州农业职业学院党建音乐思政课。

贵州农业职业学院党建音乐思政课。

作为学校首届“耕读文化节”重要活动之一,《党建音乐思政课》通过“视听+思政”的形式,把党的创新理论、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与经典音乐、影视作品相结合,用艺术语言讲述奋斗故事、用经典音乐诠释初心使命。

贵州农业职业学院经济管理系党总支书记刘龙勇说,《党建音乐思政课》巧妙地把音乐、故事和红色文化结合在一起,这样的形式上“活”了思政课,学生更容易接受。

进乡村、进校园、进企业……2024年“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期间,贵州农业职业学院组建24支社会实践活动团队,322名师生奔赴贵州山乡,他们纷纷结合专业特长,用实际行动践行强农兴农的青年担当。

近年来,学院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实习实训等活动中,创办形式多样的“行走课堂”,强化实践教学的思想性和社会性。深入开展大学生“三下乡”活动,加强劳动教育,挖掘和编制“资源图谱”,在重点企业、社区街道、乡镇农村建立常态化社会实践基地,引导学生了解国情社情民情。依托校企合作、毕业生就业创业促进行动等工作,推动形成政府、社会、学校协同联动的“实践育人共同体”。

以“大思政课”拓展全面育人新格局,贵州农业职业学院积极推进思政课改革创新。

推进思政课建设与教学改革。扎实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思路创优、师资创优、教材创优、教法创优、机制创优、环境创优,把新媒体新技术引入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统筹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建设“双推进”“双创新”,构建全面覆盖、类型丰富、层次递进、相互支撑的课程体系。

加强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加大马克思主义学者和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力度,组织实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加强集中教育培训和后续跟踪培养。切实加强科研引导,鼓励思政教师积极申报思政专项科研课题,编写出版理论读物,推进教师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与科研的能力提升及成果转化。完善专职辅导员职业发展体系,建立职级、职称“双线”晋升办法,持续提升思想政治工作和党务工作教师队伍素质能力和专业水平建设。

深化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建设。加快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单位建设工作任务,修订“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建设方案,明确责任体系、总体目标、基本要求、建设举措、进度安排,建立台账、逐项推进。以课程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网络育人、心理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资助育人、组织育人为主要内容,构建“大思政”工作格局,推动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

注重教师发展和师德建设。健全教师发展中心运行机制,实施课程思政教师专题培训计划,按照“四有”好老师要求,强化教师政治把关、理论学习、培训轮训、实践锻炼等工作,组织开展宣传师德典型、深化学术诚信教育,加强教师思想引领。完善教师评聘考核办法,严格实行师德师风“一票否决制”,把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

做好先进典型选树。利用开学典礼、“开学第一课”、毕业典礼、重大活动、重大纪念日、主题党日等契机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开展教书育人楷模、师德标兵、最美辅导员、最美大学生等先进典型宣传选树,积极邀请大国工匠、“时代楷模”、技术能手、优秀毕业生等走进校园,面向学院师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贵州农业职业学院。

贵州农业职业学院。

接下来,学院将以深化教育综合改革为抓手,深入推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守正创新,把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以“大思政课”拓展全面育人新格局,培养更多知农爱农、强农兴农的时代新人,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培养新型人才。(文/蔡珊珊、何登成 图/贵州农业职业学院)

(责编:李丽萍、陈康清)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