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节黔西:筑牢“防护网”,护好“水缸子”,让群众放心喝水
2024年10月18日08:27 |

近年来,毕节市生态环境局黔西分局以筑牢“防护网”为基础,以护好“水缸子”为抓手,让群众放心喝水。
黔西地处乌蒙高原东部、乌江中游,山川河流众多,全市多年平均降水量1100毫米,水资源量16.71亿立方米,养育黔西69.5万人,保障群众饮用水安全已然是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重中之重。黔西分局切实筑牢饮用水水源地防护网,集中清理整治饮用水水源地周边环境安全隐患,全市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成效明显。
黔西分局按照“分级分类,科学有效”原则,结合现场实地踏勘和专家评判等方式方法,划定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25个,一级保护区内建设标识标牌、围墙、隔离围网等隔离防护设施,二级保护区内设置标识标牌,引导群众共同参与到爱水护水行动。同时,加大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巡查力度,把水源地纳入“双随机、一公开”执法监管,重点检查饮用水水源地一级、二级保护区内有无违法建设项目、是否存在违法垂钓行为、水源地保护区警示牌标识设置情况等。
除了发挥人力、物力治理水环境,科学监测水质量也体现了环保科技的力量。据黔西市生态环境监测站负责同志介绍:“全市投入约735万元,设置县城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自动监测站1个、河流出境断面自动监测站3个,对水质进行实时监测;定期对1000人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开展取样监测工作,最大限度保障饮用水安全。”当前,市11个国、省、市控断面水质均达到或优于地表水Ⅲ类标准,千人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为100%。
截至目前,毕节市生态环境局黔西分局设立饮用水水源地标识标牌371块,设立围网36千米;共计出动排查人员1400余人,对全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开展全排查,发现违法垂钓25起,行政处罚5000元,有效保障了饮用水安全。(贵州省生态环境厅官网)
(责编:吴锋、陈康清)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