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贴心人”王学祥:“调解工匠”的为民情怀
![](/img/2020wbc/imgs/icon_type.png)
“走,找学祥给评评理。”这是毕节市大方县兴隆乡狮子村群众遇到难事和烦心事时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群众口中的学祥,就是狮子村村委会副主任王学祥。
组织召开群众会80多次,化解矛盾诉求220多件……这是王学祥当选村委会副主任两年多以来交出的“成绩单”。
此前,王学祥是大方县驻宁波市北仑区就业创业党支部书记。在2021年第十一届(社区)村“两委”换届时,兴隆乡党委鼓励他积极参选。当选狮子村村委会副主任后,王学祥与村“两委”干部亮身份、亮承诺、亮行动,不定期组织村民召开群众会、院坝会,用通俗易懂的“农家话”向村民开展党的政策宣讲宣传,在全村形成了“有事要商量、有事好商量、有事多商量”的良好治理共识。
用心用情,做基层群众的“贴心人”
“做好调解工作,最重要的是用心用情。”
调解工作中,王学祥孜孜不倦地寻求双方的共同点和利益平衡点,引导他们沟通、协商解决问题。
2023年,王学祥调解过这样一桩邻里纠纷,当时,一户人家要新建房子,邻居一家却不允许。村民小组、亲朋好友都从中劝说,矛盾始终没有缓解。经过打听,王学祥得知,矛盾其实和几年前的积怨有关。到现场后,王学祥跟家里老人喝茶、拉家常,从回忆两家当年关系融洽说起,聊着聊着,老人家哭了,也做出了和解的姿态。
“只要把群众视为家人,真心为民服务、用心开展调查、细心分析研判、耐心协调争取,就一定能把调解工作做好、做实。”在王学祥看来,调解工作的难点在于要赢得双方的信任,并且双方都认为第三方是公平、公正的。
注重学习,当精益求精的“调解匠”
“调解农村矛盾纠纷,必须对各种法律知识和风俗习惯了然于胸。”王学祥深知要做好调解工作,就必须学法、懂法和用法。
为了使调解工作更具专业性和说服力,更好地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工作之余,他坚持自学法律知识和大量案例,努力提高法律知识储备,提升调解技巧,说着接地气的话,讲着“土道理”,把矛盾纠纷调解做到了群众的心坎上。
基层群众纠纷看起来都是“鸡毛蒜皮”的小事,但事事关乎民心。
王学祥不仅坚持给自己“充电”,还将所学到的知识和调解经验技巧分享给联户长、网格员、乡村治理督导员等,进一步提升调解员矛盾纠纷多元处置能力。
“干货满满的工作经验和工作技巧,对我们今后处理各类矛盾纠纷工作起到了启发和帮助作用。”狮子村龙兴组联户长项奇说道。
满腔热情,任一方百姓的“宣传员”
“免不了有人‘狮子大开口’,也总有人‘得理不让人’。”王学祥急他人所急,换位思考、用心倾听、耐心解答,让当事人双方感受到被尊重和理解。
“在工作开展中,我越来越能认识到,只有想办法增强群众的法治意识,才能有效控制各类矛盾纠纷的发生。”王学祥说道。
现在,在兴隆乡党委、政府的统筹下,王学祥通过入户发放法律政策资料、召集群众现场以案说法等灵活多样的方式,把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知识送到每家每户,进一步增强了群众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在全村形成了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氛围。
“每当看到纠纷当事人握手言和,心底的充实感、喜悦感油然而生。”基层工作没有惊天动地的大事,更多的是事关群众的小事。但就是在每一件小事中,体现着王学祥为民的一片赤诚之心和满腔热情。(项涛)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