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当区:石蛙变“金蛙” 产业顶呱呱
近日,在乌当区新堡布依族乡新堡村的一座标准化石蛙养殖基地里,100多个养殖池有序排列,池内山泉水汩汩流淌,笔者小心翼翼地掀开附卵板,一只只通体黄褐色、体格健硕的石蛙跃出水面,溅起阵阵水花……
据了解,石蛙又名石蚌,是我国的特色蛙种,有“百蛙之王”的美誉。石蛙养殖的兴起,得益于其独特的营养价值和市场需求。石蛙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富含多种氨基酸、矿物质及微量元素,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随着消费者对健康食品需求的不断提升,石蛙的市场需求日益旺盛。
位于新堡村的贵阳沃德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养殖基地,占地81.38亩,每年蛙苗出产可达80万只,成蛙出栏量达10万斤左右,产能达416.5吨,实现年销售收入2318.18万元。通过科学养殖和技术创新,不仅实现了石蛙养殖的高效益,也为乡村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说起养蛙的经历,贵阳沃德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养殖基地负责人黄玉荣记忆犹新,1968年在福建出生的他,早年因做项目工程时被意外炸伤了右手后,于1990年跨行干起了石蛙养殖。然而,石蛙养殖并非易事,其生长条件苛刻,对地域环境及水质有着极高的要求,加之人工养殖技术的复杂性与挑战性,使得众多养殖者对其望“蛙”却步。但正是这样的挑战,激发了黄玉荣的创业热情,他通过仿生态养殖模式和精细化管理,为石蛙提供了优良的生态环境,提高了石蛙的存活率和繁殖率。
攻克了石蛙养殖、深加工等关键技术。去年,黄玉荣通过流转土地,在新堡村投资建成了贵阳沃德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养殖基地,建设大棚,引进种蛙。这一项目的落地,不仅为当地带来了先进的养殖技术和管理经验,也为农民增收致富开辟了新路径。
蹲在养殖池旁,池内的石菖蒲郁郁葱葱,黄玉荣向笔者介绍:“该基地于2023年10月份总投资4000万元建设,现在基地共养殖两个品种,分别是石蛙和雪蛤,有别于牛蛙和青蛙养殖,石蛙的养殖周期特别长,一般需要两年时间。”
有了经验,黄玉荣便开始扩大规模,计划从建好的190个蛙池,扩大到320个蛙池。他将养殖池分为产卵池、幼蛙池和成蛙池,根据石蛙的大小分开来养,这样每年都有成蛙可销。因为肉质细嫩、营养丰富,价格自然就高,每年石蛙的售价可维持在130元/斤—150元/斤。
通过多年摸索,说起石蛙养殖,黄玉荣是滔滔不绝。在他看来,这不仅是门技术活,也是个辛苦活。“每天都要来基地五六趟,看看水、投投食,清理清理池子,只有石蛙冬眠的时候,才会稍微空闲一些。”
“销路方面,我们有稳定的销售渠道。我们与福建、上海等沿海城市的酒店达成了合作意向,以最优价格向我们采购石蛙。下一步,我们不仅要把石蛙养殖这个产业做大做好,更重要的是带动更多的村民一起增收致富。”对于石蛙养殖的前景,黄玉荣充满信心。
石蛙养殖产业带来了效益的改变,也让越来越多的新堡村村民看到了“钱”景。
“新堡村引进贵阳沃德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发展水产养殖,给农户土地每年每亩700元分红,不仅稳定增加了村民收入,还推动了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了农村经济多元化发展,同时还给村民提供了更多就业机会,让村民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增收。下一步,我们将继续维护好企业发展,为企业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新堡村村支书王攻武说。
目前,贵阳沃德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标准化的石蛙生态养殖生产基地仍在如火如荼地推进中,未来,将计划建成年产能约为500万斤石蛙养殖基地以及集旅游度假、休闲娱乐等配套设施为一体的乡村旅游田园综合体,力争建设成为全省最大规模的石蛙生态养殖农场示范基地。(乌当区人民政府网)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