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怀市水塘村人民调解委员会:预防化解邻里纠纷“三乡”融合工作法
仁怀市水塘村人民调解委员会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探索总结出预防化解邻里纠纷“乡亲、乡邻、乡能”三乡融合工作法,多渠道预防化解邻里纠纷,提升基层治理成效,助力和美乡村建设。近五年来,实现了“零诉讼”“零上访”、矛盾纠纷“零库存”,所有问题均在村、组就地全部解决,群众法律意识、自治意识得到了增强,进一步提升了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乡亲普法,普法小院乡声“浓”
一是利用热心村民闲置庭院打造乡亲普法小院,同时在群众中发掘热心公益、善于学习的对象,通过集中培训、发放教材、组织研讨等形式,把群众培养成“法律明白人”,成为普法的坚实基础力量,让普法有阵地、有主体、有成效。
二是充分发挥“法律明白人”在乡亲邻里之间人头熟、情况清的优势,用更接地气的“土味”乡话精准开展民法典等与群众密切相关的普法宣传,让法律知识更贴近群众,让群众易学、易记、易懂。
三是发挥“法律明白人”地理和时间优势,做好“7×24小时”普法服务,满足群众法律咨询个性化需求和保护群众隐私,让群众敞开心扉接受法律服务,切实提升普法工作质效。“学法小院”的创建,不仅为村民提供了休闲场所,更重要的是为村民提供了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学习交流平台,为村民提供了“以法明智”的保障,从而增强群众“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意识。学法小院建成以来,在学法小院开展了80多场法律知识宣讲,普法受众1100余人次。
乡邻调解,议事小院乡音“和”
一是把群众普遍认同、办事公道、为人正直、处事老练的群众发展成专(兼)职人民调解员,搭建了一支人民群众信任的调解员队伍,并根据调解员能力侧重,组建了婚姻家庭、山林土地等专业人民调解小分队,有针对性开展纠纷调解工作。
二是利用村内群众闲置院坝搭建乡邻议事小院,给群众搭建说事平台,调解员组织群众对重大矛盾纠纷进行评判,通过集体讨论争取多数群众的认同,凝聚化解纠纷的共识,为切实化解纠纷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
三是利用乡亲邻里脸面熟、晓内情的优势,深入田间地头和农户家中,通过拉家常、帮农活等形式,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用乡情感化群众,有效提升矛盾纠纷调解成功率。自议事小院建成以来,逐步养成群众有话当面说、问题当面提、有事当面解的良好氛围,小院议事68场,解决问题183件。
乡能服务,法律服务工作室乡民“赞”
一是动员本村法律工作从业人士利用闲置房间打造“乡能”法律服务工作室,为村民提供专业的法律咨询服务,为群众有效规避矛盾风险,防范纠纷的产生。
二是在乡能工作室进行特别“庭审”,在调解矛盾纠纷中由乡能为纠纷双方剖析纠纷中的法律责任和诉讼风险,以乡情为背书取得群众的信任,为化解矛盾纠纷提供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是工作室针对特殊人群开展温情服务,把法律服务送到群众家门中、心坎里,点对点进行矛盾纠纷化解,得到群众的交口称赞。自乡能工作室设立以来,调解矛盾纠纷40余起。(贵州省司法厅官网)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