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贵州频道>>本网原创

亚太媒体看贵州

外媒称赞化屋苗绣:极具文化创造力

人民网记者 王秀芳
2024年10月27日08:14 | 来源:人民网-贵州频道
小字号

“这些图案和花纹看起来很美,有什么特殊的意义吗?”在黔西市化屋村苗族刺绣蜡染展示馆,构思精美、栩栩如生的刺绣制品吸引了印尼国家广播电台棉兰分社记者马里奥·帕斯卡的目光。

外媒记者走进化屋村苗族刺绣蜡染展示馆。人民网 阳茜摄

外媒记者走进化屋村苗族刺绣蜡染展示馆。人民网 阳茜摄

绣娘杨文丽介绍,不同颜色的花纹就是苗族迁徙的历史,花鸟虫鱼的图案,则代表着苗家儿女对大自然的热爱与保护,每一种图案都有不同的意义。

“苗族文化是我见过最美丽的一种。更难能可贵的是,苗族人民很有创造力,他们把丰富的文化用手工技艺展示出来,这是我以前从来没见过的。”马里奥·帕斯卡对各类手工制品爱不释手,最后他买了一个小包,准备送给妹妹。

马里奥·帕斯卡(左)购买刺绣蜡染制品。人民网 阳茜摄

马里奥·帕斯卡(左)购买刺绣蜡染制品。人民网 阳茜摄

化屋村原名“化屋基”,意为“悬崖下的村寨”。作为少数民族村寨,该村苗族同胞占总人口的96.7%,是一个典型的苗族聚居村寨,且家家户户擅长苗绣制作。

苗绣承载着苗族特有的文化内涵和丰富的文化记忆。千百年来,苗家儿女以绣布为画纸、以针线为笔墨,凭借代代相传的技艺,把历史文化和对家乡的赞美、对亲人的祝福定格在精美的刺绣中。

认真聆听苗族刺绣蜡染制作工艺。人民网 阳茜摄

认真聆听苗族刺绣蜡染制作工艺。人民网 阳茜摄

2019年10月,化屋村引进刺绣蜡染扶贫车间,让绣娘们的刺绣技艺得以施展。为了让刺绣制品用途更加广泛,该车间并不局限于民族服饰,而是组建专业设计团队,将传统与时尚结合,把刺绣蜡染融入服饰、香包等现代用品。

2022年,化屋村刺绣蜡染扶贫车间搬进黔西工业园,迎来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抱枕、围巾、包包、服饰都很受欢迎,今年国庆期间直播3天,日均销售额6万余元。”杨文丽介绍,车间现有绣娘63名,其中固定用工23名。

外媒记者对苗族刺绣蜡染制品爱不释手。人民网 阳茜摄

外媒记者对苗族刺绣蜡染制品爱不释手。人民网 阳茜摄

苗绣是传统文化,苗家女子一直引以为傲。在杨文丽的车间中,苗绣制作采用手工技艺与机器生产相结合方式,既传承传统工艺,又提升了产品生产效率,能够满足不同层次群体的消费需求。

“如今,一件手绣的歪梳苗服饰能卖上万元。”杨文丽告诉记者,苗绣是苗族文化的载体,它将苗族古歌、传说和故事以刺绣形式表现出来,自己要将这一技艺传承好,争取让其成为世界的艺术。

(责编:李永馨、陈康清)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