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荔波瑶山村画卷,探寻古寨“网红”密码
瑶山村,被誉为“原始社会遗存的活化石”,居住于此的白裤瑶族仍保留着古老的生产方式,以原始粗犷的民族遗产风格,吸引着各地游客纷至沓来。
“进入瑶家门,就是瑶山人。”近日,笔者走进荔波县瑶山瑶族乡瑶山村,感受一场瑶族盛大的欢迎仪式。穿着白裤瑶服饰的男人们,像一个守卫家园的士兵一样,站在寨门之上,列队鸣枪,震撼来宾。
荔波县瑶山村美景。
几声枪鸣唤醒村寨,铜鼓奏乐声和醇香的糯米酒欢迎宾客,一场古寨沉浸式体验之旅就此拉开帷幕。
漫步村寨中,只见,土墙茅草顶风格的房屋古韵悠悠,铜鼓广场处的巨型牛头铜鼓庄重神秘,造型独特的古禾仓群历经沧桑,步步感受古老的时光印迹,品味醇厚的烟火气息。
宾客临门。
瑶山村地处黔桂交界的瑶山深处,曾是贵州历史上最穷的“三山”地区之一。虽被大山深锁,但世居此地的白裤瑶族人将其独具特色的歌舞、服饰、建筑等完好保存传承,让人一踏进寨门即刻能感受到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中国传统村落、中国陀螺之乡的气质。
村史馆展厅。
来到瑶山村村史馆,推门而入,映入眼帘的是展厅中间摆放的猴鼓。鼓框用樟木掏空制成,呈圆形坐墩状,鼓面用牛皮包裹严实,是猴鼓舞的主要伴奏乐器。猴鼓舞作为瑶山的文化瑰宝,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瑶族猴鼓舞”瑶语称“玖格朗”,流行于瑶山白裤瑶人中的一种舞蹈。“猴鼓舞”在丧葬祭祀的场合中表演,构成了它特定的舞蹈形式。白裤瑶十分崇拜祖先,故而其葬礼也分外讲究,它大致要经洗尸入棺、砍牛致哀、跳《玖格朗》、喝酒抬棺、浅坑置棺、长席就餐和过三朝等几个程序,跳“猴鼓舞”就是其中最重要的活动之一。
禾仓群。
服饰文化、神秘葬礼、乐器文化……沿着展厅继续观看,墙上张贴的图片和文字,无声地诉说着瑶山村的过往和发展变化,勾起人们绵绵的乡愁记忆。
瑶山村,2021年4月21日经荔波县人民政府批复同意,由原拉片村、菇类村两个深度贫困村合并而来。白裤瑶族源流可追溯到“九黎”和“三苗”。先秦时期,瑶族先民与南方其他民族先民一道被泛称为“南蛮”。他们大都分布在江淮、荆州、即今两湖、豫南、皖南、赣北一带。为了生存与发展,白裤瑶族先民历经沧桑,很早以前,因受其他民族不断打压和侵扰,从广西辗转迁徙至此地。
猴鼓舞。
由于历史的原因,瑶族主要居住在深山密林中,过去过着以林为家,以山为寨的居无定所的狩猎生活,常迁徙于大山之间,故被称为“过山瑶”。“吃饭基本靠上树,穿衣就是一块布”,这是当时生活的一个写照。
一九四九年后,在当地党委政府的帮助下,逐步引导瑶族群众从山上搬迁到山下,由原始社会生活方式转到学习农耕、修建房屋,“直过”到社会主义社会。但因地处深石山区,土地贫瘠,耕作方式粗放,粮食产量很低。
牛角迎宾。
上世纪70年代末,一个劳动日只有二角二分钱,一个铁三角架、一两个顶罐、几个粗陶碗、几块木板、几件破烂衣服,再加上几百斤粮食,就是许多瑶族家庭的全部家当。
八十年代以来,随着扶贫大幕开启,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持续加大对瑶山扶贫工作力度,经济社会发展步伐不断加快,现代文明的种子在瑶山不断播种、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特别是通过几次扶贫搬迁,居住在深山老林的瑶族同胞一批批搬迁到开阔美丽的安置区,极大地改善了瑶山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
篝火晚会。
如今,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瑶山村瑶族群众跨越了人类社会几千年历史,与全国人民一道摆脱贫困,成功奔向小康,跨入现代文明。
近年来,瑶山村在保护传统村落文化的同时,适度开发利用旅游资源,留住了美丽乡愁,也让许多瑶族同胞吃上了“旅游饭”。
逛古瑶寨、吃瑶家菜、看村民演出……游客和村民熙熙攘攘,让村里烟火气升腾。依托紧邻小七孔景区的区位优势,瑶山村在民族游、体验游上下足功夫,从昔日贫困落后的原始村落摇身一变,成了“网红景点”。瑶山古寨成为4A级景区,越来越多游客慕名而来。
瑶山古寨。
作为贵州唯一的白裤瑶聚居村落,独一无二的民族底色和不可再生的远古遗风,构成了瑶山古寨文旅融合发展的核心竞争力。瑶山村蕴藏深厚的白裤瑶文化内涵,村落内的服饰、婚俗、丧葬、陀螺、铜鼓、舞蹈文化及在长期游猎生活中积淀的民间信仰、社会组织及饮食、医药等文化具有极大的保护和利用价值。白裤瑶族舞蹈《但戈沙》《猴鼓舞》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白裤瑶族陀螺竞技、树膏染制技艺等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白裤瑶族服饰为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悠久的文化遗存、质朴的民族风情,不仅是永存的精神财富,更是宝贵的发展资源。瑶山村深入挖掘和充分利用瑶族独特的铜鼓文化、建筑文化、服饰文化、陀螺文化等民族文化,把文化资源优势转变为旅游资源和经济优势,通过“旅游+民族文化”,以“五变”为抓手,深化旅游富民多样化发展,打造美丽乡村新格局。
游客品尝瑶王宴。
打开新画卷,从传统村落到和美乡村,瑶山村足以让人找到另一种向往。现在的瑶山村,与之前的贫穷面貌相比,变化用翻天覆地来形容都不为过。得益于完整活态化保护、开发和利用,如今的瑶山村“看得见历史,留得住乡愁”,成为集中展示白裤瑶族人文风情的“活态博物馆”。(文/蒙莎莎 图/荔波县融媒体中心)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