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阳:“农”墨重彩绘“丰”景 和美乡村入画来
金秋时节,行走在开阳的乡村,一幅幅美丽画卷次第映入眼帘:漂亮整洁的民房错落有致,干净平坦的公路蜿蜒延伸,田野林间跃动着丰收的喜悦……处处呈现着“农业兴旺、农村和美、农民富裕”乡村嬗变新图景。
宜居村庄。
乡村风景美如画,产业振兴红如火。今年以来,开阳县坚持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聚焦粮食安全、乡村建设、安全生产等内容,奋力推动农业提质增效、农村和美宜居、农民稳步增收,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写下生动注脚。
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3亿元,生猪存栏32.8万头、出栏40.2万头,家禽存栏130.5万羽、出栏73.3万羽,种植蔬菜3161万亩次、产量47.99万吨,完成粮食播种面积49.12万亩……
一串串平实的数字见证了开阳农业不断向前的稳健步伐,彰显了开阳农业产业向上的韧劲和活力。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
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的稳定、安全供给,离不开农业产业规模化、专业化、市场化的发展。依托生态、富硒等优势,汇聚资金、人才、技术等要素资源,开阳县抓实农资监管、田间管护、土壤污染治理,因地制宜打造“一乡(镇)一特、一村一品、多元发展”的乡村产业格局,优化配置乡村发展资源要素,抓好数字化乡村建设,不断夯实农业产业高效发展基础,推进农业现代化。
产业发展。
“今年年初,我们建立了60亩的木耳实验种植基地,引进‘黑山’优质黑木耳菌种进行种植,不仅产量高,销量也很好。”双流镇白马村党支部书记杨兴林介绍道,该村采取“党支部+公司+农户”的运营模式,进行黑木耳特色种植,把资源优势和生态优势成功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
传统产业有序推进,特色产业齐头并进。南江乡的黄精、楠木渡镇的猕猴桃、永温镇的柑橘……开阳各乡镇结合自身气候、土壤条件,打造“一村一品”致富产业的脚步从未停歇。
藏粮于地,藏粮于技
楠木渡镇智能化育苗中心是西南地区设施设备最先进,单批次种苗繁育规模最大的现代化、集约化种苗生产基地,配置了增温保温、循环通风、补光添光等8大系统,种苗的繁育过程实现可信息化控制和追溯,全年产能可达8200万株,可供5万亩蔬菜生产用苗。
数字化技术正带来全新的生产方式,让开阳农业插上“智慧翅膀”,该育苗中心只是开阳“大数据+农业”的生动缩影。今年8月,开阳县统筹调度“贵阳市菜篮子集团有限公司南江乡苗寨村数字化育苗管理应用场景”和“贵州南方乳业有限公司数字化生产管理应用场景”建设情况。同时,协同推进花梨镇精品果蔬中试基地建设、南江乡农业产业强镇项目中国农业大学开阳教授工作站建设,为开阳农业产业发展浇筑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乡村振兴,向美而行
村民的“钱袋子”鼓起来了,精神生活也要“富”起来。在建设和美乡村方面,开阳县围绕治房、治水、治垃圾、治厕、治风“五治”工作,多向发力、多措并举,汇聚起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强大合力,改善村民的住房条件,有效推动农村环境由“脏乱差”转变为“洁净美”,全力培育文明乡风,为乡村振兴“塑形铸魂”。
宜居农房改造完工894户,旅居农房改造完工88户,高寨、南江、冯三、双流等4个农村供水保障工程有序推进,垃圾收集收运点提升改善完工25个,更换垃圾箱198个,新建户厕完成822户……从“一处美”向“一片美”,从“环境美”向“生活美”,从“外在美”向“内涵美”,开阳乡村的美丽嬗变在接连上演,群众崇德向善、勤俭节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已蔚然成风,“和美乡村”这幅幸福画卷更加明艳动人。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开阳县聚焦脱贫攻坚成果巩固,在强化返贫动态监测帮扶、全面提高脱贫人口收入的同时,坚持“培训+输出+服务”相结合,推动脱贫群体和监测对象就业。截至目前,开展就业培训16期,全县务工规模达4577人,易地搬迁点脱贫劳动力就业919人,“零就业家庭”保持动态清零。
逐梦沃野绘“丰”景,和美乡村看今朝。特色产业兴旺、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如今,放眼开阳这片充满“硒”望的沃土,处处生机勃勃、风景旖旎,和美乡村的梦想正在探索与实践中一步步成为现实。(图/文 李巧)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