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光彩事业毕节行|校企深度融合 共育技能人才

21个专业,1377名毕业生,就业率89.91%。今年,毕节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毕节工职院”)从全市脱颖而出,拿下职校就业率“榜一”。
“全市第一、全省前五,以前都不敢想。”毕节工职院招生就业处副处长胡逸鲲颇为感慨。他说,原来学校有好多专业,但因与市场需求有差距,一到毕业季,老师和学生都在发愁。
毕节工职院拓海学院。人民网记者 涂敏摄
学生求职难,企业用工荒。作为一家以物业管理、家政服务为主的企业,贵州拓海生活服务(集团)有限公司2014年进驻毕节时,急需各种专业技能型人才。“招不到人,各大职校没有专业对口的。”相关负责人林彬记忆犹新。
结合这一情况,毕节工职院迅速调整专业设置,围绕现代物业管理建成拓海学院,与企业进行联合办学,填补了毕节市物业行业职业教育的空白。“根据约定,毕业生可选择直接到企业就业。”胡逸鲲说。
毕节工职院实训基地一隅。人民网记者 涂敏摄
破除“闭门造车”,培养更多“管用”人才。此后多年,精准对接企业需求,以合作共赢驱动产教深度融合,逐渐成为毕节工职院打造特色职校的共识。
浙江平湖是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现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700余家。抢抓东西部协作机遇,毕节工职院与平湖市人社局签订技能人才交流合作协议,由平湖市每年提供100万元人才培养经费,并引荐优质企业与毕节工职院共建就业实习基地。
“充分发挥东部地区优质企业优势,共同开展学生管理、实习、培训和科研合作。”胡逸鲲表示,通过基地互建和校企合作“订单式”培养,建立与市场、企业对接的人才培养机制,达到“入学即入职”“进校即进企”“毕业即就业”效果。
省内外优质企业与毕节工职院共建就业实习基地。人民网记者 涂敏摄
与平湖市合作,是毕节工职院深化校企合作,推进产教深度融合的一个缩影。
为实现“学生”与“工人”角色无缝衔接,推动职业教育专业、地方产业、学生就业“三业联动”,毕节工职院坚持政府主导、行业参与、学校联动、企业融入的办学模式,不断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
近年来,毕节工职院先后与广州市建筑集团、贵州拓海生活、浙江康普瑞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上海振华重工等省内外大中型企业签订协议,合作开办“订单班”,定向培养装配式建筑施工、机电一体化技术、汽车运用与维修等实用型技能人才。
毕节工职院校园一角。人民网记者 涂敏摄
“截至目前,各‘订单班’累计招录学生500余人。”胡逸鲲告诉记者,毕节工职院与省内外企业携手,通过共建产教融合基地、举办二级学院和“订单班”等方式,不断创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多赢发展”的校企合作新模式,开辟了毕节职业教育异地培养技能人才的新路子。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