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壁开渠 生机落入生机镇
在贵州毕节,有一名为生机镇的山区小镇,连着乌蒙山、靠着赤水河——
但是从前,这里长期因缺水而难寻生机,人们常说“生机公社山连山,远望河水喊口干,家中没有三碗水,既愁吃来又愁穿。”
如今再看,这里四处水流潺潺,稻禾壮、瓜果香,人们又道“水在沟里绿油油,村民看见喜眉头,荒山变成水田坝,穷人变成富人家。”
天渠挂在陡立的悬崖峭壁之上,渠道边不到一米宽就是百米悬崖。人民网记者 涂敏摄
从缺水而困到有水而兴、从缺粮少食到物产丰盈,生机镇的生机从何来?
行至实地,只见重重陡立的悬崖峭壁之上穿行着数条水渠,宛若银色丝带镶嵌其间。渠道边,不到一米宽就是百米悬崖,沿渠行进,步步惊心。
“眼前水渠便是生机之源。”凡生机人,无不知晓天渠故事。86岁的许光福是故事的“主人公”之一:背水、修渠、护渠,贯穿他的岁月。
生机镇属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地貌,最大海拔高差达1400米,境内河谷深切、沟壑纵横,导致“天上下雨地下漏”的工程性缺水。
许光福和其儿子许武军一同巡渠护渠。人民网 陈洁泉摄
“几十户人共用一口井,多数时候只能靠天吃水或翻山越岭徒步2小时到赤水河岸背水。”“水贵如油”的艰苦日子,许光福记得很清晰。
缺水长期限制当地村民的生产生活。困则思变,20世纪50年代起,生机人开始在绝壁上凿渠引水,仅凭一锤一钎一双手,一根麻绳一包炸药,跃峰跨崖、穿涧越谷。
“现在想想都心惊胆颤!”亲历修渠的许光福仍觉得那段爬深山、攀绝壁、挂悬崖的经历不可思议。“甚至是鸟都站不住脚……”其中险阻数说不尽。
绝壁天渠盘踞于此,沿渠行进,步步惊心。人民网 陈洁泉摄
前后历时20余年,生机人在崇山峻岭、悬崖绝壁间凿出了总长约309公里的40多条沟渠,及总库容约180多万立方的20多座山塘水库。“蜿蜒巨龙”终现乌蒙山间。
自此,清凌凌的水顺着渠道绕过了重重山岗,流进村民家、流到田地里,将生机镇165个村(居)民组的生机命脉一一浸润,渠水流经之处生机无限……
“吃水、种地都不愁啦!”许光福所在的高流村,在通水后的短短几年间,水田面积从4亩扩大至700多亩。眼下,全村清水遍地流,绿油油的水稻禾苗妆点着希望的田野。
期间,村里还充分利用天渠水源种植柑橘、李子等经果林5000余亩,养殖牛、猪等5000余头,闲置房屋还改造成为民宿,讲天渠故事、发展乡村旅游。
眼下的生机镇,水流潺潺,生机盎然。人民网记者 涂敏摄
“2023年,全村人均年收入达12500元。”高流村党总支书记许登说,一渠清水让山乡村寨拥有了更多可能。
如今,天渠水源依然稳定覆盖着生机镇40000多亩耕地的灌溉“主动脉”,推动生机镇橘子、李子、刺梨种植等特色农业产业发展,让3.5万余群众受益。
冬去春来几十载,水流不息的天渠被世代生机人视作“珍宝”。
现在,“修渠人”许光福的儿子许武军成为了一名“护渠人”,自发担起义务守渠的责任。“我们深知修渠不易、也知其重要性,所以更要坚守渠道安全畅通。”
如今,俯瞰生机镇,盘踞于此的天渠亦留下了赓续传承的文化精神,永不断流的天渠水滔滔不绝地讲述着贵州水利工程奇迹,与修渠精神一同激励着新时代的“凿渠人”前行。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