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贵州频道

共同守护“地球独生子”黔金丝猴!全国动物专家齐聚铜仁交流献智

2024年09月09日14:36 | 来源:人民网-贵州频道
小字号

黔金丝猴是中国特有的3种金丝猴中数量最少、分布区域最窄的物种,被称为“世界独生子”。为进一步加强黔金丝猴保护工作,为全国旗舰动物保护提供新思路,9月7—8日,黔金丝猴保护工作座谈会暨铜仁市黔金丝猴保护专家咨询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在铜仁市江口县召开。来自国内的多名动物学研究院士、专家学者、特邀嘉宾代表齐聚贵州铜仁,分析研究黔金丝猴保护现状,商议黔金丝猴保护工作规划,为我国濒危物种黔金丝猴的保护贡献智慧力量,全力推动黔金丝猴保护事业高质量发展。

交流会上,贵州师范大学、中国动物学会灵长类学分会副会长周江分享了通过研究灵长类黔金丝猴的肠道微生物,从共生微生物角度探讨了黔金丝猴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以及黔金丝猴肠道微生物的评估和保护研究成果,为后续对黔金丝猴健康、动态观测和保护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

1 会议现场

会议现场。

灵长类动物的生存状况可以作为气候变化影响的指示器,而研究它们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全球变暖对灵长类动物乃至整个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并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对灵长类研究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这些动物本身,也为它们的保护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方法,是实现生物多样性保护目标的重要途径。现场,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李明围绕“藏酋猴全基因组揭示气候变化驱动的脆弱性”研究,从种群基因组学、生态位建模和景观基因组学等角度,为预测藏酋猴如何应对未来气候变化,建立藏酋猴种群环境适应机制,实现生物多样性保护目标,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方法,对旗舰物种黔金丝猴的保护提供了多方面的角度和深层次的思考。

云南大学教授吴宏围绕“金丝猴的物种形成与表型多样性演化”主题进行分享,通过对灵长类金丝猴属所有物种的群体基因组进行深入解析并结合功能实验验证,揭示了灵长类动物黔金丝猴的杂交起源和其独特的黑灰色-黄色“马赛克式”的混合毛色产生的分子机制,极大增加了对物种形成机制的理解和对物种多样性起源和演化的认识;广西师范大学副教授范鹏来则从灵长类的声音通讯,分享了“白头叶猴声音通讯:多样性、适应和功能”的研究成果,为与会嘉宾提供了一个理解语言语音规则进化的新视角。

2 与会嘉宾现场调研。

与会嘉宾现场调研。

据了解,黔金丝猴是中国特有物种,是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为极危(CR)保护等级。目前,黔金丝猴仅分布于贵州省铜仁市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数量仅有850只,极其稀有珍贵。近年来,贵州高度重视黔金丝猴保护工作,秉持“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梵净山”“像保护生命一样保护好黔金丝猴”的理念,采取了一系列综合性保护措施,以科学的方法和坚定的决心,致力于黔金丝猴种群和栖息地的保护。

目前,贵州林业部门已完成了新一轮黔金丝猴本底资源调查,强化黔金丝猴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工作,黔金丝猴野外种群及其栖息地得到了有效保护,黔金丝猴人工种群得到了复壮;通过持续开展人工繁育研究,基本掌握了黔金丝猴人工繁育研究的病理、行为、食性等规律,人工繁育周期也从原来的三年一胎缩短为两年一胎,提高了人工繁殖率。

3 与会嘉宾现场调研。

与会嘉宾现场调研。

为加强黔金丝猴研究保护工作的交流合作,2023年,铜仁市成立了黔金丝猴保护专家咨询委员会,本次座谈交流会作为黔金丝猴保护专家咨询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的重要内容,与会专家结合各自专业领域,对如何深入推进黔金丝猴繁育研究、系统开展监测调查、持续加大科研合作交流等多个方面进行了深入交流。大家一致表示,接下来,将会进一步发挥好咨询委员会专家智库优势,为做大梵净山科研体量,做亮黔金丝猴科研特色,做强整体科研能力,促进黔金丝猴保护事业高质量发展等积极建言献策,为共同守护好“地球独生子”黔金丝猴、促进梵净山的保护工作提供智力支持。

会议期间,与会专家及贵州省林业局相关负责人还一行参观调研梵净山黔金丝猴研究中心(梵净山野生动物救护中心)、梵净山森林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和黔金丝猴拯救保护及野生动物救助基地。(文/陶陶 图/向学军)

(责编:潘佳倩、陈康清)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