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贵安:紧盯“五个关键” 推进现代种业新质生产力发展取得初步成效
粮安天下,种为粮先。种子是农业的“芯片”,种业发展关乎国家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的命脉,是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载体。
近年来,贵阳贵安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布局产业链,将粮油、蔬菜、水果、食用菌、中药材、生猪、肉鸡、渔业八大产业作为种业主攻方向,聚焦“保、育、繁、选、检、推”六个环节,紧盯“创新、改革、数治、队伍、主体”五个关键,推进现代种业新质生产力发展取得初步成效。成立贵州贵阳现代种业产业园、德康种业总部、省农科院贵阳贵安分院,成功邀请崖州湾国家实验室来筑选址,有序推进岳麓山种业创新中心合作,基本建成“科研基地+创新平台+联合攻关”的育种、“华智检测贵阳中心+质量检测中心+田间鉴定圃”的检种和“国家+省+市+县”品种展示评价的选种三大体系。
紧盯创新攻坚难关
开阳县楠木渡蔬菜种繁中心。
一是建平台。以岳麓山种业创新中心“2+8”智能化育种创新体系和院士专家团队为支撑,以贵阳市本地优势企业和科研单位为载体,推动项目合作再加速,有序推进辣椒、食用菌、蔬菜、玉米、黄精5个育种项目二期建设,配套建设5个育种科研基地,实现产学研深度融合,不断推进创新平台建好建强。二是攻技术。筑农高科自主创制和克隆的基因(sdlr5)及其应用获国家发明专利,水稻育种关键技术取得重大突破。通过该基因的应用,筑农高科培育出筑优筑农丝苗、筑优110、筑优钰禾、筑优玉禾占等品种,并通过国家或省级审定。三是探模式。“贵州种业e贷”上线启动,为种子经销商、种植大户搭建融资服务平台。支持农业保险经办机构创新开发种子、种苗、种源生产保险,开展农作物种子生产保险试点,积极探索财政资金补助种子保险保费。通过扩大保险范围,降低投保费用及金融信贷服务,不断提高种业经营主体的抵御风险能力。
紧盯改革破解难题
贵州贵阳(观山湖)现代种业产业园。
一是机构改革强统筹。市农业农村局设立内设机构种业管理处,负责全市种子行政管理工作,并将农作物和畜禽种业发展政策、规划制定,组织实施农作物种质资源、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和管理,组织抗灾救灾和救灾备荒种子的储备、调拨,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工作纳入行政管理职能,机构设置得以优化,破解了以往强农作物、轻畜禽水产的格局。二是创新平台聚合力。深化与省农科院、岳麓山种业创新中心科研团队合作,以建设企业育种创新平台为抓手,推进“常规育种+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的育种技术运用。立足贵阳市生态条件和产业分布情况,建设长期稳定的农作物优良品种鉴选基地,推广适宜本地气候和地形特征的新品种及其配套栽培管理技术,加快农作物新品种与新技术推广应用步伐。三是种子检测保质量。建设贵阳市种子质量鉴定中心和种子质量田间鉴定圃,夯实种子质量检测鉴定硬件基础。依托华智检测(贵阳)服务中心技术平台资源,开展种子质量、农产品质量、土壤等检测服务,种子质量保障能力大幅提升。
紧盯数治提升质效
乌当区“六化”玉米制种示范基地。
一是建立种子防伪追溯系统。通过扫描二维码,可以快速查询到品种名称、生产经营者名称或进口商名称、单元识别代码、种子加工批次号及物流或销售等信息,追溯种子的生产、销售等环节,防止假冒伪劣种子流入市场,避免不法分子通过非法手段获取种子信息或者篡改种子信息,保障种子的安全。二是建设数字化育种基地。围绕玉米、蔬菜、中药材等农作物,在乌当、修文等地建设数字化育(制)种基地,田间搭载高清摄像头、农业气象站、土壤温湿度EC监测器等,实现土壤墒情和气象数据的远程观测和控制,用数据流串联起商业化育种(制种)体系,实现育种和科研信息采集、传输、分析、挖掘、计算的综合利用。三是构建智能化管理体系。推动数字+农业深度融合布局,打造智能化种苗繁育中心,运用大数据采集、资源管理、大数据交换、园区信息化管理等系统,融合物联网、视频可视、智能传感等多项技术,24小时实时监控,定时、定量、定位收集环境数据,根据不同种苗生长指标要求,对棚内温度、湿度、光照、水量进行精确管理,实现优质种苗培育智能化管理。
花溪区草莓繁育基地
四、紧盯队伍稳固基础。一是聚才引智助发展。以省、市科研单位育种专家为重点对象,筹建贵阳市种子协会专家团队,与3名院士专家合作,围绕辣椒、番茄、玉米等品种,应用关键共性技术,创制培育重大新材料、新品系、新品种,支撑生物种业转型升级。二是建强配优添活力。不断加强人员配置,优化人员结构,全市种子管理部门人员从2022年的34人增加至48人,其中市级11人,区(市、县)37人;高级职称18人,中级职称12人,管理岗位11人,具有研究生及以上学历11人。三是能力培育促提升。加强与岳麓山种业创新中心、省农科院、贵州大学农学院科研合作,与10余位专家合作开展项目评审、项目实施和技术指导20余项;组织开展转基因检测、基层种子经营户、植物新品种保护等专题能力培训,不断提升种子管理人员集成创新能力与服务水平。
贵阳德康生猪育种场仔猪检查
五、紧盯主体优强雁阵。一是政策支持力度持续加大。将企业扶优作为打好种业“翻身仗”的“关键一招”,出台支持种业高质量发展18条措施等系列政策,从种质资源、科技创新、扶优企业、良种繁育、人才支持等方面为种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政策支持。2022年以来,落实1133.2万元财政资金支持科企合作实施种业项目23个。二是企业实力活力不断增强。通过厚植种业发展沃土,种业企业乘势而上,育种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逐渐增强,贵州金农入选农业农村部喀斯特山区玉米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全市已有种业企业55家,市属企业在全省水稻制种面积近4万亩,本地玉米制种面积达1.3万亩,具有农作物种子进出口经营许可企业2家,营业收入上亿元的种业企业2家,AA级信用种子企业1家、国家级生猪核心育种场1家。三是知识产权意识不断提升。优化种业营商环境,多措并举加强种业市场监管,高水平推进种业知识产权保护。截至目前,29个主要农作物品种通过国家级审定、170个主要农作物品种通过省级审定,获得植物新品种产权保护品种8个。(图/文 贵阳市农业农村局)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