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贵州频道

暑期“三下乡”动态 | 格凸河畔·文旅相伴

——贵州大学阳明学院语旅同行者实践队活动

2024年07月23日11:15 |
小字号

悠悠蝉鸣,三角梅开。暑假伊始,贵州大学阳明学院语旅同行者实践队奔赴贵州省安顺市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深入格凸河景区开展暑期“三下乡”活动,以“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为主题开展社会实践,详细了解格凸河景区发展现状及困境,为景区的发展献力献策。

现场调研。

现场调研。

多维视角,解码景区发展状况

格凸河位于贵州安顺紫云县,距离安顺103公里,贵阳主城164公里,贵州省唯一授牌的省级攀岩运动基地,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格凸”一词为苗语,意译为跳花圣地。格丼村是以格凸河为中心的典型苗族聚居自然村,2020年入选贵州“第二批全省乡村旅游重点村”。

“我们聚焦资源、客源、服务三大要素,不断提升景区服务能力和水平。”村党支部副书记王卫忠介绍道。近年来,格丼村通过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加强环境卫生整治,不断增强村里接待游客的能力。下一步,将进一步完善旅游配套设施,推进文旅深度融合发展。

“我们依托当地少数民族文化,开展的活动吸引了大量游客。”景区宣传部门负责人黄恩说道。据了解,景区通过举办各类特色活动及户外赛事来吸引游客,游客反响较好。接下来,将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不断提升文化品牌吸引力。同时,将积极动员更多群众参与各类赛事活动,提高当地群众的参与度,增强各类赛事活动的活力。

实践队还积极与景区其他工作人员、当地居民、《亚鲁王》非遗传承人,以及与游客等进行广泛交流,并开展问卷调查,详细了解景区的发展现状,为提升景区吸引力和提高游客满意度,提出了意见建议,促进景区健康有序发展。

挖掘文化宝藏,深入景区互动探索

为深入了解格凸河景区民族文化,实践队在格凸河景区及周边地区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

“六月六”是当地的风情民族节活动,实践队志愿者们与当地群众一起载歌载舞,深入体验民族文化的欢快氛围。为进一步了解民族融合、文化传承、文旅融合促乡村振兴情况,还与紫云县文旅部门负责人、非遗传承人等进行面对面交流。

实践队在景区工作人员的支持和帮助下,亲眼见证了“蜘蛛人”在百米悬崖上徒手攀岩的惊险场景,感受了苗族传统攀岩技术的独特魅力。这一特色民族传统文化已成为格凸河景区的一大亮点,吸引了众多国际攀岩爱好者前来挑战。

在格凸小学,实践队开展了主题为爱国主义教育及传统文化传承的“小思政课”,通过绘制专属名片、制作手工、举办朗诵、开展户外游戏等,激发孩子们的爱国热情,以及对传统民族文化的兴趣,引导小朋友们要热爱祖国,传承好民族文化,好好学习,建设美丽格凸河。

实践队还深入格凸河景区的大河苗寨进行调研学习,向当地的表演者们虚心求教,学习了当地的苗族舞蹈,并与游客们共舞。此外,实践队还献上了一场特色民族服饰走秀,生动展示了民族服饰集审美价值和文化内涵于一身,让每一位游客沉浸于丰富的民族文化。

合影留念。

合影留念。

助力宣传格凸 挺膺担当促振兴

为给景区的发展增添一份力量,为乡村振兴添砖加瓦。实践队积极向多彩大学生官网、紫云县融媒体、贵州大学官方公众号等平台投送新闻稿,不断增强格凸河景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与此同时,实践队还创建了自己的微信公众号,实时更新实践活动的日常点滴,让外界能够近距离感受到格凸河景区集自然和人文的完美结合。

为帮助增强景区的宣传力度,实践队集全队人员智慧,专门制作了宣传小视频,充分利用抖音、B站、小红书、微视频等热门社交媒体平台,积极开展宣传。同时实践队还创新性地提出了以综艺形式拍摄格凸河景区宣传片的构想,让观众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亚鲁王”、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攀崖技艺”等独特的民族民俗文化魅力。

奔赴基层山海,脚下一路生花,贵州大学阳明学院语旅同行者实践队在为期10天的“三下乡”实践中,圆满完成了预定“五个一”目标,即拟写一份详尽的调研报告、与当地景区合办一场表演、拍摄一部介绍景区的宣传视频、给孩子们上一次“小思政课”、体验一次民族风情节日活动。实践队成员们不仅增长了见识,还用实际行动诠释“眼里有光”“脚下有路”“肩上有责”的新时代大学生的担当,更以青春之名,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在贵州大地上书写了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青春篇章。(文/图 骆彦君、罗念念、余佳雄)

(责编:吴锋、陈康清)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