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逐绿前行,未来可期
——写在第十四届全国隧道及地下空间运营安全与节能环保科技论坛暨2024年地下空间科技论坛召开之际

7月17日至7月19日,为期三天的第十四届全国隧道及地下空间运营安全与节能环保科技论坛暨2024年地下空间科技论坛在遵义顺利落下帷幕。
本次论坛汇聚了来自国内外300余位顶尖专家、教育与科技工作者,共同就隧道及地下空间的规划设计、安全运营、节能环保等议题进行深入交流。
论坛现场。
“当前,隧道及地下空间规划建设、运营安全和节能环保的重要性和挑战性日益凸显。”论坛学术委员会主席朱合华院士在致辞中说,期待通过本届论坛交流、实地考察等方式,更好地向世界展示、传播绿色地下基础设施建设的“中国声音”。
“双碳”之约,吹响绿色发展“集结号”
晨曦初现,阳光透过薄雾,洒在贵州遵义这座历史悠久的城市上。
会场内外,绿色与科技的元素交织成一幅生动画面。自2010年起,全国隧道及地下空间运营安全与节能环保科技论坛已成功举办13届。每一届都汇聚了行业内的精英,共同探讨隧道及地下空间科技的未来发展。
本届论坛继承了往届的优良传统,并进一步深化了绿色和智能化的讨论。
主论坛报告会场。
论坛上,分论坛的设置也是本届论坛的一大亮点,涵盖城市地下空间地质探测与评价、城市地下空间规划设计、隧道与地下空间智能建造等多个领域,系统性的讨论将为隧道及地下空间科技的绿色化和智能化未来带来深远的影响。正如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会长王建华在论坛上所言:“每一次的学术碰撞,都为我国隧道及地下空间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据透露,论坛共有18个特邀报告和58个主题报告,不仅汇聚了现场数百名与会者,还吸引了近2万名线上参与者,展现出广泛的影响力。
此外,论坛还特别设立了研究生论坛,为青年学子提供了一个展示才华、交流心得的平台,既体现了论坛对年轻一代人才培养的重视,也为行业创新注入了新鲜血液。
作为中国隧道建设的“试验田”,贵州以其复杂地质条件下的世界级隧道项目,向世人展示了中国隧道建设技术的领先水平。论坛上,中建国际投资(贵州)有限公司董事长殷大伟介绍,其投资建设的正习高速公路、秀印高速公路、雷榕高速公路等重大项目,总投资超700亿元,总里程约420公里,拉动了地方经济,改善了当地的交通出行条件。“我们在贵州的项目也因为在技术上的不断探索和沉淀,先后获得了全球道路成就奖、NCE隧道工程大奖、中国爆破行业协会一等奖等奖项。”
论坛期间,与会者亲身体验了正习高速低碳隧道和仙源零碳收费站等绿色工程在基础设施建设绿色化、智能化方面的创新实践。据悉,这些工程不仅是“全国公路交通绿色低碳技术示范基地”,也是贵州首个“零碳”收费站建设项目,充分展现了我国在隧道、收费站等基础设施建设绿色化、智能化方面的创新实践。
在遵义这座历史红城的见证下,本届论坛成为推进绿色发展、共享绿色创新的发展“集结号”,吹响了隧道及地下空间科技领域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号角。
以青春的名义,为青年才俊书写“绿色梦想”
会场内,灯光温暖而明亮,弥漫着浓厚的学术气息。研究生论坛区,一群年轻的脸庞上洋溢着激情与梦想。他们,是中国隧道及地下空间科技领域的新生力量,正以自己的方式,书写着绿色梦想的篇章。
吴浩泽是一位2022级汕头大学与RMIT联合培养的博士研究生,他主修土木工程专业。在研究生论坛上,他以清晰而有力的口吻,向与会专家和同行介绍了自己的研究——一种针对盾构隧道施工中管片上浮问题的创新解决方案。
借助物理信息神经网络(PINNs)与盾构隧道力学模型的融合,吴浩泽的研究揭示了提高管片等效剪切刚度、控制注浆压力等措施的有效性,为隧道工程实践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和优化策略。
在论坛现场,吴浩泽的演讲引来了热烈的掌声。他不仅展现了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敏锐的洞察力,更传递出年轻一代科研人员的激情与担当。谈及参赛感受,吴浩泽难掩激动之情:“能够在这个高水平的平台上与行业内的前辈交流,不仅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更是对自己科研成果的一次重要检验。”
颁发研究生报告证书。
评奖环节,同济大学地下空间研究中心助理教授,组委会秘书长乔永康对研究生们的表现给予了高度评价。他介绍,本次研究生论坛得到了全国各大高校博士生和硕士生的积极响应,经过研究生的主动报名和组委会的筛选,最终确定了由24名研究生组成的两个研究生分论坛。
乔永康认为,本次论坛的研究生分论坛不仅展示了青年学子的学术风采,更反映了我国隧道及地下空间科技领域的勃勃生机。他强调,评奖流程遵循了严格的标准和程序,确保了每位参赛者都有公平竞争的机会。赛后,他还鼓励学生们继续保持创新精神,为我国的绿色基础设施建设贡献力量。
在遵义这座历史与现代交织的城市,青年才俊们以自己的行动诠释着“绿色梦想”。当青春的激情与绿色的梦想在红色之城相遇,这不仅是一场学术的盛宴,更是一次青春力量的展现。
世界聚焦黔地,多彩贵州逐绿前行
会后,与会者们踏上了前往正习高速沙田隧道和仙源零碳收费站的考察之旅,亲身体验了贵州绿色基础设施的魅力。
沙田隧道,全长1172米,是正习高速上的一颗璀璨明珠。采用并网供电系统改造方案,实现了隧道运营的零碳零电费目标。
参观正习高速沙田隧道。
参观者们漫步于被誉为“全国公路交通绿色低碳技术示范基地”的零碳收费站的仙源站内,惊叹于其利用光伏发电系统、智能设备应用与水循环系统实现的“零碳化”运营。
“每一次呼吸,都能感受到这里空气的清新与纯净。”莫斯科大学教授、俄罗斯工程院院士亚历山大·奥夫琴尼科夫在参观后感慨万千:“贵州的绿色工程不仅实现了低碳环保运营,更在隧道火灾控制、烟霾扩散管理上取得了突破。”
高校教师们在参观后也纷纷表示:“正习高速的每一个细节都彰显着匠心品质,特别是在电力循环上,采用的Light A仿铝板光伏组件,不仅美观耐用,还实现了能源的自给自足,这是对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生动诠释。”
安徽理工大学特聘教授、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冯守中称赞,本次论坛总结了过去两年国内交通行业在低碳环保方面的新技术、新应用,为行业内的思想碰撞和技术革新提供了契机,在推动公路行业节能照明和低碳发展方面起到了重要的引领作用。
在遵义,这场关于绿色未来的科技论坛,也成为多彩贵州绿色愿景的生动展示。通过实地考察正习高速沙田隧道、仙源零碳收费站等地,与会者们亲眼见证了中国在隧道及地下空间绿色化、智能化建设上的卓越成就。
贵州,这片曾经以复杂地质条件著称的土地,如今正以绿色奇迹向世界宣告:“逐绿前行,未来可期。”(文/周雅萌 图/姬小玲)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