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和省级“劳模创新工作室”都在这个车间!
贵州盘江矿山机械有限公司依托“劳模创新工作室”这一平台,大力弘扬“三线”精神和“劳模精神”,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
近日,笔者走进贵州盘江矿山机械有限公司的矿修车间,“彭天文劳模创新工作室”和“常春柱劳模创新工作室”两块亮锃锃的牌匾特别吸引人的眼球。
当得知公司将国家级和省级两个劳模创新工作室都设在矿修车间时,不禁让笔者感到好奇。
劳模创新工作室。
走进两个工作室,但见面积不大,墙面上却挂满各种专利证书、荣誉证书和各项制度,墙边书柜上是各种机修、电气等方面的专业书籍……
彭天文、常春柱两位劳模刚结束与贵州能源集团组织的劳模创新工作室建设观摩团的座谈,便赶过来和笔者交谈起来。
“两个工作室创建以来,在公司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在小改小革、技术创新、新产品开发等方面完成40多项,创造经济价值近亿元。获得实用新型专利20余项,发明专利5项、软件著作权3项,为企业人才培养、精神培育、创新创效发挥了积极的助推作用。”彭天文告诉笔者。
盘江矿机公司创建有两个劳模工作室,两个都设在矿修车间,关键是因为彭天文、常春柱都是矿修车间的“牛人”。
今年59岁的彭天文,是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曾荣获“全国劳动模范”“贵州省有突出贡献的高技能人才”“贵州省第二届全省敬业奉献模范”“感动凉都十大人物”等荣誉。
1985年,刚刚20岁的彭天文意气风发,从盘江矿务局技工学校毕业,就进入了盘江矿务局机电修配厂工作。
“一群来自五湖四海的‘三线’建设者,面对困难,有钢铁般的毅力;面对事业,有火热般的追求。大家相互比学赶超、交流技术经验、总结操作要领、琢磨创新方法,好的环境、好的榜样,对我而言意义重大……”彭天文说。
从那时候起,工友们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精神,就种在了彭天文的心里,开始萌芽。
2013年,彭天文劳模创新工作室创建在他所在的矿修车间,这也是整个盘江精煤股份有限公司创建的首个劳模工作室。2014年被授予市级“劳模创新工作室”,2015年被授予省级“劳模创新工作室”,2020年被命名为“全国示范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
彭天文(左三)在矿修车间生产现场讲解掘进机维修技术。
在彭天文工作室的带动下,工作室成员研发的ZQ1862/15/26型自移式超前支护液压支架,为西南地区首家设计和制造,成功解决了西南地区特殊复杂地质条件下的综采工作面超前支护技术难题,实现了采煤工作面超前支护机械化和自动化,在技术进步、自动化作业、安全性和生产效率方面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矿机公司也成为盘江精煤股份有限公司技能型人才方面的标杆。
常春柱,是一位“三线”二代,从一名维修电工成长为电气服务工程师,先后获得“凉都金牌工人”“ 凉都工匠”“21届全国煤炭行业职工职业技能示范赛集控工铜奖”“全国煤炭行业职业能力水平优秀工作者”“煤炭行业技能大师”等称号。
1965年,常春柱的父亲常万明惜别已有身孕的妻子和年幼的孩子,从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电厂奔赴贵州投身“三线”建设。
“我是在火车上过的‘百天’。”常春柱说,为了一家团聚,1970年,母亲马秀英带着襁褓中的自己,辗转2000多公里,来到盘江矿区。
“国家的事再小都是大事,家庭的事再大都是小事。不去拼搏、没有奉献哪来发展呢?”常春柱自小便将父母的教诲深植于心。
“彭师傅一直是我偶像。”常春柱比彭天文晚4年进入盘江矿机公司,他毫不掩饰对彭天文的“崇拜”。
“是榜样的力量、精神的传承,造就了今天的我们。”彭天文、常春柱坦言,传承和弘扬“三线”精神,发挥劳模和工匠人才示范引领作用,培养更多能工巧匠是他们共同的追求。
如今,“彭天文劳模创新工作室”共有成员34人,下设电气研发和新产品研发两个工作小组,常春柱便是电气研发小组的组长。
2018年被授予市级劳模创新工作室,如今已成为省级劳模创新工作室。
常春柱劳模创新工作室创建以来,用劳模精神感召职工、引领职工、凝聚职工,大家比学赶超的劲头杠杠的。常春柱说,自己所在的矿修车间电工班的12名年轻人,已经有10人主动报名报考贵州理工学院本科专业。工作室成员林朴运、陈大元、王旭、陈青云等分别荣获盘江股份公司“十大青年岗位能手”“盘江股份公司劳动模范”“盘江股份公司创新创效奖”等称号。
常春柱(前排左二)开展采煤机检修培训。
同时,常春柱、王旭还被抽调到盘江精煤股份有限公司智能化专班。“单位打给我们俩的电话最少,因为我们工作室通过传、帮、带,成员们已经能独当一面,我俩相对轻松……”常春柱面带自豪。
据了解,近年来,盘江矿机公司依托劳模创新工作室这一平台,开展“学习劳模事迹,弘扬劳模精神”活动,号召全体职工学习劳模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精神,积极打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企业文化。在工作室的引领和带动下,盘江矿机公司上下呈现出干事创业、团结协作、积极创新的氛围,先后被授予“贵州省服务业名牌企业”“贵州省煤矿智能机械化装备技术服务基地”“贵州省高新技术企业”“贵州省绿色工厂”等称号,成为盘江精煤股份有限公司、盘州市两河工业园区的重要对外窗口。
一个劳模带动一个班组,一个劳模就是一面旗帜。
贵州盘江矿山机械有限公司办公大楼。
在这里,劳模精神何尝不是“三线”精神的拓展和延续?劳模工作室也成为传承精神、分享经验、培育人才、创新创效的平台。更多像彭天文、常春柱这些“牛人”们,就像撒在每一个车间、每一条生产线上的“螺丝钉”,默默地发着自己的光和热,照亮着六盘水煤炭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美好未来。(图/文 赵芳、曾霄、胡玲)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