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贵州频道

开阳:绘就和美乡村画卷 擦亮群众幸福底色

2024年06月11日14:12 |
小字号

仲夏时节,走进开阳县南江乡龙广村,乡间郁郁葱葱,农家院落干净整洁,房前屋后花草树木绿意盎然,老人在乡间小道悠闲散步,小孩子在村民的院坝嬉戏玩耍,眼前是一幅和美乡村的新图景。

这是开阳县建设和美乡村、促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

图为:龙广村

龙广村。

今年以来,开阳县推动基层党组织强内力、聚合力、增动力,建设广大群众宜居宜业的和美乡村,助力乡村振兴,增强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乡村蝶变,跑出和美乡村“加速度”

“在没有实施乡村振兴建设之前,我们村是冯三镇比较有名的脏乱差村寨。现在我们村变清了,环境变好了,村民有活动场所了。”冯三镇堕秧村村民周大军回忆当时的环境感慨说道。

冯三镇扮靓村庄环境。

整治村庄环境。

采取政府引导规划、党员示范带头、群众积极参与等方式,各村不等不靠,以公益林补助资金、自筹集资和投工投劳的小资金撬动乡村治理提升大变化为切入点,激发群众“主人翁”意识,让农村人居环境从“一时美”到“持久美”。

与此同时,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在人居环境整治中的模范带头作用,组织党员干部带头上阵,带动群众参与到人居环境整治的工作中来。同时,在各村选出一批自然条件好、群众参与度高的村作为人居环境整治示范村,以点带面,辐射全镇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在全镇营造良好的示范效应,积极打造人居环境的“高颜值”。

融合发展,培育富民产业“新业态”

开阳县在全力做好以粮食为基础产业、以其他为支柱产业的基础上,发展蜂糖李、枇杷、茶叶、油茶、黄桃等特色产业高效产业协同发展的优势产业布局,进一步壮大“粮蔗果牧”等产业规模,把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产品“开阳富硒”“开阳柑橘”“米坪黄桃”等融入产业发展中进行打造,力争将培育成“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群众增收致富的产业发展。

图为:丰收后的黄桃

丰收后的黄桃。

今年以来,开阳县以城带乡、产业融合,构建“工业+农业、旅游+农业、电商+农业”的产业融合带动机制,推动培育农业新业态。

“我们2021年开始种植黄桃,目前共有20多个品种,欢迎广大顾客朋友进园采摘。”桃园负责人介绍说,桃园共有200多亩可供进园采摘。

开阳县米坪乡紧抓乡村振兴的大好机遇,不断发挥资源优势,并在贵州省农业科学院的指导帮助下进行科学种植,建设黄桃育苗基地15亩,种植黄桃面积3050亩,投产面积1450亩。

幸福加码,构建基层治理“新格局”

“叔叔,您的血压都正常,都好着呢……”

“谢谢你们,让我在家门口就可以进行身体检查,真是太方便了。”近日,开阳县云开街道卫生服务中心到东湖社区,给行动不便的老年人开展上门义诊,对群众的身体健康状况进行评估,同时向群众宣传健康生活方式,有效提高了群众科学防病、健康养生的意识。

免费开展义诊活动。

免费开展义诊活动。

“我们紧贴群众需求,组织和引导广大群众积极投身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开阳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相关负责人说道。

走进开阳县双流镇三合村,一幢幢整齐的房子,清澈的河水从村前流过。河岸两边,孩子们在游乐园里游玩,好一派旖旎的田园风光。“我们村不仅风景美,氛围也好,大家都遵纪守法、讲文明、讲卫生,村里还有路灯,晚上遛弯的时候我这心里可敞亮啦!”村民吴阿姨称赞道。

开阳县不断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全力推进乡村文化振兴,村民精神文化生活不断丰富,乡村文明不断焕发新气象。

充分发挥党员效应、乡贤效应,促进村民自治良性发展,有效激发群众内生动力,提升乡风文明,让村民成为乡村振兴的“主角”,逐步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开阳县还充分发挥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品牌影响,开展戏曲进校园、农村公益电影放映、农家读书角、义诊义剪、健康宣讲、科技科普进乡村,“我们的节日”“义写春联”“学雷锋志愿服务”等新时代文明实践主题活动100余场次,受益群众1.3万余人次。(图/文 杨刚)

(责编:李永馨、陈康清)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