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贵州频道

桐梓县花秋镇:“124”机制按下肉牛产业发展“加速键”

2024年05月25日12:20 | 来源:人民网-贵州频道
小字号

近年来,桐梓县花秋镇紧紧围绕全县“1151”工程,严格落实“六化”标准全力推进家庭农场建设,并以“小规模、大群体”的养殖模式,探索推行“124”肉牛产业发展机制,构建“优引种、促循环、强服务、畅销售”四大发展体系,引导农户由分散养殖向适度规模化家庭农场转变,稳步推进肉牛产业提速转型、提质增效、提档升级,实现“万头镇、千头村、百头场、十头户”的发展目标。目前,全镇已培育家庭农场138家,全镇肉牛年存栏2.81万头,年出栏1.4万头,实现产值1.9亿余元。

肉牛养殖场。

肉牛养殖场。

突出“一”个引领

突出“党建引领”,探索“党建+产业”的发展模式,将肉牛养殖作为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逐步形成党委主导、支部主抓、群众主体的工作格局。

一是坚持镇党委主导,锚定目标久久为功。成立以主要领导为班长的工作专班,研究制定《花秋镇肉牛养殖发展实施方案》,以增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为着力点,重抓“挂村领导”和“支部书记”两个关键,将家庭农场增量和产业增值作为年度考核重要指标,形成上下联动、合力推进。

二是坚持支部主抓,头雁引领雁阵齐飞。将肉牛产业发展和家庭农场的打造作为党支部书记“擂台比武”和干部执行力建设的重要内容,在李坪村、兴河村、天生桥社区、石步村开展“千头村”打造,发挥党员养殖户示范引领作用,实现基层党建和产业培育的有机融合,加快群众增收致富步伐。

肉牛养殖场。

肉牛养殖场。

三是坚持群众主体,充分激发群众内生动力。结合“四百工程”民情走访,广泛召开群众会,倾听群众心声,征求群众意见,宣传小额信贷和肉牛养殖奖补政策,培育群众养殖信心,引导群众逐步从“小散乱”的传统养殖到家庭农场标准化养殖,推动实现质的转变。

育好“两”个主体

一是培育肉牛养殖专业合作社,提升优质服务“强前端”。推动李坪村合众农民种养专业合作社实体化运行,发挥其防疫资源利用、饲草原料供应、市场信息交流和政策资金整合利用优势,不断培育壮大养殖主体。社员由2018年的35户发展到现在的417户,现有肉牛存栏3400余头,年出栏1200余头。

肉牛养殖场。

肉牛养殖场。

二是培育家庭农场,激活乡村产业振兴“新引擎”。明确干部与养殖场结对帮扶,围绕“六化”标准,以察实情、摸家底、拟计划、定目标“四项重点”任务,逐步推动家庭农场增数量、提质量。目前已培育家庭农场138家,正在培育200余家。

打造“四”个体系

一是创建“优质供牛体系”。立足花秋牛产业有基础、有潜力、有条件“三有优势”,依托产投集团花秋兴河“牛超市”及合众合作社,从省外引进优质肉牛,完成引种、运输、检疫、养殖技术指导服务,为农户提供一个直观、便捷的选牛平台,实现“买牛有保障、养牛有指导”。今年,“牛超市”及合众合作社已引进基础母牛和架子牛690头,销售到花秋及周边乡镇290余头。

二是推广“绿色生态循环发展体系”。发动群众种草饲牛,积极探索实践“优质牧草栽培+有机肥转化利用+粮经作物提质增效”模式,邀请省、市、县专家到田间地头开展黑麦草、甜高粱等牧草种植技术和肉牛养殖疫病防治培训20余次。同时,村级合作社与灿强有机肥、产投饲料加工厂签订协议,在石步、兴河、李坪、天生桥、青山试点推动秸秆、畜禽粪污社会化回收利用服务,实现低成本、高效益、资源化利用。2023年,共计收购秸秆300余吨、畜禽粪污5000余吨,兑现回收资金近40万元。

三是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镇党委政府积极对接县工商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邮蓄银行等金融机构争取肉牛产业信用贷及低息贷款政策,着力解决养殖户资金难题。2023年11月以来,共发放肉牛养殖贷款565户6617万元。同步依托李坪村合众农民种养专业合作社技术优势,对养殖户在养殖中的需求、疫病防治、销售流通等关键环节进行跟踪服务。

销售牛肉。

销售牛肉。

四是畅通销售体系。尝试肉牛网络销售模式,与贵州鑫帮农业发展公司签订合作协议,从5月份以来,在抖音平台直播3次,销售花秋肉牛3头,牛肉1800斤,折合毛重均价13.5元/斤,比当前市价高2元/斤,为群众增收8000余元。

下一步,花秋镇将持续加强组织领导,全面压实责任,引导群众发挥主体作用,举全镇之力打造肉牛专业镇,并坚持“124”工作机制和“六化”标准,加大“四有”家庭农场示范创建力度,因地制宜、以点带面持续推进家庭农场建设。同时,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和政策支持,补齐肉牛全产业链短板,实现花秋肉牛产业量质齐升。(桐梓县花秋镇党政办供稿供图)

(责编:顾兰云、陈康清)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