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贵州频道

江口:聚焦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奏响强村富民和谐音

2024年04月26日10:53 | 来源:人民网-贵州频道
小字号

徜徉在江口这片生机勃勃、物尽其华的土地上,随处可见的是令人心旷神怡的青山绿水,欣欣向荣的致富产业,敢为人先的致富能手,初心不改的良策惠政……

江口县城区全景图。田葛鑫摄

江口县城区全景图。田葛鑫摄

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产业密布的集镇乡土、依山傍水的村庄寨子、清新自然的农家小院呈现出奋发蓬勃之景,令往来者络绎不绝、兴致盎然、不胜秀色,常沉醉于她的旖旎风光,痴恋于她的独特文化,称颂于她的涅槃蜕变,享受着她的丰盛物产。

江口的美不仅是生态“颜值”的展现,也是文化“内涵”的提升,更是全县广大干部群众众志成城干事创业“心血”的凝聚,这种美如陈年佳酿能香气四溢,此番景为携手共进可经久不衰。

依托资源,探索发展与保护无缝耦合

古老特殊的地质结构,塑造了江口县域内千姿百态、峥嵘奇伟的山岳地貌景观,中国佛教五大名山之一的梵净山位于江口县内,山体耸入云霄,气势雄伟,峰峦叠嶂,坡陡谷深,群嶂高耸,飞瀑悬泻,从未让探险猎奇者失望而归。

梵净山航拍。李鹤摄

梵净山航拍。李鹤摄

梵净山下的太平河溪流纵横、水质清洌、沙石煜辉、游鱼可数,沿岸植被良好,风光秀美,一步一景,常令人流连忘返、尽兴而归。

梵净山周边峡谷也是游客避暑乘凉的好去处,黄岩洞、白水洞、神龙洞等大型溶洞鬼斧神工、水如琼浆;地落湖、两河口等几汪湖泊如璀璨珠玉,镶嵌于葱绿山间,宛如不沾人间烟火的仙境圣地。

十余个少数民族在此簇居共生,经过岁月沉淀,形成了云舍土家、梭家苗寨、寨沙侗寨、漆树坪羌寨、江溪屯仡佬寨等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习俗源远流长,文化底蕴深厚,置身其中别开生面。

这里一年四季气候宜人,空气清新,温暖湿润,食物链和谐共生,动植物繁荣滋长,是游娱者的养心天堂。据不完全统计,该县境内有特品级资源1处,优良级资源24处,普通级资源11处,特品与优良级资源的比例占到统计的60%以上。

夏日云舍如画。李鹤摄

夏日云舍如画。李鹤摄

拥有如此富足珍贵的生态资源,如何把资源禀赋转化为经济效益,让广大老百姓钱袋子鼓起来过上好日子成了决策者心头的头等大事。江口县始终以辩证的系统思维和强烈的责任意识,准确把握保护和发展的关系,不断推动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互促共进,取得了较好成效。特别是近年来,县委、县政府牢守生态优势,全力做强生态旅游、做特生态农业、做大绿色工业,加大主导产业发展布局,致富产业如雨后春笋,越来越多的群众端上“生态碗”、吃上“生态饭”,走出了一条绿色可持续发展之路。

保护先行,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制度建设深入推进。落实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大力推行《铜仁市梵净山保护条例》《铜仁市锦江流域保护条例》,以及河长制、林长制、田长制等治理机制,将体现生态文明建设和贯彻落实生态保护工作成效的目标要求纳入规章制度以及村规民约对干部群众进行广泛宣传教育引导;不断健全环保日常监管与社会监督相结合的联动管理机制,积极推进环境监测、环境执法、环境宣教、环境信息安全监管和应急监控建设,力争人人肩上扛起生态责任,个个心中牢记青山绿水,在全县范围内形成生态保护的浓厚氛围。

环保设施不断完善。加快构建系统完善、绿色高效的现代化生态环境基础设施体系,大力实施道路交通、河流治理、污水管网、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等工程设施建设,相继完成了河道堤坝、污水管网、垃圾中转站等环保设施,形成了村寨垃圾日扫日清常态,特别是梵净山周边村寨生活污水收集处置的全覆盖,确保了太平河生态系统的良性运行;梵净山景区建成投用了全省第一个森林消防救援站,全面加强了梵净山世界自然遗产地保护;梵净山保护区(江口)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建设项目的投入使用,取得了预期效果,硬件设施的不断完善为生态健康保驾护航。

江口县开展太平河流域沿岸生态环境规范专项整治行动。余润娜摄

江口县开展太平河流域沿岸生态环境规范专项整治行动。余润娜摄

环境治理扎实有力。全力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完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和垃圾收集设施,推广工业固体废弃物、生活垃圾及农业垃圾、废旧地膜回收利用,预计2025年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将达60%以上;重拳出击整治破坏环境、浪费资源、低效运行的开发利用行为,多部门联合行动对辖区内生产污染场所进行全面摸排、统计、评估,根据污染程度进行严肃处理,全县生产环境面貌焕然一新。

优化布局,推动产业全面开花

规划启动。结合县情实际、多方论证、广泛征求意见拟定了江口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坚持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坚持围绕“四新”主攻“四化”主战略和“四区一高地”主定位,突出比较优势,高起点、高标准明确了主导产业发展布局,确立了各乡镇产业发展主攻方向,并以“五个一批”为抓手,推行“党建+三社”融合驱动,通过“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大力发展生态茶、冷水鱼、中药材和蛋鸡养殖等绿色产业,切实让老百姓走上产业发展促增收的好路子。“铜仁会客厅、贵州后花园、中国最美县、世界名小城”等定位在发展中不断与江口形象契合。

江口:精品民宿蓬勃发展 乡村振兴“宿”造未来。谢红琴摄

江口:精品民宿蓬勃发展 乡村振兴“宿”造未来。谢红琴摄

产业联动。坚持以创新驱动为主线,以重点产业链条为载体,推进特色主导产业融合联动、转型升级,初步形成了由基础产业、支柱产业、示范企业、示范项目、生态长廊、产业服务中心等构成的绿色智造产业生态体系,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根基。目前,作为江口三大主导产业的生态茶、冷水鱼、中药材产业链条正在不断延伸、农产品附加值得到大幅提升,淫羊藿、太子参、黄精、缬草等中药材正在县域内进行全产业链开发及深加工基地建设,预计2025年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20万亩以上;生态蛋鸡、萝卜猪、食用菌、蜂蜜、有机果蔬等特色种养业逐渐向“规模化种养、标准化生产、专业化加工、产业化经营”方向发展;医药康养、水饮品加工、国储林建设等绿色生态产业链不断拓展;作为全国最大的抹茶基地,江口县积极延伸抹茶产业链,已开发抹茶饮料、抹茶糍粑、抹茶面条等20余款大众抹茶产品。

品牌拉动。生态品牌是江口种植养殖产业发展的“家底”和“金字招牌”,该县凭借良好的自然生态、厚重的文化底蕴、便利的交通枢纽,通过全域打造、创新管理、推荐营销,使“梵净山”独一无二的生态品牌响彻全国各地乃至国外。在此基础上不断加强产业品牌建设,通过优良品种推广,加强科学技术创新,积极融入梵净山生态文化元素,提升地标品牌知名度,推动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带动产业品牌提质增值。“江口冷水鱼”养殖产业,目前已建成15个养殖基地,年产商品冷水鱼4400吨,年产鲟鱼苗1500余万尾,产值1.33亿元;“梵净白茶”因其生长所需独特的气候条件和海拔高度,口感清香淡雅,颇受品茗者推荐,远销广东、浙江、福建等地,优质产品供不应求;“梵净抹茶”“梵净山水”等生态产品因其生态优势持续走出大山、走向全国,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

壮大主体,拓宽增收致富渠道

在强有力的优惠政策引导下,除了龙头企业、优质公司集聚江口外,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也踊跃登场,如八仙过海般在产业发展大潮中各显神通,民宿老板、种植能手、养殖大户、个体经销商等不断开辟了广阔的生态致富路,带领村民就业增收,日子越过越甜。

自梵净山被评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后,梵净山周边村寨村民便敏锐察觉到了生态旅游带来的巨大红利,纷纷装修自家房屋、庭院,开起了民宿、办起农家乐,在家门口成功端起了旅游“饭碗”。许多农户依靠旅游服务业一年要收入十来万元,小日子过得红红火火。家住梵净山村孟沟坝的杨再发便是其中之一,他常说,梵净山是一座金山,我们就坐在金山脚下,近水楼台先得月,能不富吗?

放眼江口县德旺乡茶寨村大溪沟白茶种植基地,只见层层叠叠的茶山一片碧绿,一垄垄整齐的茶树焕发出勃勃生机。当前正值采摘时节,茶农们穿梭于茶垄间,通过就近务工增加了家庭收入。家住大溪沟村的杨莲花,便是该基地采茶队伍成员之一,他对笔者说,每天80到120元的务工收入拓宽了收入渠道,既照顾了老人和小孩,还减轻了丈夫外出务工的经济压力,生活得到了较大改善。据了解,该基地今年所需茶叶采摘劳动力2万余人次,预计支付劳务工资400余万元。

茶旅融合助力乡村振兴怒溪镇骆象村茶园。李鹤摄

茶旅融合助力乡村振兴怒溪镇骆象村茶园。李鹤摄

一入四月,便到了羊肚菌的收获季节,江口县坝盘镇竹山村试种基地里的羊肚菌鲜嫩饱满,长势喜人,村民们在菌垄间忙碌收获。据该村驻村第一书记商学文介绍,该基地羊肚菌品质优良,十分畅销,预计每亩产量300斤,每亩产值1万8千元,种植大户的6亩地至少能挣上6至7万元。

江口县官和乡江溪屯村200亩太子参是种植户抱团发展的产业,该产业销售前景好、经济效益高且带动能力强,从栽种、管护到采收的各个环节,都能给当地在家群众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据了解,该基地每年可带动群众就业2000余人次,发放劳务工资20余万元、土地流转经费2万余元,有力解决了在家劳动力就业问题。

该村党支部书记张林芳说,今年太子参产业让群众得到了实惠,明年将继续扩种太子参产业,切实将“小药材”打造成群众增收致富的“大产业”,达到合作社、农户利益共享的多赢局面。

江口县始终坚持以农民增收为出发点夯实产业发展,努力支持培育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等农业经营主体,深入指导完善“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联农带农机制,通过资产入股、务工就业、收益分红等方式带动小农户合作经营、共同增收,全面实现乡村振兴。预计到2024年底全县家庭农场将达700家以上。(王霜)

(责编:敖嘉钰、陈康清)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