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贵州频道

铜仁市打造“四在农家·和美乡村”特色小寨

2024年03月26日11:03 |
小字号

铜仁市认真学习借鉴浙江“千万工程”经验,积极探索乡村建设有效实现路径,因地制宜规划建设“四在农家·和美乡村”特色小寨,努力绘就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画卷。2023年以来,全市累计投入资金7.95亿元,实施项目773个,目前已建成“四在农家·和美乡村”特色小寨53个,至2025年将打造特色小寨300个以上,着力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乡村建设经验。

一、科学建,塑特色小寨之“形”。科学编制村庄规划。立足资源禀赋,突出地域特色,制定印发《铜仁市学习浙江“千万工程”建设“四在农家·和美乡村”特色小寨实施方案》,坚持“尊重寨民意愿、为寨民而建、让寨民来建”的原则,推进村庄规划“多规合一”,因地制宜先行先试规划建设“传统村落型、农耕文明型、产业发展型、红色文化型、乡村旅游型、研学体验型、民族风情型”等7种类型特色小寨,着力保护村寨文物古迹、传统村落、民族村寨、传统建筑、农业遗迹,留住乡风乡韵乡愁,积极推进具有铜仁特色的美丽乡村建设。目前全市已选派驻村规划师116人、完成村庄规划编制161个。科学建设宜居农房。在不破坏原有农房建设传统风貌基础上,充分尊重寨民意愿、广泛听取寨民意见,发动寨民参与摸清村庄底数、了解建设需求、确定建设内容,科学编制村民听得懂、真认同、能参与的“一图一表一说明”,制定发布农村村民住宅建设通用图集并推广运用,强化特色小寨农房建设面积、质量安全管控,确保新建房屋既保持原有乡土风貌、又安全合规。目前全市已建成宜居农房3521座。科学打造美丽村寨。探索生活污水分类治理,将普通污水流入排水管道进行集中处理,将粪污流入化粪池作为化肥实现资源化利用,实现生活污水从源头分类减量,做到及时清运处置。推进“厕污共治”一体化示范点建设,不断完善特色小寨厕所、污水、垃圾、产业路、数字网络等公共配套设施建设,着力提升村寨人居环境。目前,全市已建设改造户用卫生厕所24385户,农村垃圾收运处置体系行政村覆盖率达100%。

二、有效管,铸特色小寨之“魂”。发挥自治强基。在村党组织下成立党小组,深化党建引领乡村治理试点示范工作,构建“村(社区)党支部+小寨党小组”的基层治理体系。以小寨为单位自主制定“村规民约”,健全寨民自我管理体系。组织实施小寨清洁行动,发动寨民自己动手,开展房屋乱建、柴草乱放、粪土乱堆、垃圾乱倒、畜禽乱跑、污水乱排、秸秆乱烧、车辆乱停“八乱”整治,不断提升寨民参与度、主动性及获得感,着力夯实基层治理基础。锻造法治提能。健全完善乡镇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同、村干协商、寨民参与、法治保障的治理体系,将公安、综治、司法、民政、农业农村、林业等相关部门工作业务纳入特色小寨“一张网”法治管理,聚集服务、资源、力量,开展涉农事项在线办理,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向农村基层延伸覆盖,提高数字化应用水平和服务能力。定期组织政法干警、法律志愿者、律师协会会员到村开展法律服务,不断提高寨民的学法、守法、用法意识,着力提升村寨治理效能和治理能力。强化德治润心。运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大力宣传党和国家政策,讲好村寨发展故事,教育引导寨民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深入实施“推进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专项行动,推行道德榜、光荣榜、红榜和“文明积分”等机制,深入挖掘村寨移风易俗、孝老爱亲等各类先进典型,扎实推进“文明家庭”“好婆婆”“好媳妇”等评选活动,弘扬孝道文化,培育新时代文明新风尚。

三、着力育,壮特色小寨之“体”。育强集体经济。深入实施“强村富民”行动,依托特色小寨自然禀赋,开发乡土资源,着力做好“土特产”文章,以农业产业为基础、加工产业为重点、乡村旅游为纽带,因地制宜探索集约种养、自主营销、农旅融合等多元发展模式,扎实做强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不断推动特色小寨高质量发展。目前,全市已培育村集体经济组织2738个,均实现经营收入5万元以上。育活庭院经济。按照“小规模、大群体,小成本、大收入”思路,动员引导群众利用房前屋后、自有院落空间以及资源资产,大力发展特色种植、特色养殖、特色手工、特色休闲等庭院经济,不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开创群众增收致富“新路子”,把庭院“方寸地”变成群众“增收地”。统筹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东西部协作资金、定点帮扶资金等,通过以奖代补方式对庭院经济经营户给予支持激励。育优经营主体。积极培育农户为经营主体发展产业,支持有条件的小农户成长为家庭农场,支持家庭农场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合作社根据发展需要办成企业,推动特色小寨产业发展提档升级、提质增效,带动特色小寨乡村旅游发展,推动特色小寨实现产业兴、主体强、农民富。目前,全市已培育家庭农场10527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2151家、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37家。(贵州省农业农村厅官网)

(责编:顾兰云、陈康清)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