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贵州频道

安龙县双龙社区:打造各族群众互嵌融居的乐园

2024年01月11日19:48 | 来源:人民网-贵州频道
小字号

隆冬时节,天空蔚蓝,万里无云。温暖的阳光洒在大地上,照射在人们身上,映红了一张张舒心的笑脸。干净整洁的小区舒适优美,整齐的楼房鳞次栉比,房前排满了一辆辆小轿车。老人们在休闲地聊天,远处游戏的孩子不时点燃一两声爆竹,空气中充满着欢乐喜庆的氛围。

舒适优美的小区。

舒适优美的小区。

“儿子说腊月二十就回来了!”

“姑娘,女婿今年也要回来过年咧!”

“我特意多做了一些腊肉、香肠,娃儿们说回去要多带点。”

几个卖菜的妇女一边招呼生意,一边大声交流,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双龙社区位于安龙县春潭街道的东面,是易地扶贫搬迁新市民社区。居住着来自全县8个乡镇(街道)82个村(居)的1357户6644人,有汉族、布依族、苗族、壮族、彝族等10多个民族,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36%。各民族和睦共处、守望相助、其乐融融地生活在一起,携手打造“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和谐社区。2020年荣获“贵州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称号,2021年荣获“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

产品丰富的农贸集市。

产品丰富的农贸集市。

“这个集市太方便我们了,搬来这里后,每天在菜市场卖菜,都有两三百块钱的收入呢!”坐在蔬菜摊后面的妇女笑着说。

社区是城市的细胞,是各族群众互嵌融居的乐园。双龙社区紧紧结合多民族聚居、各民族文化多元一体交融的现实,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努力实现各族群众“稳得住、安下心、快融入、能增收”的目标。社区党总支以党建引领,整合各方资源和力量,高标准完善社区配套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农贸市场、学校、卫生室,开设社保、就业、法律咨询等相关公共服务体系,提供“一站式”服务,解决好涉及各族群众切身利益的“烦心事、操心事、揪心事”,加大社区帮扶工作力度,不漏一户、不少一人。社区处处呈现欢声笑语、邻里互助、民族团结的喜人景象。

蓝布谣非遗文创园。

蓝布谣非遗文创园。

“我在这里工作4年了,在家门口就能上班,每天裁剪服装,又能照顾家里,比在老家强多了!”从洒雨镇搬来的苗族妇女郑周念说。

就业是提高各族群众获得感的关键。社区认真抓好产业项目发展,努力解决各族群众就业创业难题。引进绣娘扶贫车间“贵州蓝布谣文旅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对各族妇女进行培训,让妇女有一技之长。深度挖掘民族刺绣、民族蜡染等传统技艺,打造民族文化品牌,有力促进各民族的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

文创产品。

文创产品。

“去年兔子的文创产品卖了3万多个,今年设计了中国龙的多款精典产品,相信会比去年更好!”蓝布谣负责人韦光芬信心满满地说。

韦光芬是布依族蜡染非遗传承人。据她介绍,公司里的绣娘95%都是易地搬迁各民族群众,平常有20余人、忙时有60多人。绣娘们充分发挥手工艺技能特长,既传承了非遗文化,推动民族特色产业发展,又促进了增收致富。

“我们组织开展‘加油’篮球擂台赛,各族群众踊跃参加,大家锻炼了身体、活跃氛围,增进了各族群众的感情,大家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我们都是一家人、一家人要共同过上好日子。”双龙社区党总支书记、主任黄昌国说。

双龙社区篮球场。

双龙社区篮球场。

文化是各族群众增进交往交流交融的纽带,更是各族群众凝心聚力的精神源泉。社区充分征求各族群众的意见,建设民族文化广场、篮球场、民族斗鸟场、文体活动室等。在“三月三”“六月六”“八月八”等民族节庆,开展唱山歌、布依族八音坐唱、苗族芦笙舞等文艺演出,苗族群众还举办斗鸟比赛等活动,展现了一幅“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精彩画卷。增强了各族群众的向心力、凝聚力,有效促进互嵌式发展,不断提升认同感、归属感、幸福感。

“大家从不同的地方搬到一起,从不熟悉到亲如一家,各民族群众在幸福的家园里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用勤劳的双手,共同创造美好生活,共同描绘民族团结最大同心圆。”春潭街道组织委员、宣传委员杨再杰说。(文/图 陈湘飚)

(责编:吴锋、陈康清)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