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贵州频道>>黔东南州视窗

“六个聚力”构筑“桥头堡”功能

—— 黔东南州扎实推进主题教育助推“融湾”提速增效

2024年01月08日16:30 |
小字号

“村BA”“村超”持续火爆出圈,2023年黔东南州共接待粤港澳大湾区游客788万人次。

2023年11月,位于从江县的佛山—黔东南东西部协作产业园第一阶段厂房竣工验收并交付使用。

黔东南州开通“粤港澳服务专窗”,2023年累计办理大湾区跨省通办业务2178件,与佛山、肇庆、江门等地签订了“跨省通办”合作协议。

一个个项目推进、一处处产业落地、一项项喜人硕果,不仅彰显了黔东南州加速“融湾”的强劲势头,更见证了黔东南推进“桥头堡”建设驶入了发展的“快车道”。

自主题教育开展以来,黔东南州聚焦打造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桥头堡”建设“四区”定位,从提高思想认识、联动机制、产业布局、基础保障、重点区域、营商环境六个方面聚焦发力,不断构筑“桥头堡”功能,推动“融湾”提速增效,助力全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聚力提高思想认识,强化学习调研。2022年4月省政府出台《关于支持黔东南自治州“黎从榕”打造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桥头堡”的实施意见》,黔东南州发展改革委及时将文件精神列入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内容之一,多次组织赴凯里市、黎平县、从江县等县市开展“桥头堡”专题调研工作。通过深入调研将发现的5条问题,纳入领导班子检视问题清单和班子成员的检视问题清单进行整治整改。

聚力健全联动机制,强化统筹落实。健全内外联动机制。抢抓粤黔两省签署支持“桥头堡”《备忘录》、两省发改委签订协调推进机制框架协议等机遇,2023年州领导、州直部门积极赴大湾区开展工作对接137次,粤黔互动交流更加紧密。按照融入大湾区、旅游业率先突破要求,2023年接待大湾区游客实现大幅提升,达到788万人次。健全动态调整机制。用好“桥头堡”工作领导小组和州领导联系服务重大项目工作机制,积极开展主题教育“四下基层”活动,确保政策落地见效,通过对接会商、开展服务督导148次,协调解决影响重点项目推进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

聚力优化产业布局,夯实发展根基。持续优化产业布局。依托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围绕构建具有黔东南特色和优势的现代产业体系,明确产业基地布局和园区主导产业,推动上下游企业向开发区集聚,凯里、黔东、南部“一核三区”工业集聚效应增强。园区承载能力明显提升。

积极争取政府专项债、一般债、新型工业化专项资金等4.5亿元支持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工业主体培育壮大。坚持调研起步、调研开局,实施工业龙头企业、规上工业企业培育计划,完善主导产业配套,培育全州15个开发区(园区)主导产业,园区内规上工业企业达311户。

聚力筑牢基础保障,增强发展支撑。综合交通网络持续优化。实施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工程,全州高速公路通车里程提高到1192公里、通航里程达1267.5公里,高效便捷的综合交通网络不断完善,南下大湾区通道更加畅通,积极融入大湾区3小时交通圈。综合物流体系逐步健全。围绕打造连接大湾区和黔中城市群的综合枢纽平台,加快综合物流体系建设,围绕打造直供大湾区农特产品供应地,助推“黔货出山”“黔品入粤”。承接产业转移的平台支撑正在增强。围绕打造承接大湾区产业转移示范地,以黔东南高新区、粤黔共建工业园区、粤黔共建农业园区和多个园区平台为载体,聚焦“5+N”主导产业引进大湾区重点产业项目105个、优强企业49家。

聚力做强重点区域,提升带动能力。核心区建设积极推进。围绕提升核心区形象,统筹资源、聚焦发力,推动资金等要素向佛黔共建产业园(从江)、黎平林业产业园、榕江轻工产业园集中,“桥头堡”核心区形象逐步提升。“强州府”建设初见成效。依托资源禀赋,大力发展以玻璃产业为主的主导产业,黔玻永太一期投产,黔玻永太二期、海生玻璃一期即将实现投产,炉碧百亿级产业园雏形初现,铝及铝加工、大健康医药、酸汤等重点产业加快发展,产城融合发展初见成效。

聚力优化营商环境,增强发展活力。持续狠抓招商引资。把招商引资作为“头号工程”,招大引强,以招商引资大突破推动产业大发展。按照引进来才有增量的思路,以产业园区为重点平台,聚焦“5+N”主导产业,2023年共引进重点产业项目423个、优强企业115家,新增产业到位资金152亿元。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依托“企业之家”设置企业服务驿站、人才服务驿站,不断丰富服务内容。州级政务大厅及16个县(市)政务大厅设置了“粤港澳大湾区跨省通办窗口”。实施重点区域工业项目“拿地即开工”等改革,打造对标大湾区营商环境“先行区”,持续提升“贵人服务”,增强开放活力。(康莉)

(责编:顾兰云、陈康清)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