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贵州频道

王登龙:把“外孙”当成亲孙待

2024年01月08日10:38 | 来源:人民网-贵州频道
小字号

走进安龙县笃山镇梨树村梨树组王登龙家中,向小慧(化名)的“好孩子”“第一名”“优秀学生”“学习之星”等奖状便映入眼帘。

他家不是姓王吗?怎么会有姓向的呢?难道他家有转祖姓的?……不禁让人想探个究竟。

提起与向小慧的缘分,1957年10月生,1994年7月入党、2000年2月于梨树小学退休,现任梨树村关工委常务副主任的王登龙便一下打开了话匣子。

村委“托孤”,收养两个月大的婴儿

向小慧是梨树村八达组人。2011年12月,刚出生的她就被送进保温箱里住了20多天。其母杨永珍患黄疸肝炎,医生建议不能吃母乳,只能靠奶粉维持弱小的生命。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两个月后,其母便撒手人寰,离她而去。其父憨厚老实,视听力也不好,家庭贫寒,对向小慧这个脆弱的新生命束手无策。

时任梨树村党支部书记的张万华得知此事后,带领村支两委到其家中征求其父及其家族意见,随后,他们找到了王登龙,恳求他收养向小慧。

“那几天,‘你就算救她一命吧!’这一句一直在我心间盘旋。”王登龙回忆说,“不收下吧,觉得可怜。收养吧,又怕引起家庭矛盾。可是,我这个当姨公的如果不收养她,可能也没有人收养她了。最终,我决定,收养她!就算家里不同意,靠我个人的退休金,也应该可以养活她的。”

这样,两个月大的向小慧便成了王登龙家的“新增人口”。为了协调处理好家庭关系,王登龙利用周末把在外工作的儿子、儿媳叫回家,开了个家庭会。儿子、儿媳满口答应,并一致决定,孩子还是跟着亲生父亲姓,就叫向小慧。还约定:家里的任何人都不能把她当成外来人。一直以来,一家11口人和睦有爱,其乐融融。

视如己出,风雨中精心呵护

“幼儿的时候最操心了,那几年基本没睡过一天好觉。”王登龙说,由于向小慧一直吃奶粉,他们两口子担心她营养不够、抵抗力不足,因此在照看上格外的小心,尤其在寒冷的冬夜,只要一听到哭声,两口子便马上起床查看,烧水、拌奶粉、喂奶、换尿片……生怕向小慧生病住院。

转眼,向小慧到了上幼儿园的年龄。王登龙把她送到10公里外的娃哈哈幼儿园就读了一个学期,风里来雨里去,都是王登龙接送。2014年,梨树小学办起了幼儿园。为方便接送,王登龙便让她在梨树小学上幼儿园。在梨树小学读完三年级后,兴义勤智学校开始招生。为给她更好的学习环境,王登龙把她带到勤智学校参加笔试,进入勤智学校就读四年级。读了一年后,又把她转到兴义市第十一小学就读,现读六年级。

“在我心里,小慧就是我的亲孙女,和家里的孙子女没有区别,看着她一天天长大,我心里有说不出的欣慰。”王登龙如是说。

严管有爱,只为让她成长成才

向小慧人如其名,天生聪慧。小学一年级前,便在王登龙的辅导下认识了简单的字词、算100以内的加减。上小学一年级时,是班长,成绩好,这使得她有点骄傲,就经常跟邻居的小伙伴们去玩耍,不做作业。有一天,王登龙实在忍不住了,对她进行了严厉的批评教育,可能声音稍大了些,那晚,她钻进被窝哭了很久。待她哭过后,王登龙便请妻子吴天兰和颜悦色地开导她。后来,她和邻居的小伙伴们出去玩耍,到一定时间后,她就会自觉回来做作业。小学阶段,她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向小慧好问,经常问“张之洞是个什么样的人物”等。王登龙便利用假期带她到安龙博物馆、招堤等地游玩,给她讲安龙历史,讲招公筑堤、《半山亭记》及知府添灯油的故事。

王登龙说:“作为一名老师,我希望每个孩子都能成长成才。作为她的姨公,我经常教导她,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要与人为善、尊老爱幼、懂得感恩,要好好读书,以后成长为对国家有用的人。”

向小慧也会在周末打电话回家。当她叮嘱:“公和婆,天气冷了,你们要记得多穿衣服。婆婆有高血压,更要记得按时吃药……”这时,王登龙夫妇俩感到无比的欣慰。他们对这些年来对她抚养、教育等的花费和精力只有一个字:值!

“王登龙十分重视家庭、家教、家风,子孝孙贤。待向小慧犹如自家孙女,严管有爱,村里人都称赞有加。”梨树村党支部书记王凡说,“作为村关工委常务副主任,他热心关工委工作,积极主动参加关爱留守未成年人,并经常到梨树小学开展法治进校园宣讲等,2015年7月被梨树村两委授予‘关爱儿童星’称号。”(黄于滨)

(责编:顾兰云、陈康清)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