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贵州频道>>贵州省税务局

贵州毕节:税惠赋能 助力蚕桑产业走出“新丝路”

2024年01月03日14:15 |
小字号

走进贵州纳福瑞蚕桑产业发展有限公司,随处可见蚕农和工作人员忙碌的身影,院子里一筐筐、一袋袋白花花的蚕茧如霜似雪。从筛选、检验、定级,到称重、定价、开票……现场井然有序。

“今年我家老两口通过种桑50亩、养蚕7批次36张,交茧1200斤,一年下来就有4万多元收入。以前总想背井离乡去打工,现在不出村就能有个好收入!我今天打电话还在劝我家娃儿们回家来干了。”提起自家的桑蚕收益,纳雍县勺窝镇河边村民组村民陈孝兰喜不自禁。

贵州纳福瑞蚕桑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在认真检查丝线的接点。罗勇摄

贵州纳福瑞蚕桑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员工在认真检查丝线的接点。罗勇摄

近年来,贵州省毕节市把蚕桑产业作为特色产业来培育,将“小蚕茧”做成“大产业”,带动群众增收致富。贵州纳福瑞蚕桑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借国家“东桑西移”工程实施的“东风”,依托纳雍气候温暖湿润、十分适合发展桑蚕产业的自然禀赋,通过与贵州省农科院蚕业所达成合作协议而获取的技术指导、引进先进的加工机器和生产工艺,实现了桑蚕产业全过程机械化生产,成为了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桑蚕龙头”。

“我公司以将勺窝镇打造成“桑蚕小镇”为目标,现已在纳雍建成万亩桑园。今年3月试生产以来,共生产了7.77吨白厂丝,远销江苏、浙江、日本,产值223.44万元。带动了本地农户1000余户种桑养蚕增收,还为当地群众提供稳定就业岗位102个”,贵州纳福瑞蚕桑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周杰介绍道,“由于目前本地蚕茧还不够加工,需在外大量收购蚕茧,又辐射带动了织金、安顺、六盘水等地桑蚕农户的发展。”

“公司的发展,离不开纳雍良好的营商环境,但让我们印象最为深刻的,是纳雍税务部门的贴心帮助”,总经理邓瑞式十分感慨,“公司刚登记时,办税服务厅的‘一窗通办窗口’就为我们提供了‘一站式套餐’服务,让我们开办就领票,感觉又快又好。后来,纳雍县税务局‘珙桐问税’工作室又多次带着我们能用到的税收优惠政策上门辅导,帮助我们正确填报了减免收入45.17万元,享受了3.9万元税费优惠,让我们感觉还没有想到税惠,税惠就主动靠进了我们,实在是太贴心了。”

“我们公司现在尚未达产,达产后每年可生产220多吨的蚕丝,产值超1亿元。下一步,我们将借助‘税惠春风’,抢抓绿色发展机遇,不断扩大桑蚕种养规模。此外,我们还将瞄准桑蚕产品深加工、桑蚕农文旅结合等领域,积极作为,延长产业,带动更多群众发展致富。”周杰信心满满地说。

纳雍县勺窝镇村民正在采摘桑叶。罗勇摄

纳雍县勺窝镇村民正在采摘桑叶。罗勇摄

蚕桑产业是农民致富增收的一个渠道,赫章县生态好,蚕桑没有受到污染,产出的蚕茧蚕丝品质好、质量高。在赫章县引进的贵州丝路兴蚕有限公司展厅里,各类丝织产品织法紧密,手感细腻柔软,让人感受到极具诱惑的丝绸魅力。

据该公司总经理李惠强介绍,由于产品品质好,公司生产与浙江花神、上海水晶家纺等多家知名企业签订了长期合作协议,生产输送生丝和丝棉,公司的有些产品还远销欧美。“今年,我公司扩大生产经营规模,资金上有些紧张。在得知我公司困难后,主管税务机关主动上门辅导,公司纳税信用等级为B级,可通过“银税互动”模式申请贷款,缓解资金压力。这不,公司今年银行贷款269万元,获得了发展良机。”李惠强由衷地表示,“现在公司已吸收就业人员110人,预计今年产值将达四千万元左右。”

据了解,该公司采取“公司+基地+合作社”模式,实现了从蚕桑种养、蚕茧缫丝、蚕丝被加工的“一条龙”产业链转化,除了带动农户增收,还丰富和发展了当地传统的蚕桑文化。

图为税务干部到贵州丝路兴蚕纺织有限公司走访详细了解企业蚕茧生产经营情况及存在困难,为企业排忧解难、献计献策。 皮婷.jpg

图为税务干部到企业走访。皮婷摄

“这些年来,税务部门持续不断为我们送政策、送服务,村民在家门口就业的越来越多,还可以照顾老人和孩子,‘村党总支+合作社+公司+农户’的发展模式建起来以后,收入增多了,农户养蚕、合作社卖蚕、公司收蚕,实现了村集体、蚕农和脱贫劳动力‘三丰收’,让我们的发展的信心更足了。”官屯镇巴拉鲊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李维介绍。

“在银税互动的支持下,我们企业今年已经完成了460万元的应税收入,发展势头非常好。”毕节市汇江蚕桑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张应祥如数家珍地说:“我们在威宁、纳雍等地建设了数千亩桑蚕基地,吸引了上千农户包括上百名的极贫户参与到我们主导的蚕桑种养中来,这个产业对体力要求不高,年龄稍大的也能胜任。每亩地年均4000元的收入,让这些农户的‘钱袋子’鼓了起来,也是我们企业为精准扶贫的绵薄之力。”

毕节市汇江桑蚕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是一家包括蚕茧生产、收购、销售,丝绵、桑蚕丝被、蚕丝棉衣加工销售的企业,从2005年到如今,公司已发展成为种养加相结合、产供销一条龙、农工贸一体化的蚕桑综合开发企业。公司常用工人数达50余人,为社会减轻了就业压力。

据了解,该公司采取“公司+基地+合作社”模式,实现了从蚕桑种养、蚕茧缫丝、蚕丝被加工的“一条龙”产业链转化,除了带动农户增收,还丰富和发展了当地传统的蚕桑文化。

据了解,当地税务部门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在扶持研发创新、优化税收营商环境、为民纾困解难上持续推出硬举措,开通了税费服务“直通车”,通过网格化管理、包保到户的方式精准落实了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各项税收优惠政策,将税惠红利精准装进企业“口袋”,助力企业跑出“加速度”。(童霖、赵念祖)

(责编:吴锋、陈康清)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