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贵州频道>>沿河视窗

沿河:“三整合”推动“两心”融合落地见效

2024年01月02日17:02 |
小字号

近年来,沿河自治县围绕“整合阵地资源、实现主体联通,整合队伍资源、集结优势力量,整合服务资源、对接群众需求”,扎实推动“两心”融合工作落地见效。

开展义诊志愿活动.jpg

开展义诊志愿活动。

整合阵地资源,实现主体联通,建好县级阵地。该县按照“能融则融、应融则融、优势互补”原则,打造1500平方米的“两心”办公场所已装修完工,即将投入使用。同时按照资源共享、充分利用原则,对各乡镇(街道)党政办公场所、服务大厅、文化站等阵地进行捆绑利用,建成集民情收集、政策宣传、志愿服务等功能为一体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所23个。并且按照有场所、有队伍、有项目、有活动、有机制的“五有”标准,利用各村(社区)文化综合站、农家书屋等现有资源,在446个村(社区)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实现村级阵地建设全覆盖。

沿河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jpg

沿河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

整合队伍资源,集结优势力量。该县建立以党员(宣讲、文艺、医疗、农技等)骨干、模范人物、“五老”人员、网格长、联户长、楼栋长等组成的多元参与、良性互动、共建共享的“一核多元”志愿服务队伍,推动县级志愿力量下沉,建立以党员干部为主的8大志愿服务支队和469支文明实践服务小队,在全县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全县志愿者注册人数85876人,全年志愿服务时间3455153小时。

志愿服务队伍开展志愿活动现场.jpg

志愿服务队伍开展志愿活动现场。

整合服务资源,对接群众需求。该县立足“理论宣讲、教育服务、文化服务、科技与科普服务、健康体育服务”五大平台,不断顺应新时代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新期待。组建县、乡、村三级理论宣讲队伍,构建全县上下联动、同向发力的理论宣讲大格局,以媒体平台、“乡村夜话”“田间课堂”、乡村“大喇叭”、群众院坝会、读书分享会、主题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宣讲省(市)全会精神、农房灾害保险政策、农村耕地政策、农业惠农政策等理论宣讲活动16000余场次,满足群众学理论用理论的多样化需求。

志愿活动进校园.jpg

志愿活动进校园。

同时组织科技特派员、社科联专家、医疗专家、基层党组织负责人等,深入乡村一线开展送农技、送法律、送健康、送文化等志愿服务4600余场次。制作农技服务、安全生产、森林防火等60余个短视频和音频,通过县融媒体中心视频号、户外LED显示屏、村村响大喇叭等循环播放宣传,政策宣传横到边纵到底。围绕树新风、立新规、展新貌、育新人、建新功“五新”培育,开展革除陈规陋习、“传家训、立家规、扬家风”“文明没有旁观者·你我都是践行人”等志愿服务活动800余场次。

志愿活动进校园1.jpg

志愿活动进校园。

还围绕“身边榜样”选树标准,采取自上而下、逐级研究推选“身边榜样”人选155名,入选县级19名、市级6名,树立一批可感可学的榜样,人人争当模范、争做好人,崇德向善蔚然成风。并坚持线上线下同步学习榜样,采取“身边榜样”上党课、支部书记上党课等多种方式介绍“身边榜样”事迹,通过在“沿河乌江先锋”微信公众号等网络平台开设“学习身边榜样”专栏,广泛宣传“身边榜样”事迹、讲好“身边榜样”故事,用身边人的故事打动身边人,营造学榜样、争先进的良好氛围。

目前,全县各类媒体平台共推送“学习身边榜样”线上专栏30期,累计阅读9000多人次,开展各类宣传1700多场次,覆盖党员1万多人次。充分依托“贵州省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指挥调度信息数据平台”,推进该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融媒体中心的深度融合,采用“群众点单、中心派单、志愿者接单、群众评单”的工作方式,线下在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内上墙公示年度与月度活动“菜单”,针对老人、儿童、残疾人等群体个性化需求,利用“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网格管理体系,充分发挥村(社区)干部、驻村干部、帮扶干部等力量,将网格员转化为志愿者;线下定期上门收集诉求,按照理论宣讲、文化服务、教育服务、科技科普、体育健身五大文明实践类别与实践风采,在项目库内完成1545笔活动项目和1100笔活动信息录入。

以“线下+线上”相结合的形式,组织志愿者把群众想要的服务送到百姓身边,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解难题,全年共受理群众合理需求800余次,办结率达100%,群众评单满意率达100%,全方位、全领域对接和满足群众需求。(图/文 毛沙沙)

(责编:潘佳倩、陈康清)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