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贵州频道

七星关区:推进“三清五治” 赋能乡村振兴

2023年12月27日18:12 |
小字号

第二批主题教育开展以来,七星关区紧扣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以“三清五治”(“三清”即清理农村集体资源资产、清理农业设施设备、清理农户闲置旧房旧舍,“五治”即整治农村建筑物乱搭乱建、整治土地弃耕撂荒、整治环境卫生脏乱差、整治生态环境破坏、整治陈规陋习)为载体,精准盘活农村闲置资源,并通过整治建筑物乱搭乱建、土地撂荒、环境卫生、生态环境破坏、陈规陋习等工作,持续改善提升农村人居环境,为乡村振兴蓄势赋能。

鸭池镇干龙滩社区大米加工线。李金苗摄

鸭池镇干龙滩社区大米加工线。李金苗摄

清理、碾磨、分选……鸭池镇干龙滩社区的大米加工房内,机器轰鸣,米香弥漫。秋收的稻谷通过全自动打米机去壳后,变成粒粒饱满的大米,工人们忙着装袋运往城区各大农贸市场。

今年以来,干龙滩社区以“三清五治”为载体,积极盘活闲置房屋、圈舍、空地、设备等资源,在充分考虑群众意见建议的基础上,制定产业发展规划,争取东西部协作资金191余万元,盘活闲置土地102亩发展梯田水稻种植项目,采购安装大米加工设备1套,我们积极培育“翰墨河·谷夫子”品牌,以促进集体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今年我们共收8万斤稻谷,加工后设备处于闲置状态,我们便利用这个设备在全市发展大米加工及包装产业,目前已接到35万斤稻谷加工订单,可为社区集体经济增收25万元。”据社区支书孙爱军介绍,目前,干龙滩社区共排查闲置集体资源资产10处、农业设施设备3处、群众闲置旧房旧舍21户。

亮岩镇亮岩社区酿酒作坊工人生产忙。李杰摄

亮岩镇亮岩社区酿酒作坊工人生产忙。李杰摄

“以前全年的收入靠一亩地,现在社区两委教会我使用机器,既能在家门口就业,又能照顾家庭,我很开心。”孙成洋是干龙滩社区的脱贫户,社区开展“三清五治”工作后,聘请他为技术工人,负责大米加工、包装,每个月工资5000元,变身“月薪族”的他觉得现在浑身是劲儿,天天有盼头儿。

“起锅咯!”在亮岩镇亮岩社区的酿酒坊里,蒸汽氤氲,酒香四溢,几名酿酒师傅围着蒸馏锅忙碌着。

亮岩镇亮岩社区酿酒作坊工人检查粮食蒸煮情况。李杰摄

亮岩镇亮岩社区酿酒作坊工人检查粮食蒸煮情况。李杰摄

为推动社区集体经济“强筋壮骨”,亮岩镇瞄准全区高粱种植优势,利用亮岩社区大树煤矿闲置厂房,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申请中央衔接资金70万元,社区两委干部投资18.5万元,创办亮岩社区酿酒作坊,让闲置资源“变废为宝”。

“今年,七星区种植高粱6.3万亩,干籽粒产量1.5万吨,发展高粱酿酒产业优势明显。”据亮岩社区支书、主任段波介绍,目前酿酒坊已正式投产,每天可生产300斤高粱酒,主要材料为周边群众种植的红缨子高粱,通过酿酒作坊带动,不仅提高了群众种植高粱的积极性,还带动了周边居民务工。

依山傍水、风景如画的碧海街道砂锅寨社区是七星关区乡村旅游重点村居。结合主题教育,砂锅寨大力实施农村“五治”工程,开展公共绿地建设,鼓励农民群众在房前屋后种植花木、果树等,并围绕农村“厕所、污水、垃圾”大力开展环境卫生整治工作,进一步提升人居环境,让社区越变越美,农旅融合之路越走越宽。

碧海街道砂锅寨社区化粪池修建点。李金苗摄

碧海街道砂锅寨社区化粪池修建点。李金苗摄

“我们这里属于密集聚居地,以前生活污水找不到地方排放,恶臭连连,化粪池修建好以后,能杜绝大家私排乱放现象,实现人居环境大提升,真是太好了。”在砂锅寨居民顾玉凤的房子后,只见工人们正忙于为新建化粪池浇灌混凝土,现场一片繁忙。

“农村‘五治’既是全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弘扬农村文明新风的重要手段,也是顺应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内容。”据社区支书付健介绍,为解决群众排污问题,砂锅寨社区积极推进化粪池及户厕修建,并督促施工进度,确保及早投入使用。今年,该社区计划新(改)建农村户厕29座,已验收23座。

碧海街道砂锅寨社区开展环境卫生整治。李金苗摄

碧海街道砂锅寨社区开展环境卫生整治。李金苗摄

让“沉睡资产”变身村(社区)集体“增收活水”。目前,七星关区初步清理出集体资源资产1583处、农业设施设备360处、农户闲置破旧房屋圈舍5514处、耕地56处112.47亩。通过自主经营、出租盘活、参股分红等方式,盘活资产513处,实现收益5393.72万元。围绕环境卫生整治,完成3597户农户户厕改造,投资6116万元提升59家种植养殖场净化设施,组织驻村工作队和村支“两委”开展移风易俗文明实践活动480次。(李金苗)

(责编:吴锋、陈康清)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