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贵州频道>>花溪视窗

花溪草莓的自述:“莓”好时光,我与你共享

2023年12月26日14:30 |
小字号

“冬天的第一颗草莓,你安排上了吗?”

大家好,我是鲜嫩多汁、香甜可口的花溪草莓,别看我身躯不大,比不上那个水果界的大块头,我可是贵州草莓产业当之无愧的领军者。

说起我的大名,贵阳人不陌生,早在40多年前,我就在风光秀美的花溪区安了家,这里的光照、水土都像是为我特意量身打造似的,在这里长大的我,风味独特、品质绝佳。

然而,在产业化发展的路上,我面临过不少困难。那时,我主要以散户种植为主,标准化程度低,口感不一;销售方式不外乎零售和入园采摘这两种,同时,我比较娇嫩,贮存运输十分不便,产业每个环节的利润都不高,无法帮助更多果农鼓起腰包。

这还是销售情况好的年份,遇到市场波动大的时候,由于加工业基本为零,无法变身成各种制成品,我只能烂在枝头,那会儿,望着果农们心疼的眼泪,我也只能默默无语,心中升腾起一个愿望,“我天生丽质、口感一流,什么时候能够质优价高呢,让果农们的汗水换回更多回报?”

在我一天的期盼中,好日子到来了。近十年来,是我名气越来越大的十年,我逐步占据贵阳草莓市场“半壁江山”,实现了华丽转身。

2020年12月12日,在花溪区首届草莓采摘季启动仪式上,花溪区草莓区域公用品牌“花小莓”正式发布。从此,我也有了自己的专属品牌形象。“花心思,不如花小莓”!这是品牌主张,也是我不可复制的历史文化、人文地理及品质追求。

“花小莓”只是花溪人一份份努力的缩影。围绕规划顶层设计、建强专业技术人才、联农带农更加紧密、标准化生产保证草莓品质及产量、强化品牌推广宣传等,我的形象越来越光鲜亮丽、我的口感越来越香甜可口、我的产量越来越高,“花小莓”品牌名号也越来越响亮。

瞄准国内国际两个市场,我的种植面积稳步提升。目前,在我的老家花溪区,我的种植面积达5000余亩,分布在青岩、久安、麦坪、孟关等地,年产量约7000吨,产值约达3.3亿元,“花小莓”品牌价值达4.92亿元。我在2023年贵阳贵安首批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中排名第三,并获评“2023年度受市场欢迎草莓区域公用品牌20强”“2023年度受市场欢迎草莓企业品牌”。如今,我可是不少果农家里赚钱的主力。

从过去的街边提篮小卖到现在迈步产业化发展路子,我已经从单一的鲜果销售向休闲食品、生态旅游等新业态拓展,实现将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为花溪草莓产业发展转型探路,成为乡村振兴的主导产业之一。

花溪区城、乡、景面积大致相同,美美与共的空间形态造就了得天独厚的区位条件、生态环境和旅游资源,畅想未来,我的未来不是梦。

凭借绿色农业生产的良好条件,花溪区规划布局了包括我在内的共富产业带,从种植到冷链仓储,从精深加工到品牌营销,围绕全产业链发力,同步推动农文旅蝶变,助推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我的产业化之路驶入“快车道”。

当你驾车行驶在贵阳市花溪区的城郊道路旁,一个个种植大棚映入眼帘,这就是的我家。步入大棚,可以捕捉到一个科技感满满的细节:节水灌溉、水肥一体等新技术得到广泛应用,挑上了“金扁担”。这一切都是为我的生长提供保障。

我的高颜值和好口感,离不开一个个“黑科技”落地。12月,冬季的“草莓旋风”让花溪区黔丰生态草莓农场成为贵阳市民们趋之若鹜的地方,这可都是我的功劳。

黔丰生态草莓农场有传统种植与高架种植两种模式,农技人员们共种植香野、章姬、红颜、建德草莓、白雪公主等七大品种。在这里,我有各种肤色,红色、黑色或白色的都是我,好吃好看又好玩,一位位市民的赞叹声让我开心不已。

我的故事,印证了坚持走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的路子,就能带动更多农民过上幸福美好日子。

“莓”好时光,我愿与你共享,快来尝一尝花溪草莓。(花溪区人民政府网)

(责编:李永馨、陈康清)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