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贵州频道>>本网原创

【网上群众路线贵州实践】贵州:一网连通民生事 线上服务零距离

龙章榆
2023年12月12日08:15 | 来源:人民网-贵州频道
小字号

插图1 2023年5月贵州省走好网上群众路线工作推进会在贵阳召开。人民网记者 涂敏摄

2023年5月贵州省走好网上群众路线工作推进会在贵阳召开。人民网记者 涂敏摄

岁末年终,贵州省走好网上群众路线工作捷报频传:11月,全省评选出20家先进集体、10个优秀政务账号、40个优秀案例;12月初,全省9家单位在2023网上群众工作大会上上榜2023年度人民网网上群众工作单位名单。

从一个活动到一场行动。今年来,贵州省委网信委持续开展2023贵州省“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走好网上群众路线”主题活动,贵州各地各部门聚焦走好网上群众路线工作实践,结合本单位实际,用互联网了解民情、集中民智、维护民利、凝聚民心,不断提高利用网络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引导群众、服务群众的能力水平。

社情民意“一网尽收”

“只要晴天车辆过就灰尘弥漫……”今年5月,金沙县网友沙忠祥将石清公路旁发现的情况,在人民网“领导留言板”进行反馈。很快,留言在后台转交至金沙县政府,在当地交通部门多次联系公路污染涉事企业后,6月底启动整改,7月7日完成路面铺设。

“人民群众期待的沥青路实现了,这是党和政府对人民群众的关怀!” 7月12日,沙忠祥专门登录账号写下评论,并配上一份“五星好评”。

在11月人民网“领导留言板”统计数据中,贵州省留言回复率、满意度等指标位于全国前列。

在11月人民网“领导留言板”统计数据中,贵州省留言回复率、满意度等指标位于全国前列。

“糟心事”变“暖心事”,体现贵州畅通网络沟通渠道取得的成效。网络成为各种社会思潮、各种利益诉求的集散地和传递社情民意的重要渠道。在走好网上群众路线工作实践中,贵州各地各部门加强和完善制度、方法,紧密政民沟通、网罗社情民意。

网罗社情民意,关键要让问题“网上有人看、网下有人办”。

作为信访主渠道,贵州省信访局今年在网上信访建设方面“三方发力”推动制度化、规范化、流程化:接入全省有权机关(单位)接入量8000多家,并借此研发上线全省统一的新版网上信访平台;利用智能化技术形成网上信访全省各级快速联动流转的工作机制;坚持“网上系统管,网下制度管”,推动网上信访特别是初次信访事项一次性解决。

网上信访畅通便捷、权威管用。杨先生在平台反映的“水改工程质量”问题后,当天就流转到市,涉事单位主动协商整改。“非常满意,为民谋福!”他说。

网罗社情民意,不仅被动“接受响应”,更有主动“上网找题”。5月,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与人民网开通了一场主题为“民营经济发展壮大问题线索”的问题征集。

“问计网民,问到了问题,更问到了办法。”贵州省政府办公厅有关负责人说,此次“线上找题”活动,共赴15个县(区)实地核查,形成了一批系列问题督查调研报告,推动违规设置准入障碍、限制外地企业进入等一批问题得以解决,通过调查研究,实现从“解剖一个问题”到“解决一类问题”。

网罗社情民意,更要发挥网络媒体在社会治理当中独特的功能和作用。在贵阳市,融媒问政平台通过网页、客户端、微信、小程序等多渠道24小时接收网民留言。网友反映的留言,按照发现问题、解决落实、跟踪巩固、整改销号的工作闭环进行办理。

插图3贵阳融媒问政现场办公,线上公开。图片来源贵阳融媒问政栏目公众号。

贵阳融媒问政现场办公,线上公开。图片来源贵阳融媒问政栏目公众号

网友难题、记者跑腿、政府解决、媒体监督,这样形式的政民互动广受欢迎。当前,全市130余家一级部门及600余家二级部门入驻,栏目累计刊播全媒体稿件31400余条,收获网络主动点击量超6.5亿次,网友评论668万余条。

今年来,贵州越来越多单位主动“上网冒泡”,通过“屏对屏”“键对键”主动对话网友、密切联系网民:贵州日报社天眼问政栏目拓展线上线下联动广聚民意; 遵义市纪委市监委创新开通“码上监督·马上办”网上监督平台沟通群众;镇宁自治县丁旗街道在24个村(社区)567个“十联户”,建立相应微信群解决群众急事难事……

通过互联网“听民声、察民情、聚民意、解民忧”,贵州各地各部门正让互联网成为同群众交流沟通的新平台,成为解群众、贴近群众、为群众排忧解难的新途径。

优质服务 线上提供

4月底,在外打拼六七年的安顺青年金顺决定返回家乡开一家运动体育服务公司。让他没想到的是,在小程序上传了资料申请营业执照后,第2天工作人员就打电话通知他取证。

今年,安顺市按照市场主体从“入市”到“退市”的全生命周期职责,在网上集成市场监管部门为市场主体提供的全类别办事功能,这才让金顺体验到了顺畅的办事服务。“服务好,效率高,对公司的发展充满信心。”他说。

向数据要服务、向网络要效率。今年,贵州各地各部门不断丰富政务互联网应用场景,让群众可以在指尖划动中办成事、快办事。

做减法,贵州借用大数据打破数据孤岛,去除冗长的审批流程和较为繁复的证明。 当前,贵州政务服务网与网上办税大厅等中央在黔单位系统融合,6个高频事项实现综合受理,为全国首创。

国家税务总局贵州省电子税务局首页。

国家税务总局贵州省电子税务局首页。

贵州省税务局纳税服务处处长李维说:以税务部门建设的贵州非税一体化管理平台为例,目前电力类缴费人填表数量从31张减少到2张,填报数据从348项精简到28项。“全省纳税时间已经压缩至60个小时以内,报送资料压减50%,税务证明事项减少58%。”

做加法,贵州利用互联网等手段提高办事效率,提高服务质量。以往,公安的“无犯罪记录证明”办理事项需要申请人亲自前往户籍地公安机关办理。贵州省是外出务工大省,路程远,往返耗时长,给申请人带来诸多不便。如何破解?

贵州省公安厅刑侦总队副总队长杨晓伟介绍,贵州省公安厅引入人像识别、声纹识别、虹膜识别等身份识别技术,推进“无犯罪记录证明”全程网办改革。目前,申请人通过手机登录“贵州公安APP”,就能随时查询办理状态。

做乘法,综合物联网等技术运用,贵州为特殊群体的复杂服务保驾护航。

 “贵阳市智慧养老”小程序服务界面截图。

“贵阳市智慧养老”小程序服务界面截图。

今年,贵阳市建设完成“贵阳市养老服务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对全市120家养老机构、321家社区养老服务站点(含养老服务中心、日间照料中心)和居家上门服务企业的智能床位,智能消防、智能护理、智能监控等设备的线上监管。同时,实现高龄补贴线上认证,破解老人申请高龄津贴“来回跑”难题。

“子女通过手机上传资料,不用出门就可以领到高龄补贴。”南明区83岁的居民王老伯点赞:的确很方便!

单向服务、双向互动、多频处理……贵州各地各部门用好互联网创新探索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新形态,推动形成数字社会治理新格局。数据显示,目前贵州政务服务全程网办率在80%左右,全省数字政府建设水平居全国前列,真正实现方便于民、服务于民。

网络文明 共建共享

一场村级的球赛直播,能有多大的关注量?在贵州,这个答案是“上亿”。

今年,发源于贵州榕江的“村超”火爆全网,5月开赛以来,全网超480亿次浏览量。“文化表演很精彩”“体育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各大直播间内,好评不断。

这是在走好网上群众路线工作实践中,贵州推动构建网络正能量内容建设、传播、联动体系取得的新成效。

大流量澎湃正能量。今年,贵州推动各地各部门从宣传理念、内容、形式、方法、手段等方面进行创新,生产传播优秀网络产品。

形式新,官方账号也能“出圈”。黔东南州司法局主办的政务号 “苗侗普法”抖音号,跳出传统普法模式。在开设“社会与法”“以案释法”“主播说法”等栏目基础上,重点上线“线上普法”,用在线直播等方式宣传法律法规,受到少数民族地区群众广泛关注。目前,账号播放量超5亿次,获赞量达到300余万,长期排名全国司法行政系统榜单前20位。

“苗侗普法”抖音号作品截图。

“苗侗普法”抖音号作品截图。

内容新,村里的作品也会大放异彩。在黔南州龙里县洗马镇平坡村,一个由村委会副主任和村民组成的“说唱组合”推出的“土味rap”引发“全网催更”。这是龙里县打造的“黔韵说唱”系列品牌。

通过村民文艺化、大众化、本土化、生活化的说唱方式,把“讲道理”与“讲故事”“大政策”与“小实际”“官方话”与“地方话”结合。既是村委会副主任、又是说唱主角的张莉说,这种形式,让新文化、新思想在农村传播更有活力、更富成效。

“黔韵说唱”在抖音传播截图。

“黔韵说唱”在抖音传播截图。

手段新,传统优秀文化实现“云端上架”。四渡赤水纪念馆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家一级博物馆。为让文物“活起来”,博物馆创新技术手段,丰富展陈内容和交互方式。

“云”看馆藏文物、沉浸式语音导览、720度全方位漫游观展、实时专业语音讲解、红色故事AR互动……通过创新手段,一个立体的数字文物便跃然眼前,实现了线上资源共享、线下沉浸互动。

网络文明,共建共享 。当前,贵州大力培育发展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不断丰富网民的网上精神家园。

贵州省委网信办有关负责人表示,贵州将坚持人民至上,强化互联网思维,深化认识、增强本领、搭建平台、示范引领、强化保障,将网上群众路线走深走实,走出更新成效。

(责编:吴锋、陈康清)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