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AI治理AI
人民网“天目”智能识别系统发布

人民网北京12月10日电 眼前这篇论文是AI写的吗?这篇稿子的信源是AI提供的吗?大批人工智能创作工具广泛使用,网络内容治理、学术规范面临全新挑战。
12月9日,人民网正式发布“天目”智能识别系统,探索“用AI治理AI”的内容风控新模式。(体验入口:http://117.80.234.9:5080/welcome)。
“天目”由传播内容认知全国重点实验室(人民网)研发,能够对人工智能生成内容进行识别,对深度伪造内容进行检测,对合成手段进行追根溯源。公开测试数据显示,“天目”对国内外主要人工智能大模型生成中文文本的识别准确率达到93%。系统支持单次最多10万字的数据检测,对疑似AI生成句段明确标识,一键生成检测报告。同时,系统不留存、不转用任何检测数据,充分保护用户的数据隐私与安全。
图为“天目”系统检测页面。
传播内容认知全国重点实验室首席科学家张勇东表示:“我们以语言模型的困惑度、词频特征为切入点,研究发现AI生成模型倾向于采用高频词,而人类写作的选词则更具有随机性。”基于此,人民网研发了语义与风格特征融合的语言模型评价方法,推出“天目”系统,用于快速区分机器生成内容与人工创作内容。
“我们肯定AI的技术价值,积极研发,主动运用。我们也同样重视人的创新创作创意。”人民网内容风控负责人辛瑞佳表示,人类的灵感和创造力无法被机器替代,也不应被机器替代,过度依赖AI可能会削弱人的独特性。“识别AI生成的信息,从更深层讲,也是保护人类的创造价值。”
此外,人民网内容风控的另一个智能产品“人民审校”,于近期同步升级4.0版本,新增了标识审校、地标审校、商标审校、版式审校等能力,优化自定义词库功能,在涉政信息表述审校精度和广度方面实现全面提升。
下一步,人民网将加大力度研发建设主流价值语料库,帮助国产AI系统建设安全合规的语料体系,更好实现价值观对齐,助力AI产业健康安全发展。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 根根翠竹铺就特色致富路(美丽中国·“以竹代塑”在行动②)
- 核心阅读 地处黔北的贵州省赤水市,全域277.8万亩土地,竹林面积达到132.8万亩;常住人口近23万,从事竹产业的就有18万左右。近年来,赤水市发挥竹优势、做好竹文章,在长江上游筑起一道绿色生态屏障,为当地百姓铺就一条特色致富道路。…
- 高水平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高质量发展调研行)
- 一年多来,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蹄疾步稳—— 跃上新高度,“加快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写入党的二十大报告; 开建新项目,平陆运河正式动工,建成后将成为西南地区最便捷水运出海通道; 运行新线路,“重庆—万象—新加坡”铁公联运班列、“成都—钦州—泰国”铁海联运班列、“贵阳—霍尔果斯—哈萨克斯坦”中亚班列等开通; ………… 牢记习近平总书记“高水平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嘱托,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正加快推进,迈向高质量发展。 全链条、大平台、新业态,重庆、四川、贵州等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参与地区,不断创新运营组织模式,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牵引带动产业转型升级,将独特区位优势更好转化为开放发展优势,更好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