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贵州频道>>铜仁视窗

邛江映照党旗红 砥砺奋进谱新篇

——印江自治县五年组织工作综述

2023年12月01日11:03 |
小字号

栉风沐雨五载路,春华秋实秉初心。过去五年是印江自治县在新时代新征程上砥砺奋进、昂首阔步的五年,也是全县组织工作守正创新、提质增效的五年。五年来,在市委组织部精心指导、县委坚强领导下,印江组织工作坚持认真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紧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忠诚履职、担当作为,选干部配班子、抓基层打基础、建队伍聚人才,推动全县组织工作不断打开新局面、取得新成效。

凝心铸魂筑牢理想信念之基

木长必固根,立事先立心。五年来,全县组织系统始终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全县上下党风政风持续向好,党员干部精神面貌为之一新,理想信念更加坚定。

——坚持政治引领。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始终谋划工作把握政治方向、选人用人坚持政治标准、基层党建突出政治功能、人才工作注重政治吸纳,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党员干部在县警示教育基地开展警示教育。

党员干部在县警示教育基地开展警示教育。

——强化理论武装。坚持不懈深入实施党的创新理论学习教育计划,全覆盖开展党的历次重要会议专题轮训,五年来,针对性开展专题理论学习班次18期培训2781人次,成功举办各领域各群体县内外培训班38期,培训各类党员领导干部7249人次。全县各级党组织开展“支部活动日”活动累计5万余场次,参加教育学习党员52万余人次,开展各类政策理论宣讲2000余场,覆盖15万余人次,广大党员、干部理论武装更加扎实、信仰之基更加牢固。

——深化党内教育。扎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抓好专题学习、专题党课、专题培训,党员领导干部带头到支部联系点开展理论宣讲680余场次。充分挖掘本土红色资源,持续推进党性教育基地规范化建设,依托“黔东独立师浴血梵净山遗址”“红二、红六军团木黄会师纪念馆”2个省级党性教育现场教学点,覆盖党员干部26000余人次,使广大党员干部不断增强“四个意识”。

从严从实建强高素质干部队伍

为政之道,首在择人。五年来,全县组织系统认真落实新时代好干部标准,坚持一切出于公心选干部、为了事业选干部,着力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树牢鲜明导向选干部。落实新时代好干部标准,坚持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把清正廉洁作为底线。推行“一线工作法”,旗帜鲜明树立在脱贫攻坚、重大任务等急难险重工作一线考察识别干部的导向,大力选拔任用那些在一线经受住考验、历练扎实、表现突出、群众公认的干部。五年来,新提拔或进一步使用乡科级领导干部中,571人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一线干部,任用占比达84.59%。调任77名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一线干部到党政机关任职。凭发展论英雄、比贡献定位次、看实绩用干部的导向更加鲜明。

——突出实践锻炼育干部。紧紧围绕高素质专业化要求,坚持把年轻干部放到改革发展稳定第一线锻炼,放到关键吃劲岗位历练,通过集中选派、跟班学习、轮岗交流等方式,注重跟踪培养、全程培养,有的放矢开展实践锻炼。五年来,先后择优选派15名新提拔年轻干部参加县委巡察工作、选派4名新提拔年轻干部到县信访局培养锻炼。从县乡两级选派11名优秀年轻干部到市直部门挂职锻炼,县直部门、乡镇(街道)上挂下挂优秀年轻干部19名。坚持在年轻干部使用上不拘一格,对经受扎实历练、工作实绩突出、条件成熟的优秀年轻干部,大胆提拔使用,用当其时、用其所长。

——加强严管厚爱管干部。建立干部监督联席会议制度,不断健全完善干部监督信息共享机制,定期开展日常分析研判,坚持抓早抓小。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县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调配的通知》《年度综合考核责任追究办法(试行)》等制度。五年来,对92名“两最”干部进行问责处理。统筹用好能上能下、容错纠错、澄清正名“三项机制”,旗帜鲜明鼓励担当作为、宽容干事失误、鞭策停滞不前,常态化选树宣传身边榜样、人民满意的公务员等,形成心齐气顺风正劲足的干事氛围,推动全县高质量发展呈现良好态势。

——突出实干实绩用干部。始终坚持“事业为上、人岗相适、人事相宜”选人用人原则,坚持激励和约束并重,把敢不敢“扛事”、愿不愿做事、能不能干事作为识别干部、评判优劣、奖惩升降的重要标准,认真执行领导干部能上能下有关规定,及时调整不称职、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不适宜担任现职的干部,推动形成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劣者汰的用人导向,坚持“三个区分开来”要求,合理容错纠错,旗帜鲜明为敢于担当的干部撑腰鼓劲。五年来,对77名不适宜担任现职的干部进行了免职、岗位调整或明确为职级等级人员,对24名干部得到容错提拔或进一步使用。

强基固本夯实坚强战斗堡垒

根深则叶茂,本固则枝荣。五年来,县委组织部始终坚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推进各领域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

——培优“领头雁”,战斗堡垒更有力量。

高标准完成村(社区)“两委”换届,共选举产生村(社区)“两委”班子1824人,其中党组织书记和“两委”班子平均年龄与上届同比均下降5.5岁,学历在高中及以上的与上届同比均上升49.28%,年龄、学历实现“一降一升”。

将村(社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纳入全县干部教育培训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通过采取集中授课、专题讲座、经验交流,以及开展村党组织书记“擂台比武”等方式,培养了一支善于统筹、能力过硬的乡村振兴主力军。

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专家团到印江指导茶产业发展。

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专家团到印江指导茶产业发展。

常态化抓好村级后备干部人才培养,健全完善“2+1”结对帮带跟踪培养机制,确保村级干部队伍“后续有人”。目前,全县共储备村级后备干部839名。

创新探索村“三职”干部职级管理试点工作,打破原有村干部报酬固定模式,按照任职年限和实绩考核表现进行职级划分,进一步强化村干部待遇保障、拓展晋升空间。

——精准聚焦,高质量党建助推乡村振兴。

选优配强驻村工作队伍。坚持“从严挑选、择优选派、精准到村”工作原则,结合“五类村”所需驻村干部人才类别和干部个人专业特长,全面统筹中央、省、市、县、乡五级驻村干部帮扶力量,做到因村选派、按需选派,实现干部特长与所驻村需求“双向精准匹配”。五年来,全县共选派1034支乡村振兴驻村工作队、2540名驻村干部。

持续推进村干部履职能力提升。将村(社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纳入全县干部教育培训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通过采取集中授课、专题讲座、经验交流等方式,着力培养一支善于统筹、能力过硬的乡村振兴主力军。五年来,举办各类培训50余期,实现1824名村“两委”干部培训全覆盖,认真开展村干部特别是村党组织书记学历提升,384名在职村干部、村级后备干部实现学历、技能“双提升”。

不断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聚焦全市“强村富民”“百村示范、千村达标”三年行动目标任务,结合“六共”机制示范点建设,2020年以来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项目45个。目前,已推动全县行政村集体经济总收入达到千万余元,其中,村级集体经济年经营收入达到35万元以上或集体经济收益达到15万元以上的有145个村,占比39.94%。

——分类施策,推动各领域党建工作全面进步。

城市党建工作不断走深走实。以“5G+5H”志愿服务品牌为抓手,聚焦“四安家园”开展志愿活动服务搬迁群众2万余人次。成立由社区+“红色物业”党支部+报到党员组成的“红管家”党建联盟,联盟党员带头入楼入户,开展“一对一”管家式服务活动3000余次。

非公党建持续聚力。坚持每年组织乡镇(街道)对辖区内“两新”组织开展实地走访摸排,重点围绕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开展摸底排查。目前,组建非公党组织154个,实现党组织覆盖率100%。同时,打造“万企兴万村”行动县级示范点2个,引导45家企业结对帮扶45个脱贫村,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岗位4000余个。

国有企业党建持续赋能。始终坚持国有企业党组织书记全面从严治党第一责任人职责,推动班子成员履行“一岗双责”,研究印发《关于县管国有企业在完善公司治理中加强党的领导的实施意见》,将党建工作纳入公司章程,并制定党委研究讨论企业经营重大决策事项清单和决定事项清单。

公立医院、中小学校党建持续健康发展。按照“六有标准”要求,推动13个公立医院党支部全部达到标准化建设要求,真正做到“把支部建在科室上”,常态化开展“党建+义诊”“为民办实事”和党员志愿者服务活动,有效筑牢人民群众生命健康防线。各中小学校积极贯彻落实党组织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以“党建+教研,党员+教师,支部+教研组”形式,促进党建与教育教学业务深度融合,积极发挥支部作用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党员干部重温入党誓词。

党员干部重温入党誓词。

聚才汇智开创人才工作新局面

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五年来,印江自治县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市委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实施人才强县战略,着力在引人才、育人才、用人才、留人才方面下功夫,为建设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经过不懈努力,目前,全县人才总量41327人:其中,党政人才2496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75人,专业技术人才7925人,技能人才6642人,农村实用人才9903人,社会工作人才327人,其他人才13959人。此外,着力加强高层次人才的培养与引进力度,高层次人才队伍日益壮大,全县现有副高及以上专业技术人员、硕士及以上学历人才1034人,建成国家、省、市级各类人才平台20个。

——举旗定向,人才方向持续把稳。县委、县政府坚持务实管用的政策导向,聚焦“2+N”产业布局,围绕特色产业、优势产业,紧贴项目、产业发展需求,紧盯城镇建设、园区管理、经济金融、产业发展、文化艺术等关键领域,结合省、市政策措施,制定出台《关于推动新时代印江人才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及9个实施细则、管理办法,形成“1+9”的人才政策体系,并通过多形式多渠道的宣传、召开全县干部人才座谈会议等形式,让企业和人才兑现政策找得到门、找得到人,进一步构建更加开放的人才发展环境。

——多点发力,人才活水持续引入。始终秉持“缺什么引什么”的人才工作理念,围绕基层所需,创新引才举措,拓宽引才渠道,紧扣产业发展、城镇建设、教育医疗等重点领域发展所需,依托“千名英才·智汇铜仁”“双招双引”、人博会、高校人才专项引聘等平台,五年来,共招引各类人才1333人,其中急需紧缺人才212人、事业单位633人、公务员188人,特岗教师300人。

——东西协作,人才合力持续增强。持续抢抓东西部协作机遇,与苏州市吴江区和东莞市寮步组团加强对接协作,围绕教育、医疗、农业等重点领域人才需求开展人才交流合作,用好用活支援印江的干部人才资源。五年来,争取36名党政干部来印挂职,75名专业技术人才来印开展帮扶工作。借助苏州市吴江区、东莞市寮步区等优质教育医疗资源,大力开展“组团式”帮扶。安排产业扶贫项目42个,投入扶贫协作资金3558万元,带动贫困人口34718人。

组织开展村党组织书记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擂台比武”活动。

组织开展村党组织书记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擂台比武”活动。

——筑巢引凤,人才平台持续建强。印江自治县坚持“走出去”和“请进来”并举,“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同行,聚焦“2+N”产业规划,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成功创建梵天菌业院士工作站、“国家级技能大师黄永光工作室”“贵州大学酿酒与食品工程学院博士工作站”、贵州省辣椒研究所铜仁印江辣椒博士专家工作站、省市级人才基地、星创天地等人才创新创业平台,为人才进行科技创新提供广阔空间。大力培养骨干教师、“黔灵名师”“黔灵名校(园)长”,促进教师全面提能。建成印江医卫人才培训实践中心,创新推进“中心村卫生服务”改革工作,被国家卫健委主办的《卫生健康工作交流》刊载,改革项目被列为省级“一县一试点”改革工作。(图/文 任倩)

(责编:顾兰云、陈康清)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