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贵州频道>>开阳视窗

开阳:治理环境出实招 乡村蝶变展新颜

2023年11月28日15:33 |
小字号

今年以来,开阳县以农村“五治”为载体,精准推进“治房”“治水”“治垃圾”“治厕”“治风”工作,聚焦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改善提升农村人居环境,为乡村“塑形铸魂”,描绘了一幅和美乡村画卷。

改善农村环境 激活振兴“一池春水”

厕所问题不仅关系旅游环境改善,也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生活品质改善,关系国民素质提升、社会文明进步。在开阳县楠木渡镇红星村,创新推出“委托代建+统一施工”“自行修建+政府补助”方式推进“治厕”,厕所治理卓有成效。

“以前,咱们村里很多都用的是旱厕,不仅味道大,而且到了夏天到处是蛆虫,蚊子还多。自‘治厕’工作开展以来,我们通过‘专项补贴+政府补助+百姓出资’的方式,统一代请施工方进行厕所改造工程。现在,家家户户都改成了水厕,不仅没什么气味,连蚊虫也少了,村民们都说既方便、又卫生!”开阳县楠木渡乡红星村党支部书记陈良强介绍。

“垃圾治理一小步,乡风文明一大步。现在,一年四季空气清新,环境改善了很多,心情也变得舒畅了哩!”走进开阳县双流镇三合村,溪水潺潺,俨然一幅清新靓丽的乡村新图景。

这一变化要从建立垃圾清运有偿服务制度说起。“自‘治垃圾’工作开展以来,我们按照‘谁产生、谁付费’的原则,通过召开村民代表会议,审议通过了三合村垃圾收费长效机制,由村民‘轮值’,每运一次垃圾箱,村民支付垃圾转运费30元,村民自觉在家中做好垃圾分类工作,统一运送至每组设立的垃圾箱内,妥善地将自家产生的垃圾和集体垃圾都安置好。”开阳县双流镇三合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严明福介绍。

走到开阳县南江乡苗寨村,群众对“治水”的效果竖起了大拇指。

“和以前完全不同,大变样了!”开阳县南江乡苗寨村村民张云兵感慨地说道,今年明显感受到了环境的“大变化”。

在开阳县南江乡苗寨村村委会不远处,可见一处无动力污水处理池,打开盖子只见水质清澈透亮。值得一提的是,即使在封闭空间,也闻不到任何臭味。

“该污水处理池在苗寨村共有14处,项目所采用的无动力分散式污水处理技术,为农户生活污水通过支管道又再进入主管道自流进化粪池,再由化粪池自流进沉砂池,然后进入TQW池,再进入TSC池两段多个处理装置组合系统,最后进入清水池再排放或回用,无动力技术有效解决传统污水处理厂臭味和噪声等二次污染问题,提升了环境品质。”该项目负责人表示。

移风易俗,彰显社会进步;乡风文明,淳美和谐家园。在开阳县禾丰乡王车村,推动“治风”工作的持续开展,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其他不办蔚然成风,一股文明新风犹如春雨般润进群众心间。

“我们创新‘1+5+N’积分管理模式,配套打造‘积分超市’,通过“兑换积分”形式,以免费兑换物质奖励带动群众讲文明、树新风、爱卫生,形成‘评比积分、争优促改’的良好社会风气,实现用‘小积分’焕新美丽乡村新面貌。”开阳县禾丰乡王车村党支部副书记陈明珠介绍。

让最美乡村承载起最美乡愁。如今的开阳县,乡村面貌正变得越来越清晰、越来越生动,正以良好的村容村貌和乡风文明吸引着八方来客。

提升宜居质量 书写民生“幸福答卷”

坚持以提升宜居环境质量为突破口,通过顶层设计出良策、办理实事惠民生、合力整治提效能等方式提高环境质量,改善社会风气,实现村民“宜居梦”的目标。

在“治房”方面,结合实地走访情况,围绕农村房屋的“建、管、用”,开展“房地一体”权籍调查,盘活农村闲置宅基地住房230栋,完成1800户宜居农房改造、8000宗宅基地确权登记,有效改善乡村风貌,扮靓宜居环境。

在“治水”方面,深化农村污水治理,实施4个集中供水保障工程,覆盖12个行政村3.2万人,当前工程进度98.5%;9个行政村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完成98.33%,出台农村污水设施管护制度,农村黑臭水体整治动态清零,改善生活品质。

在“治厕”方面,引导农户通过圈舍改造、老旧厕所改造、杂物间改造等,强化乡、村两级技术人员指导,将原有旱厕进行功能改造或拆除。目前,新改建户厕1080户、问题户厕整改499户全面完工,新建农村公厕3座已建成投用;并在米坪乡先行先试,探索建立农村厕所管护站,解决农村户厕后续长效维修管护问题,提高宜居质量。

在“治垃圾”方面,全县自然村寨共设置垃圾收集点1938个,配备垃圾箱2166个、干湿分类桶13282组,并大力推行村级生活垃圾管理制度、垃圾清运有偿服务制度、村寨环境卫生保洁制度、垃圾治理奖惩制度等村民自治“四项基础制度”,提升乡村“颜值”。

在“治风”方面,以榜样的力量推动乡风文明建设,充分运用好村规民约、“红黑榜”等相关体制机制,以星级文明户、示范村寨打造为载体,大力倡导移风易俗,改善社会风气。目前,丧事简办2475起,婚事新办2325桩。

彰显融合成效 提升村民“幸福指数”

坚持问题导向,以更加有力有效的工作举措,高标准、高质量抓好农村“五治”,实现环境“洁、净、美”整治目标,不断提升村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同治理成效相结合。推广水东乡舍“622+1”、双流三合8+1+N、高寨牌坊“721”等模式盘活闲置农房。在农村污水方面,根据村寨人口密度、基础条件等,按照“宜集中则集中、宜分散则分散”进行处理,将治厕和治水有机结合。修建66套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和分散式设施1292个,覆盖62个村,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为25.23%。探索“礼单簿”变“邻里互助簿”和“一会一队、四员”红白理事运作模式,塑造乡风文明典型。

同产业发展相结合。坚持将产业发展与“五治”相结合推进,因类施策、对涉农项目系统性谋划、资金有机整合,做强乡村产业、配套完善设施,建成以米坪新南黄桃、龙水花山蜂糖李、南江苗寨枇杷、楠木渡两路辣椒、双流三合度假避暑产业等为代表的示范村,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每个主导产业均有一个省级龙头企业,新型经营主体经营面达70%以上,打造一批休闲康养、田园体验、城郊结合、度假避暑的村寨,助推农民增收,让乡村既有面子也有里子。

同示范引领相结合。采取“以奖代补、以工代赈”方式,在各个乡(镇、街道)分区分类打造“五治”示范点。充分借鉴楠木渡镇“零壹贰叁”、宅吉乡官庄村“积分管理+红黑榜+村集体分红”的模式等好经验好做法,辐射带动其他村寨创建。目前,创建22个示范点、召开群众会300余场次,发动群众无偿投劳参与“五治”1.3万个工天(折价190余万元),捐钱捐物折价267万元。

同基层党建相结合。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村党组织书记的“领头雁”作用,选派10人专门从事“五治”民情助理。围绕产业发展、农村“五治”、乡村治理等中心大局开展理论培训、实地观摩和擂台比武,有效提升能力本领。筹集资金513万元,支持20个试点村强力推进村集体经济“1+1”发展。目前,该县、乡共比武20余次。(图/文 杨刚)

(责编:李永馨、陈康清)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