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口:“五轮驱动”盘活闲置劳动力助推乡村振兴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以及省、市、县关于稳就业、保民生重要决策部署,切实解决农村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问题,近年来,江口县德旺乡积极探索,紧扣“谁来种、种什么、怎么种、种了后卖给谁等”关键环节,培育农村致富带头人,采取“五轮驱动”方式盘活闲置劳动力,统筹推进全乡农村劳动力就业,带动村民增收致富并助力乡村振兴。
资源整合,凝聚发展合力。农产品销量小、销售方式单一,农产品销售零散、弱小,给农民生产造成一定阻力,在欠发达地区愈加突出。为改变这一现状,部分农村经纪人将分散的资源归拢整合,德旺就是其中一个代表。如德旺乡农村经纪人尹熊飞,因父亲生病无法外出务工,家里经济支出较多,经济上产生了一定压力,由于有过在外务工及当水果商贩的经历,于是萌发了如何在家里挣钱的想法。2019年,他租赁当地农户土地15亩栽种辣椒,当年即实现每亩纯利润5000元,成为第一个辣椒产业大户。积极担任机耕服务队长,用小型微耕机免费帮助周边群众翻犁土地、种植农作物,每天换取村民1.5个工天的劳务互助模式,最大限度地减少了辣椒产业人工成本,既解决了用工需求,又盘活了农村闲置劳动力,同时促进了邻里团结,实现了产业发展良性互动。据统计,2023年尹熊飞发展种植辣椒50余亩,带动群众种植20余亩,产品主要通过尹熊飞联系菜贩子销往江口、印江等地,带动户均增收2100余元。
技能提升,实现价值转化。通过定期培训、现场指导,分享先进生产方式,促进群众技能提升。如德旺乡农村经纪人黄廷军,2008年在政府的鼓励下,他干起了种植烤烟产业,规模达70余亩,成为当地有名的烤烟种植大户。之后,他相继拿出20多万元,买了大、中、小型农用耕地机、起垄机等现代机器,用科技生产力发展生产,促进经济增收。2016年,黄廷军和引进的辣椒种植老板签订了种植和收购合同,并虚心向老板请教,老板传授给他的种植技术和技巧。掌握辣椒种植技术后,他将烤烟种植技术与辣椒种植技术无偿教给群众,力求共同致富,带动了当地农户种植辣椒的积极性。黄廷军带动的辣椒产业几乎占据了漆树村农业产业的半壁江山。2023年,黄廷军将带动群众种植辣椒100余亩、花菜20余亩,实现增收28余万元,带动群众就业1100余人次,实现增收11余万元。
因地制宜,彰显资源优势。江口县德旺乡坝梅村位于德旺乡西北部,最低海拔730米,最高海拔1300米,拥有地球同纬度保存最为完好的原始森林,森林覆盖率93.2%以上,全年平均降雨量为1400毫米,水质优良,主要河流水质均保持在Ⅱ类及以上水体,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拥有适合黄连生长的冷凉、湿润、荫蔽等环境。德旺乡农村经纪人田双洪抓住发展机遇,通过精中选优的方式,培育种植适合坝梅生长的野生黄连品种。这些黄连根茎集聚成簇,黄肥坚实,泡制的黄连酒药用价值高,具有清火解毒,杀菌消炎,健脾养胃等功效。2023年,他共种植黄连50余亩,实现增收2万余元,带动群众种植6亩,目前处于育苗阶段。
品牌带动,促农增收致富。为提升德旺乡农特产品知名度,增强德旺乡农特产品市场竞争力,助力德旺乡农业产业发展,让农特产品更有亮点、更有特色,该乡积极打造农特产品品牌,力求通过品牌效应提升经济效应。如茶寨贡米,所含微量元素多,营养价值丰富,经杭州西南水稻研究中心化验,各项理化指标均达到国家一级标准。该乡抢抓机遇积极申报,2022年12月30日,国家批准对“茶寨贡米”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截至目前,品牌效应明显,既带动了大米价格提升,将原售价 2-3元的大米价格提升至6-10元,又打开了销售渠道,远销福建、广东、江西、上海、重庆等地,充分带动了群众种粮积极性,有效缓解了土地闲置问题和劳动力闲置问题。2023年,茶寨村共种植水稻1100余亩,总产值110余万斤,实现增收198余万元。
信息服务,拓宽增收渠道。由于生产环境和生产方式限制,乡村群众在信息化时代获取信息量少,不能根据市场需求及时反应,增收难,农村经纪人具有提供信息服务功能,及时对市场变化作出反应,指导乡村群众生产。如德旺乡农村经纪人尹熊飞通过自己的渠道将种植的辣椒销售给各区县的小商贩,仅仅第一次销售,他便发现市场对绿色蔬菜需求量很大,为此他还在周边市县收购绿色蔬菜,经过几个月的收购与销售,他便开始动员村里人种植绿色蔬菜,并承诺自己负责给大家销售多余蔬菜,收购价格也让大家认可,有效弱化了市场与农户的强弱矛盾,提高了农户的市场地位,获得公平收益。据统计,2023年尹熊飞帮助群众销售辣椒2000余斤,实现增收4000余元。(姜轩)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