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贵州频道>>铜仁视窗

印江土洞村:探索资源发包新模式 美了山村富了乡亲

2023年11月15日16:06 |
小字号

近年来,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合水镇土洞村坚持党建引领,积极探索资源发包新模式促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逐渐让“小”山村盘活“大”资源,村庄实现“旧貌换新颜”,构建起“村美民富产业旺”的乡村振兴新格局。

2018年,土洞村在党支部引领下,村干部和党员的带头下,成立村级集体经济合作社,盘活闲置资源,发展了生猪养殖、特色金丝李等产业。

找准“着力点”,推进集体经济强筋壮骨。土洞村党支部坚持“围绕产业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工作思路,多次召开村“两委”会议、党员大会、群众代表大会讨论商定,充分整合现有土地资源和闲置劳动力,鼓励引导以资金、土地等要素入股,让村民变股民,探索建立“党支部+合作社+党员致富带头人+大户+农户”的合作生产方式,领办土洞村村级经济合作社发展生猪代养、经果林产业。全村共有152户参股,利益联结152户502人。

找准“突破点”,龙头带动壮大集体经济。在土洞村党支部的引领下,2018年争取上级资金,修建了占地总面积3335平方米的圈舍。2019年,经商议将新修建的圈舍发包给温氏集团,以“党支部+专业合作社+大户+脱贫户”的发展模式,引回外出能人,参与发展生猪代养项目。2020年,村级集体经济合作社再次争取到扶持壮大村集体资金100万元,将其用于修建栏圈3600平方米(含基础建设)及配套设施设备,入股印江展博农业综合开发专业合作社发展生猪代养,年出栏生猪4000余头。

找准“落脚点”,成果共享群众幸福感强。土洞村在帮扶单位的大力帮扶下,用好用活扶持资金和村集体历年累计资金,带领全村群众大力实施人居环境改善,实施危房改造63户、开展“厕所革命”改厕92个;持续推进基础设施改造,安装路灯104盏、硬化联户路2280米、修建500平方米广场1个,村容村貌发生翻天覆地变化,村庄颜值有力提升。同时,新建100立方米储水池,自来水覆盖到全村各家各户,解决了本村的历史性缺水问题。村庄在“要我建设”到“我要建设”中变好,在奋进中完成蜕变并实现涅槃重生,成为印江远近闻名的别墅新村,村民们的获得感、幸福感更加充实饱满。目前,该村2个养猪场均实现现代化养殖,2023年共计出栏生猪6500余头,产值1300余万元,生产经营性收入100余万元,带动7户脱贫户长期就业,年支付劳务工资35万元;带动脱贫户临时就业15人,年发放劳务工资3万元。同时,土洞村通过探索“绿色循环经济”,将猪粪用作400亩金丝李和套种其中的102亩南瓜的有机肥,3个产业协同发展,带动本村及邻近村群众就业1500余人次,发放劳务工资13万元。截至目前,2023年村级集体经济收益16.47万元,村级集体经济结余资金39.98万元,分红资金共计4.608万元,实现强村级集体经济的同时又“富了群众口袋”。

该村坚持党建引领,聚焦“一村一特色”,解决村集体产业“有没有”的问题。积极探索“党建+”兴村富民路径,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才能敲开致富之门,因地制宜,有效利用自身现有资源,在选择发展产业项目上“精挑细选”,在产业发展技术上“精雕细琢”;坚持龙头舞动,聚焦“以强促强”,解决村集体产业市场风险“大不大”的问题。通过产业带动、土地流转、项目推动等一系列措施,同步引进龙头企业,引回优秀人才,引进先进技术,拓宽增收“门路”;坚持因地制宜,聚焦“一村一强业”,解决村集体产业“强不强”的问题。精准定位“产业强村、产业富民”,提升村级集体经济组织规范化运行水平。引进外来人才,培育本土人才,打造产业“精兵强将”,提升村级集体经济自我“造血”能力。(印合水)

(责编:顾兰云、陈康清)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