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区:用心用情用力让民生工程暖民心
三年来,白云区新建中小学幼儿园14所,新增学位9870个,新增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站)15个,新增养老服务中心(站)13个,新增停车场12个,新增公共停车位6269个,新建或提质升级农贸市场(生鲜市场)5个,完成老旧小区改造10个,完成背街小巷改造78条等民生工程。
城市是人民幸福生活、安居乐业的重要载体。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白云区将“一圈两场三改”作为民心工程、城市治理工程、干部作风工程,紧盯群众需求,聚焦“教业文卫体、老幼食住行”等核心要素,狠抓民生项目建设,强化功能配套完善,不断提升城市品质,用心、用情、用力推进“一圈两场三改”建设,着力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完善机制 狠抓项目建设
位于白云区麦架镇的幸福巷、菜园巷背街小巷提升改造工程近日全部完工,重新进行了地下管网铺排、路面扩宽改造、更新完善了路灯,以麦架镇历史沿革为主题,小巷还进行了浮雕、墙画等主题元素设置,焕然一新的巷子让过往的居民纷纷称赞。目前,白云区2023年22条背街小巷改造项目已全部完工。
为顺利推进“一圈两场三改”工作,近年来,白云区不断建立健全高效运转机制,聚焦目标,紧盯时序进度、资金保障、三区联动等重点工作,实行“涉及项目的街道、部门日调度,区分管领导周调度,区主要领导月调度”机制,集中精力、细化措施逐项推进,确保目标任务有序推进。
白云区结合城市发展规划和“15分钟生活圈”25项要素明确的规模性、覆盖性、效率性、品质性指标要求,合理确定实施13个“15分钟生活圈”的建设内容,按照安全隐患排查整治、生态环保功能必保、群众所需所想所盼优先的原则,对应25项标准体系缺什么补什么,群众最期盼什么补什么并分门别类建立项目清单,明确时间节点、现场专员,精准推进项目建设。2023年实施的4个“15分钟生活圈”33个新建项目开工率100%,目前已完工32个,完工率97%。
同时,白云区还制定了《白云区“一圈两场三改”督查督导工作方案》,通过“两单”(预警单、提示单)、“两令”(督办令、整改令)、“三榜”(红、黄、黑榜)等机制对目标任务及相关工作进行预警、提示、督办、通报,实现项目督办全覆盖。
塑造品牌凸显城市特色。在白云区龚家寨街道,今年辖区新打造的“云铝共建”景观文化墙让人眼前一亮,满是贵铝人年代记忆的图文故事,还有斑驳锈迹的原生产车间老物件等新老交替的时间记忆元素在这条街道上碰撞出新火花,让大伙都很感慨。
不仅是龚家寨街道,今年以来,大山洞街道也立足辖区实际,对白云北路、白云中路沿线做整体设计提升,以图片、文字、墙画、微雕塑等形式,用一砖一瓦、一墙一巷讲述城市发展历史,在小区、巷道改造中融入诚信文化元素,建设诚信小广场、诚信文化长廊、诚信步道等,通过环境改造增强“15分钟生活圈”的历史底蕴,增强群众的归属感、认同感。
为了不断丰富提升“15分钟生活圈”的文化魅力,今年以来,白云区将文化塑魂纳入“一圈两场三改”重要内容,以“八个篇章”(云起篇、云涌篇、云盛篇、云汇篇、云创篇、云舒篇、云尚篇、云翼篇)为重点,强化“圈魂”魅力建设,挖掘城市历史文化底蕴和人文内涵,将“15分钟生活圈”文化塑魂与老旧小区改造、背街小巷改造、口袋公园建设等结合起来,充分展现铝城记忆、巷子文化、院落故事,打造了“尚德”大山洞、“尚品”云城、“尚和”龚家寨、“尚善”都拉营、“尚美”泉湖的街道名片,形成“一圈一魂、一街一景、一巷一故事”的格局。目前已完成云起篇、云涌篇、云盛篇的文化示范巷子建设,其余篇章将于年底呈现。
抓实维护 落实长效管理
前不久,白云区泉湖街道政协委员联络组组织驻站政协委员走进辖区拂云巷等背街小巷开展项目体验观摩“回头看”活动,实地了解改造情况及后续维护,同时通过调研、座谈,发挥政协委员所长,为街道“一圈两场三改”工作建言献策。
事实上,为推进“一圈两场三改”工作长效化,白云区常态推进项目“回头看”。一方面,白云区实行区级领导、街道领导干部包圈制度,推行“回头看”调研督导,及时发现工作中面临的问题和困难,逐一建立台账,实行销号管理。目前共组织开展项目“回头看”20余次,督导发现问题30余个。
另一方面,白云区坚持问效于民,持续推进坝坝会、组织“两代表一委员”和群众开展项目体验观摩活动,在建成项目点设置意见收集栏、公示栏,将项目谋划情况、推进情况、完成情况及时向群众展示。每个“15分钟生活圈”还明确了群众监督员,让群众参与和监督项目建设。目前已开展体验活动50余次,收集整理“一圈两场三改”意见278条。
白云区还制定了《白云区“一圈两场三改”项目“建管运”工作方案》,健全“项目立项、施工、建设、移交、管理、运行、维护、发展”全过程机制,明确了相关分管区领导、行业部门、各街道项目运营的职责任务,确保建成的150余个项目有人管、有人维护。(白云区人民政府网)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