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山区:推进农业现代化 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万山区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农业品牌建设为抓手,打造以精品水果、食用菌、大棚蔬菜为主导的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发挥生态、区域优势,推动农业生产向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安全化、品牌化发展。
走进下溪乡瓦田村的高山生态刺葡萄基地,整齐排列的葡萄大棚内,一串串葡萄散发着甜香,因为绿色、无污染的种植模式,使得这里的葡萄备受青睐。
瓦田村监委会主任吴长银介绍,“我们瓦田村和外面的葡萄种植是有区别的,因为我们是避雨大棚,要降低成本、减少农药残留、延长挂果期,保证葡萄的品质更好。”
基地葡萄喜丰收。
“有湖南老板,广西老板,还有好几个老板在看,都觉得葡萄还可以,基本上定下来了。今年的产量基本上在8万斤左右,比去年好一半多,希望明年继续加油。”葡萄种植户时铃昌喜上眉梢。
从向荒山要地,到实行大户带动、连片种植,瓦田村已发展起2000余亩的葡萄产业园,同时依托自身优质葡萄资源,修建了葡萄酒厂,深度发展葡萄酒、饮料等下游产业,逐渐实现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链条化,附加值不断提高。种植户鼓了腰包,周边群众也通过土地入股、土地流转、进园区务工等方式,参与到产业发展中来。
“目前,我乡山地生态刺葡萄种植面积达5000亩,我们将继续以推进‘强村富民’三年行动为重要抓手,不断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在抓项目、活产业、促增收上发力,推动发展进山、产业上山、产品出山,持续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下溪乡党建办工作人员说道。
农业现代化灌溉技术。
万山九丰农业博览园种植面积400余亩,水肥一体化的应用能够达到自动控温、保湿的效果,省工省时,灌溉更精准,有效实现蔬菜生长质量、产值双提升。园区内的辣椒、黄瓜、丝瓜、西红柿等优势单品,亩产可达三万斤,比传统种植产量高五到十倍。
“这个就是整个大棚的控制系统,根据这个系统来调理这个棚内的温度,湿度,掌握这些蔬菜需要的生产条件,达到最好的生产水平,提高这些蔬菜品质和产量。”九丰现代科技有限公司经理王守俊介绍道。
瞄准标准化大棚蔬菜高效农业,万山打造了九丰农业博览园,并通过“九丰农业+”龙头带动作用和“翠丰农业+”模式,建成大棚蔬菜基地82个,覆盖11个乡镇(街道)45个村(社区)。同时,在每个乡镇(街道)培育1至3个特色产业,每个村培育1个优势品种,因地制宜打造黄道香柚、敖寨食用菌、谢桥竹荪、茶店车厘子、下溪刺葡萄等特色产业品牌。
万山区乡村新风貌。
据万山区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徐启刚介绍,目前,万山香柚种植面积达到2.5万余亩,万山“金兰香柚”申报为中国有机食品,“万山香柚”通过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名录认证;山地刺葡萄种植面积达到1.5万亩,打造“悦莱红”葡萄酒品牌;建成蔬菜大棚3万余亩,发展优势产品,创建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3个。
近年来,万山区把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努力建设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着力提升农业“高端化、集约化、绿色化、规模化、智能化”水平,全力推动农业大发展,奋力开创“千年丹都·转型之城”现代化建设新未来。
“我们将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支持万山区资源枯竭型城市高质量转型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继续聚焦农业‘接二连三’,不断将香柚、蔬菜等现代农业产业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区农业农村局负责人说道。(图/文 蔡佳兴、曾明、刘晓雪)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