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黔协作探索江口县“一园三业五基地”模式 助力乡村振兴

莞铜协作以来,在铜仁工作组的指导下,江口工作小组探索“一园三业五基地”共建模式(一园:粤黔协作乡村振兴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三业:生态茶、中草药、冷水鱼+蛋鸡;五基地:五个产业示范区基地),做大做强主导产业,推进农工贸、产销一体化发展,带动强了,模式新了,产业兴了,品牌响了,百姓富了。
东莞市大朗镇党委书记郭怀晋(左二)带队考察何坝村淫羊藿育苗基地。
规划先行,发挥作用,带动强了。江口县地处世界自然遗产地、国家5A级景区梵净山的核心区,中药材种类丰富,生态资源优势明显等实际,江口工作小组强化规划引领,创建一个粤黔协作乡村振兴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做大全县生态茶、中草药、冷水鱼+蛋鸡等“3+1”主导产业规模,坚持因地制宜,突出产业融合、农户带动、技术集成,建设怒溪镇骆象村生态茶种植示范区、民和镇何坝村中药材种植示范区、闵孝镇冷水鱼养殖示范区、德旺及官和乡蛋鸡养殖示范区为五个产业基地,强力带动全县“3+1”的主导产业高质量发展,为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江口县德旺乡蛋鸡养殖示范区。
创新运营,高效运作,模式新了。江口小组以推动怒溪茶园“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为基础,以怒溪镇骆象村“万亩茶海+微旅游”为契机,全力打造“我在梵净山下有亩茶”微茶园品牌。推行“合作社+家庭农村”“合作社+小农户”“家庭农场+小农户”等利益联结发展模式,通过培育发展龙头企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扶持了一批龙头企业牵头、家庭农场和合作社跟进、广大农户参与的农业产业化联合体。2022年以来,投入茶叶发展财政资金达到700万元,其中农业产业强镇300万元,东西部协作资金400万元,对骆象村1200亩茶叶进行提质增效补助,建成骆象村集体经济加工厂1座,购入设备38台,其中,村集体“红、绿宝石”生产线在春季采茶采摘时可以全天候生产加工,日产茶叶1500斤,年销售额达2300万元。
怒溪镇骆象村生态茶种植示范区。
广东订单,拓展链条,产业兴了。江口县是贵州省规模最大、产量最高的冷水鱼和鲟鱼养殖基地,年产鲟鱼苗1500余万尾,产值1.55亿元,占全省冷水鱼产量的17.3%,占全市产量的37%。2023年,投入东西部协作资金500万元,参与江口县环梵净山冷水鱼产业带建设项目,积极推动品牌建设,开展无公害产地、产品认证,委托专业团队进行统一策划、宣传,制定了江口县冷水鱼地方标准,注册有“贵水鲟”品牌,协助冷水鱼产品多次亮相国内大中型电视节目及各类品牌活动。以东莞订单为导向进行精深加工,引导企业开发出了鲟鱼丸、鲟鱼骨髓面、卤制鲟鱼头、脆炸鱼骨等十余种冷水鱼系列预制菜,其中鲟鱼丸、鲟鱼骨髓面销向广东,年销售额1500万元。2023年8月,江口县被中国食文化研究会认定为“中国冷水鱼之乡”。
江口县闵孝镇冷水鱼养殖示范区。
稳控品质,拓宽销售,品牌响了。蛋鸡产业是江口最具优势的特色产业。莞铜结对以来,投入东西部协作资金900万元,参与德旺乡梵净山蛋业有限公司35万羽蛋鸡养殖建设、官和乡康盛达有限公司100万羽蛋鸡养殖建设。江口小组引导企业加强鸡蛋的品质控制、品牌打造、质量认证,推动大朗组团提供技术指导,成立技术服务队伍,定期开展服务、培训和交流座谈会,2021年以来开展培训4次,座谈会5次,培训指导241人次。协助企业先后获得东莞—铜仁黔货出山直供基地、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直供基地等称号,已培育康盛达的“黔凤鸣”“蛋贵人”、梵净山蛋业的“梵净山鸡蛋”、梵净山咯蝈蛋的“咯蝈蛋”4个品牌。积极联系各类资源,协助企业大力拓展销售市场,已与上海、广东、湖南和本省多家企业建立起稳定的销售渠道。目前,梵净山蛋业有限公司已在东莞建立仓储配送中心和销售点,康盛达公司已拿到海关出口证,鸡蛋将出口香港。今年前9个月,梵净山蛋业有限公司、康盛达有限公司销往广东的鸡蛋达到1.38亿元,同比增长62%。
民和镇何坝村中药材种植示范区。
利益联结,助农增收,百姓富了。淫羊藿产业作为江口县中药材首位产业,莞铜结对以来,先后通过整合乡村振兴等资金,其中东西部协作资金1860余万元,建设何坝村淫羊藿基地项目——淫羊藿育种、育苗、种植栽培示范基地合计1600余亩。为建立淫羊藿从良种繁育、标准化育苗到示范种植全产业链生产体系,江口小组推动大朗组团党政负责同志实地调研了解民和镇何坝村中药材种植示范区项目2次,两地召开联席会议4次,共同研究重点工作、重大事项、重点项目,签订年度工作协议,并招引广东客商前来对接项目合作10余次,形成“龙头公司+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分工和利益联结方式,实现种植标准、产品标准的相对统一和产品的集中供应。项目将于今年10月底建成,预计今年发放劳务报酬近200万元,户均增收约1万元。(图/文 江口县融媒体中心)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