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泉:3万亩烤烟进入采烤期 技术指导保障烤烟烘烤质量

自7月以来,福泉市3万亩烤烟陆续成熟,全面进入采摘烘烤阶段。7月4日,在福泉市陆坪镇5000亩烟区产业融合发展综合体示范基地内,烟农们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正忙着采摘烟叶、烘烤烟叶。
一大早,笔者走进陆坪镇罗贝村烤烟种植基地内看到,一片片烟叶硕大翠绿,一株株烤烟枝繁叶茂。放眼望去,连片种植的烤烟郁郁葱葱,长势喜人。烟地里,当地务工群众正冒着小雨穿梭在烟丛中熟练地采摘烟叶,这些打捆好的烟叶即将送往罗贝村新能源烘烤工场进行烘烤。
在罗贝村新能源烘烤工场,烤烟种植大户杨继能正组织10余名务工群众将烟叶夹稳、上炕。
陆坪镇烤烟种植大户杨继能说:“今年种了100多亩烤烟,今天采了大概一万多张生叶子。”
有别于传统编烟上杆,从去年以来,新能源烘烤工场全部采用“梳式烟夹”进行编烟,一铺、一扎、一夹……比起人工用5分钟编一杆烟,“梳式烟夹”不到2分钟就可以完成编一夹烟,省工省时又省力。
陆坪烟叶工作站站长陈金坤说:“现在就是把烟铺上去,用夹子夹起就行了,不仅节约烟农的用工成本,还有一方面就是上炕速度快,当天采摘的烟叶可以当天上炕。”
为保证烤烟质量,力争每炕烟叶烤黄、烤香,最大限度保证烟叶烘烤质量,增加烟农收益,这两天,陆坪烟叶工作站站长陈金坤带着技术人员忙碌在工场内,指导烟农烘烤烟叶。
陆坪烟叶工作站站长陈金坤说:“这段时间是正式进入烟叶采烤的阶段,我们烟站的工作人员前几天主要忙着烟田后期管理、病虫害防治等工作,这几天开始指导烟叶采摘和烤房的编烟上炕,手把手指导烟农烘烤,提高烟叶质量。”
新能源烘烤工场除了采用“梳式烟夹”编烟,还采取以生物质颗粒替代燃煤对烤烟进行烘烤。
陆坪烟叶工作站站长陈金坤说:“30间烤房全部配用生物质颗粒燃料,它燃烧有几个好处,第一个是环保,它没有烟雾,第二个是为老百姓节约成本,老百姓一天将燃料加进去,一天只来一次两次看一下就行了。”
为更好地发挥好烤房作用,黔南州烟草公司福泉市分公司还在新能源烘烤工场探索建成了两套可拆装移动式烤房。
黔南州烟草公司福泉市分公司农艺师刘晓昂说;“我们在探索可拆装移动式板房的烤房,我们可以把它全部拆下来,用小型的货车把零件拆到新的烟区去,两三天就组装起来了,就不会造成烤房的闲置和浪费。”
据了解,今年,福泉市陆坪镇5000亩烟区产业融合发展综合体示范基地内共种植烤烟2100亩,7月陆续进入采烤期,预计9月上旬结束,计划收购烤烟5000担。
围绕打造“贵州烟区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县”,近年来,福泉市紧扣“1+2+N”农业主导特色产业规划,聚焦“产业多元融合、农民多方增收”目标,以做好“烟大王”为抓手,不断完善多业发展农村、多业促进增收的烟区产业融合发展体系。2023年,全市烤烟种植共计3万亩,收购约6万担以上。(福泉市人民政府网)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