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贵州频道>>贵州省税务局

“贵州省最美税务人”系列报道(七)

蒙晖:与群众心贴心的驻村第一书记

2023年02月22日14:59 |
小字号

蒙晖。

蒙晖。

“真得感谢蒙书记啊,要不是他,这条路不知道猴年马月才能修好哦!”“老蒙”叼着烟,手指向眼前一条崭新的水泥路,言语中满是感激。“老蒙”名叫蒙炳江,是独山县百泉镇摆罗村原村支书,村里的人都习惯叫他“老蒙”。“老蒙”张口闭口的这个“蒙书记”,并不是指自己,而是驻村第一书记——蒙晖。

蒙晖是国家税务总局黔南州税务局督查内审科副科长,2016年3月积极响应组织号召,主动请缨驻村扶贫,成了独山县百泉镇摆罗村驻村第一书记。近六年来,由于抓党建、抓产业、抓民生成绩突出,他成了这个村里人气最高的“明星”,先后获评为贵州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贵州省优秀共产党员、贵州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2019年,蒙晖被国务院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称号,国庆期间出席了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并受邀参加了新中国成立70周年阅兵观礼。

为脱贫:握紧拳头干

百泉镇摆罗村,距独山县城约5公里,全村915户村民,90%为布依族、毛南族和彝族,属于少数民族聚居村寨。来到摆罗村,蒙晖发现,扶贫脱贫千难万难,但最难的还是扭转村民们落后的思想认识。

于是,在驻村的最初两个月里,蒙晖没有急着“上线指挥”,而是天天在村干部的配合下走组访户,用他自己的话说,这叫“踩点”。结果这一踩,就踩烂3双鞋;然而也正是这一踩,踩出了全村915户4339名村民家庭情况、家庭收入来源、致贫原因等一整套完整而详实的情况。

村子要发展,关键看“两委”。蒙晖解答的第一题,就是把村“两委”捏合起来、凝聚起来。在他的主导和村干部们的极力支持下,村“两委”五个指头动起来,攥成了拳头:一是严纪律,定期组织党员开展纪律作风学习,督促遵守各项纪律规定;二是作示范,带头落实项目、带头发动群众、带头入户走访,带头排查纠纷、带头化解矛盾,确保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三是强管理,因人施策,实行分工合作、包片管理,对群众评价不高的村干部及时更换,确保工作落实;四是帮济困,主动与村干部交心谈心,及时化解不良情绪,全力做好慰问,还多方筹资成立食堂,排解后顾之忧;五是树人才。建立《村级后备干部人才库》,把有经济头脑、懂得经营管理的务工返乡人员充实到村党员队伍中来,充实到村支两委,考察锻炼、量才适用。

十指成拳,力量无限。在蒙晖的带领下,村里很快就制定出了符合摆罗村特色的《摆罗村发展规划》。“一揽子”计划让村民们看得喜笑颜开,纷纷感叹蒙书记的好头脑;同时也让镇里领导拍手称赞:“要是每个村都像你这样,脱贫攻坚工作就好干多啦!”

为梦想:甩开膀子拼

说在嘴上,写在纸上,都不如落在行动上。摆罗村发展规划呈报后,县里给予了极大的支持。但是帮归帮,关键还要看自身怎么干。

首先是修路。摆罗村大寨组通组路由于6万元的资金缺口,一直未能开工建设,如果再筹不到资金,指标就将作废。得知消息后,蒙晖一边发动群众筹集资金,一边带着村主任到镇里汇报情况,三番五次、不厌其烦地“登门拜访”,让镇里切实了解村里的困难,争取扶持资金。凭着一股子“不解决问题不罢休”的韧劲,看似困难的问题却硬是让他挤出了路子。几个月后,崭新的大寨路建成了,全村915户4339名群众的安全出行有了保障,也让蒙晖这个名字在全镇甚至全县出了名。

路修好了,文化中心也要建起来。在蒙晖看来,精神文明比较物质文明更重要,他带着自己熬夜制作的PPT、村民们的意愿书以及文化设施规划方案,一遍遍地汇报讲解,甚至“辩论”,并多次邀请相关部门实地到村里查看,听取群众呼声。功夫不负有心人,从一个讲堂到一个广场,从一间活动室到一个活动中心……蒙晖一步步把村里的文化设施撺掇成了规划中的样子。2018年2月,总投资1000多万元的近7000平方米的邻里中心和民族文化广场已全面建成。驻村六年来,共推进(新建)基础设施、产业项目40余个,涉及金额2500多万元。摆罗村广大群众在物质和精神上的获得感不断提高。

为致富:揣着民心帮

“我们相信他,他能帮助我们脱贫致富”。2016年10月23日,村党支部进行选举,蒙晖被推选为村党支部书记。有人问,一个刚来半年多的第一书记凭什么?村民说,凭的是对他的绝对信任。

村民的这份信任,最终得到了回报。2016年初夏,蒙晖根据摆罗村的地理条件,组织村“两委”部分党员、组长、村民、种植能手到龙里县参观学习,决定以发展刺梨产业带动村民经济发展。

为了推进刺梨产业和树立产业典型,蒙晖带领村“两委”挨家挨户宣传产业政策,先后组织纳八、上寨组群众召开大小会议20余次,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地做好劝说工作,并决定在群众基础较好的上塘和下塘组进行试种植。他带着各组村民代表下地实践,在种植能手手把手地辅导下学习种植,让村民们慢慢打消疑虑、打开心结。慢慢地,从1颗、2颗到一户、两户,从1亩、2亩到一片、两片,村里种植刺梨的村民越来越多。2017年4月,上塘组和下塘组100余户300亩的刺梨全部种植完毕,中寨组和甲港组近400亩刺梨(无患子)育苗正茁壮成长,大寨组1003亩刺梨种植2017年11月动工,2018年1月15日种植完毕,2019年3月,全村400亩种桑养蚕已种植完毕……

如今,摆罗村近3000亩的产业基地已基本成型,除刺梨以外,还包括了软籽石榴、辣椒、板栗等蔬果的育苗和种植,全村产业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少到多的飞跃。在产业支撑下,摆罗村从原来的“空壳村”到现在村集体经济达40万元,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7500元,这个曾经的一类贫困村已于2018年底破茧成蝶,顺利出列。

2018年,蒙晖驻村满2年,按规定回单位。当村里人听说他要走时,都纷纷组织起来挽留,联名写了挽留信,村里的老老少少都在信上按上自己的手印,满纸都是红红的手指印。蒙晖很感动,认为村民舍不得他走,加上当时手里还有些项目没完成,就想多为他们做点事情。后面,蒙晖就又向组织申请留任,这一留就是4年。

为使命:赴下身子抓

2020年春节,疫情让身在驻村点的帮扶干部们有家难回。

“蒙书记,有些群众对当前的疫情防控不了解,情绪有些激动,你来宣传和讲解下吧?” 村里个别村民对农村设卡不理解,情绪激动甚至冲卡,村老党员岑荣顺赶紧打电话“求助”。

“好,我马上到!”蒙晖二话不说,立即起身从村委会赶到村组路口,旗帜鲜明支持值班卡点村民的工作,讲形势、讲要求、讲政策,终于把激动的村民安抚下来。

光心理上安抚还不够,蒙晖知道,要干好农村工作除了以心交心外,还得把方方面面的情况都考虑周到,要十只手指弹钢琴。他一方面立即向百泉镇书记汇报摆罗村防疫工作的开展情况、存在困难和下一步打算,争取镇里面的支持;另一方面加强党小组建设,改组成立由退休老党员岑荣顺为组长、摆罗村民组党员和驻村干部为成员的党小组,成立党员冲锋队,号召全村党员开展“疫情防控,冲锋在前”行动,鼓励各村寨群众自发设立村寨卡点,制作“出入证”,轮班进行值守,并针对性地将激进群众变为疫情防控积极分子投入到疫情防控卡点值守工作中,做到外防输入、内强管理”,确保全村群众在大灾面前心不慌,疫情防控不添乱。

“蒙书记,你回家看看吧,这里我们看着就行了。”

“不行,现在是最吃劲的时候,我必须坚守岗位。”自元月29日奔赴摆罗村工作后,蒙晖至今已有20余天没有回过家了。村干部们心疼着拼命地劝蒙晖回家看看,而蒙晖说什么都不愿离开村子半步。

大家正争着,屋子外面响起来了车喇叭,蒙晖口中的“大礼”送到了。原来,由于村里口罩、手套等防疫物资异常紧张,许多村干部都是带着“自制口罩”在开展工作,风险较大,蒙晖便主动打电话向黔南州税务局求援,没想到第二天物资就送来了。

“让村民们不要担心,州局党委已经决定,村里防疫还需要什么尽管说,局里一定全力解决!”州税务局党委委员张鹏飞握着蒙晖的手,边说边招呼干部们立即把400桶方便面、水果以及口罩、消毒药品等物资分别运送到村里的14个卡点。

2月底,贵州下发通知,全省取消所有“关卡”。关卡没了,但疫情没有结束。结束了驻守,蒙晖和他的干部们又投入到了新的防疫和春耕工作中……

为责任:亲赴基层抓

驻村攻坚工作结束后,蒙晖同志以高度自觉的工作积极性投入到黔南州税务的督察内审工作之中。

蒙晖同志回到单位后,首先是转变角色快。从驻村第一书记、村党支部书记到督察内审科副科长,无论是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层级督察、专项督察,还是财政收入的“虚收空转”督导,蒙晖同志亲自带队到基层一线,面对面与县税务局领导班子、基层分局干部及县税务局部门人员,就税收执法规范开展执法督察工作,蒙晖同志就仍像在驻村工作一样高度负责的工作态度一丝不苟地进入了税收工作之中,得到了身边同事和基层同志的认可;其次是学习劲头足。到州税务局机关近一年的时间里,蒙晖同志积极向书本学、向身边同事学、向基层同志学,系统学习了国家税务总局印发的《税收执法考评与过错责任追究暂行办法》《税收执法考评与过错责任追究暂行办法工作指引(1.1版)》等系列丛书,从政治理论和履职尽责方面不断提升自己,提高履职本领;三是工作成效显。近一年来,蒙晖亲自带队开展7个县、市(区)局的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层级督察、专项督察和对6个县、市税收收入“虚收空转”专项整治核查工作,据不完全统计,经蒙晖带队发现经济责任风险193条,推动全州税收执法责任追究112人次,其中批评教育89人次、责令作出书面检查9人次、通报批评6人次、取消评选先进资格6人次、调离执法岗位2人次,对全州规范执法起到积极作用。(文/赖杨 图片由贵州省税务局提供)

(责编:吴锋、陈康清)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