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贵州频道

马灯岁月

2022年09月10日09:23 | 来源:人民网-贵州频道
小字号

给现在的读书孩子讲马灯听起来是很陌生的,连马灯是个什么模样都不清楚,可对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官仓中学的学生来说,却是难以忘却的记忆。

那时,官仓还属于高桥区管。桐梓县官仓中学是乡级初中,教学条件十分简陋。只有一栋二层8间教室座西朝东的砖混结构教学楼,操场坝是平整的泥土坝,操场坝坎上是礼堂,礼堂北面是厕所,教学楼南侧是教职工宿舍,教师不到20个,学历只有1个大专,其他的是中师、高中学历,还有几个代课老师,每个年级2个班,初三多了个补习班,学生有360多人。这就是官仓中学的基本情况。

作为毕业班的初三,晚上要补课,当时的官仓又没有通电,怎么办?——学校要求学生要买一盏手提式的马灯,一盏马灯价钱是5.25元,个别经济困难的学生是买不起的,只有靠同桌或前后桌的马灯余光来学习,煤油也很紧张,供销社专卖,0.8元/斤,凭票供应,否则就要讲关系了。

一到傍晚,附近住的学生和远处没回去的学生提着马灯陆续赶进教室,老师在课桌上搁着一盏马灯,把灯芯调为最大,灯光就最亮了。有马灯的也摆在桌子上,让没马灯的借光学习。整个教室的光线还是有些昏暗不清,但丝毫不影响老师的上课和学生的听讲。我们读初三的时候,上毕业班主要是这些老师,李长福教代数,何盛刚教化学,文世䘵教几何,饶生幼、黄德昭、郑先才教语文,饶生敏教物理,校长是赵光华,也教我们的政治,教导主任是旷昆阳,教我们初三的历史和地理(历史和地理当年要纳入升高中考试,总分50分)。英语是当年新开的,总分50分,老师是黎昌敏。现在我的脑海里不时浮现老师们上课的精彩场景,何盛刚老师教化学要我们背元素表,HG汞H氢,硫是S氮是N。那声音抑扬顿挫,朗朗上口,不时点头摇头,自得其乐。李长福老师讲函数声音宏亮,中气很足,时不时挽一挽袖子,还是很酷的。饶生敏老师上物理讲电学左旋律右旋律,大拇指东转转西转转,实在让我们有些云里雾里。学生最讨厌的课要算英语了,黎昌敏老师一进教室,一声“stand,up”,学生们齐喊“Good Morning, Teacher”,老师回应“sit down please”。同学们回落到座位上后就搞小动作,不管老师在上面讲得口干舌噪、筋疲力尽,要么就模仿老师说调皮话,要么就复习其他课程,还有个别同学打瞌睡,被老师喊起来答问题,不知所云,仍在梦境之中。

那时尽管条件简陋、生活艰苦,同学们读书还是很刻苦的。热天时的早上5点多,天刚刚蒙蒙亮,在学校和附近农家住宿的学生就起来了,到田间地头、山坡上背书。下午饭很快就吃完了,马上奔到田间地头、山坡上背书。晚上课上完后,住在学校和附近农家的同学在教室自习,马灯要亮到深夜的12点之后才会熄灭。仍有不少同学因经济原因或其他原因不能住校或借宿,每天早晚风里来雨里去,两头黑,奔走于山间羊肠小道。记得有一位叫阿正的同学,家住董家坳,每晚课上完后回家。有一天晚上,大雨滂沱,山路泥泞,在回家的路上不慎滑坠山沟,要不是同行的几位同学死死拉住他的双手就摔到沟谷了。虽然人得救了,马灯却摔到沟底碎了。为此,他还哭了好几天。家住太平一位叫阿玉的同学,因行走不便,他父亲每天晚上都在校门口接她。有段时间,父亲生病了,不能接她了,回家方向大致相同的几位同学就每天晚上把她送回家后才各自回家。还有家住楠木叫阿兰的同学,离官仓学校将近8公里,每天晚上回去后还要做家务事,弄得十分疲惫,上课经常打瞌睡,原本成绩很好却直线下降。旷主任了解到这一情况后,给她联系学校附近的农户解决借宿问题,还自掏腰包给她买了一盏马灯。听说她后来嫁到了杭城,家中的东西一样都没带走,却带走老师给她买的马灯。这盏马灯一直伴她在杭城生活创业,成为她给新到公司员工讲述的第一个故事。

马灯微弱的光,却成为学子们人生奋进前行的明灯。正是这种薪火相传的马灯精神,成为学子们艰苦奋斗、战胜工作生活中一切艰难险阻的力量源泉。数十年来,从这里走出了数以万计的学子,有的扎根家乡,辛劳耕耘,结合家乡优势,发展各具特色的产业,成为家乡脱贫致富的引领者、乡村振兴的生力军;有的翻过大关、越过娄山关、跨过凉风垭,奔向祖国的各条战线,他们在雪域高原巡逻值守,在西南边陲辑私查毒,在广阔海疆的辽宁舰上斩波劈浪,在商界帝国弛骋风云,在象牙塔内著书立说、教化一方,在媒体战线摇旗呐喊,在通讯领域拼搏创新,在消防领域烈火重生,在外交领域纵横捭阖,也有的主政一方,服务广大人民群众;还有的远赴重洋,学成归来,在科研领域独领风骚。更多的是默默无闻奋斗在各自的工作岗位,谱写同样的人生精彩,诠释同样的人生真谛,为中华民族的复兴梦想奉献自己的青春与热血。

弹指一挥间,四五十年过去,但马灯的光芒会越来越亮,穿越时空,照亮天际。(饶生洪)

(责编:顾兰云、陈康清)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