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贵州频道>>沿河视窗>>乡村振兴

从“部镇联动”试点看沿河乡村振兴怎么开新局

2022年09月01日11:27 |
小字号

县水务局:安坡村农村供水保障,总投资508万元,2022年8月完成;

县农业农村局:新增花园500亩,总投资150万元,2022年12月完成;

县发改局:石漠化治理,总投资100万元,2022年12月完成;

县卫生健康局:发热门诊建设,总投资125万元,2022年12月完成;

……

近日,记者走进沿河自治县土地坳镇政府,只见接待大厅的墙上挂着一张《沿河土家族自治县“部镇联动”改革试点2022年重点工作任务责任清单》表,共列出54个项目清单,总投资2.7亿元,表上清清楚楚标明每个项目来源部门、类别、内容、投资规模、完成时限、责任人、联系人等信息。

土地坳镇组织宣传统战委员覃岚告诉记者,这是该县今年在土地坳镇启动实施的“部镇联动”改革试点项目,资金全部来于县直部门。“部镇联动”的“部”是指县及县以上的直属部门,“镇”是指乡镇和街道。目前试点部分项目已实施结束,部分项目正在有序推进。

目标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今年2月,沿河召开乡村振兴“部镇联动”改革试点动员部署会,宣布土地坳镇作为“部镇联动”改革试点乡镇,通过试点总结经验,在全县乡镇(街道)分步推行。

“开展试点的目的在于探索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推进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的路径和方法,凝聚部门和乡镇各类资源,在支持和推动乡村振兴上开新局。”沿河县委常委、县委组织部部长卢忠卫说。

为了有序有效推动试点工作,该县制定了《“部镇联动”推进土地坳镇在乡村振兴上开新局的改革试点方案》,按照中央、省委和市委关于乡村振兴各项决策部署,提出聚焦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推进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等6方面18项具体内容。

随后,沿河县委组织部和土地坳镇迅速行动,在探索“条块结合”工作机制上,健全和完善镇村两级乡村振兴指挥体系,形成“1+5+10+15”指挥体系和运行机制,即:1个指挥部办公室,5个振兴办公室,10个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工作专班,15个村(社区)指挥部。

试点实行“条块结合、上下贯通、运转高效、一抓到底”,确保乡村振兴各项重点工作落地落实。

沿河县委组织部部务委员杜灿灿介绍,完善“防贫监测数据库”是试点工作的重要内容。土地坳镇重点围绕“坚决守住防止发生规模性返贫”目标,用活用好大数据资源,着力“建平台、聚信息、防风险”,按照“户建档、组建表、村建册、镇建库”要求,以户为单位,动态管理脱贫户及相关重点人群家庭各项指标和数据信息,实现易返贫致贫资源交换共享,对农户进行预警监测,及时将有返贫风险和突发严重困难的农户纳入监测范围。

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上,“试点方案”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持续深化“3+1”保障成果,牢牢守住“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底线。

“重点内容是巩固和压实控辍保学‘双线’责任,落实三重医疗保障等政策,提高农村自来水普及率、水质达标率、供水保障率;建立农村新增不安全住房动态监测、实时预警、快速处置机制;完善农村低收入人口定期核查机制,落实民政兜底保障政策;加强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五个体系’建设,抓好就业就学就医保障,持续巩固脱贫成果。”土地坳镇党委书记崔剑说。

措施 重点聚焦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

在试点工作推进中,土地坳镇围绕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大振兴,提出了14项具体举措。

探索“部镇联动”合作,着力争取政策支持。抢抓新国发2号文件政策红利,土地坳镇与县直部门联动制定2022年重点工作任务清单,涉及教育、医疗、交通、产业发展等项目,为乡村振兴开新局提供项目和财力支撑。年初以来,已完成400亩黄金芽茶苗栽种和800万集体经济扶持资金落地。

探索“村村联动”合营,着力强化“造血”功能。全面清理盘活村(社区)集体资产,整合全镇项目、政策、资金、固定资产等资源,成立联创商贸发展公司,整镇推进村集体经济发展“合营”新模式,为村(社区)集体经济累积注入持久活力。

探索“村企联动”合资,着力激发干事活力。为进一步提升村(社区)干部福利待遇,成立铜仁市沿河联动超市有限责任公司,鼓励村(社区)干部按1-3万元入股联动超市项目,超市占股55%,村干部合计占股45%,入股后按股分红,预计每位村干部年底能获得分红6000到10000元,以参股分红不断激发村干部干事创业动力。

聚焦产业提效,致力打造“一站两基地”。创建木坪村生态茶科研实训基地、贵州沿生态牧业有限责任公司院士专家工作站和青年博士研发实验基地,强化“乡土人才库”建设。目前,土地坳镇已创建联村茶香协会科研基地和联创商贸人才实训基地,力争今年底为全镇培育300名“土专家”“田秀才”。

聚焦教育提质,建立“教育结对帮扶”模式。以全面落实“双减”政策为抓手,采取置换跟岗、联合教研、组团支教、名师送培等方式,建立“双向流动、交叉挂职”交流轮岗机制,深入推进“集团化办学”,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均衡配置。目前,县第四中学、第五完小分别与土地坳镇初级中学、中心完小达成结对联建。在结对联建帮扶下,今年镇初级中学中考成绩再创新高。

聚焦医疗提标,深化“医共体”建设。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强医疗共同体建设,由县人民医院帮带镇卫生院,加强乡村卫生人员“三基”知识培训,组织镇卫生院人员轮流到县人民医院进行临床进修或短期培训,帮助提高镇村两级公共卫生、医疗救治、卫生管理、传染病防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和常态化疫情防控能力,支持镇卫生院建设发热诊室。

聚焦精神文明建设,组建“乡村文艺队”。鼓励支持群众开展村歌、“村晚”、广场舞等休闲活动,全镇15个村(社区)按每村1个文化活动广场、1间文化活动室、1个简易戏台、1块宣传栏、1套文化器材、1套广播器材、1套体育设施器材“七个一”要求,逐步完善各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文化广场、文化器材设施配套,组建15支乡村文艺队伍。

聚焦文明乡风建设,组建“一支志愿队伍”。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阵地,统筹资源,整合力量,组建一支涵盖退休老干部、村寨知名人士、在校大学生等老中青综合志愿服务队伍,扎实开展道路交通安全志愿劝导、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国家政策宣传等志愿活动,通过带头参与文明实践活动,凝心聚力,推动乡风文明再上新台阶。目前,全镇注册志愿者2500多人,开展志愿服务活动6000人次。

聚焦基层社会治理,推行“超市积分”制度。出台《土地坳镇“联动超市”积分工作实施方案》,结合“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网格化管理机制,鼓励群众积极参加志愿活动、开展自我监测、参与辖区治理,给予积分奖励,所获得积分可在联动超市兑换生活物资,激发群众参与乡村治理的自主意识,破解村民自治主体缺位难题,构建全民共建共享的“自治、德治、法治”乡村治理新格局。

围绕生态文明建设,深入实施绿化攻坚行动。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大力推进退耕还林、退耕还草,深入开展国家储备林建设,调整优化生态护林员政策;持续抓好“四好农村路”绿化建设,启动实施G326国道、土蒲公路通道绿化工程。

围绕美丽乡村建设,深入实施宜居美化行动。严格按照“一户一宅”规定,加强用地建房管理,重点整治农村建房乱象,坚决遏制乱占耕地建房,突出传统建筑特色和民族建筑风格,全面推广农户庭院微果园、微菜园、微花园“三微”建设,在农户房屋周边闲置角落种花卉果树,将菜地播种齐整,用瓦片砖块等装扮庭院,目前已建设“三微园”1000余个,村居焕发新面貌。

着力乡村振兴队伍建设,建立完善“双机制”。健全完善“部门包村、干部驻村、班子联村”工作保障机制,县委组织部选派1名部班子成员到土地坳镇挂职,协调推动工作落实。土地坳镇党委、政府组建工作专班,专项负责“部镇联动”改革试点推进工作。建立农村青年党员和村级后备力量“双培养”机制,着力把农村优秀青年培养成党员,把优秀党员培养成村级后备力量,发展优化“农村党员结构”和年轻后备力量储备。

着力党建引领联动发展,探索成立“联村党委”。以木坪村为中心,按“地域相邻、资源互补、产业集聚”原则,成立“蒲溪振兴党委”,形成镇党委——片区党委——村党支部——产业党小组“四级组织”架构,实行大村带小村、强村带弱村组团式发展,实现“组织共建、党员共管、资源共享、村民共富、产业连片、治理联动”建设目标。

着力党员干部作风建设,健全完善考评机制。制定《土地坳镇2022年网格预警G分实绩考核公示制度》,每季度将镇村干部工作落实情况按照5G、4G、3G三个等级进行公示,对工作表现、实绩情况进行评价,公示结果作为年度考核、评先选优重要依据。按“先进”“一般”“后进”分类定级,完善奖惩机制,奖励先进、鞭策后进,鼓励干部担当作为,提升基层组织力。

成效 持续推动乡村振兴走新路开新局出新绩‍

通过半年探索和实践,土地坳镇“部镇联动”改革试点成效逐步显现,随着各个项目的落地实施,乡村面貌正在发生变化,群众收入持续得到巩固,乡村振兴全面有序有效推进。

从土地坳集镇出发,沿326国道经五七、木坪到安坡村,公路沿线植上了竹子、红豆杉、桂花等树苗。镇办公室工作员李双喜告诉记者,到目前为止,通过“部镇联动”项目,全镇绿化乡村公路30多公里,植树木10000多棵,其中木坪村是村组道路绿化全覆盖。

在木坪村生态茶叶基地,县委组织部派驻村第一书记晏江松和村党支部书记刘洪斌正在查看茶园干旱受灾情况,满山的茶树在阳光下一片金黄。

土地坳镇党委副书记杜川介绍,为了规模化发展生态茶产业,镇党委决定由安坡、木坪、五一、五七、竹根坝五个产茶村党员组成,成立“联村党委”。

“联村党委办公地点设在安坡村,同时组建集体经济公司,目前四个村的黄金叶茶已达到2500余亩,在此基础上成立了茶叶协会,在今年的春茶销售中,协会在浙江、安徽、湖北等地共销售茶叶1500多斤,实现销售收入100多万元。”杜川说。

该县第一个镇级层面公益公墓项目在木坪村后山上实施。晏江松介绍,公墓项目占地10多亩,由县民政局投入“部镇联动”资金32万元建设,辐射木坪村257户及安坡、五七两村各1个组,覆盖人口1800多人,规划墓地3000多个,第一期建设墓地196个。

为了更好地发展村集体经济,根据“部镇联动”改革试点规划,今年3月,土地坳镇成立全县第一家村村联办集体经济企业“铜仁市沿河联创商贸有限责任公司”,由全镇15个村合作社集体经济合作注资100万元,实行“镇集体经济公司+村合作社”抱团发展。

4月15日,公司第一个实体“联动超市”在土地坳集镇开业,到目前四个月营收55万元。根据公司的规划,公司部分收益将用于保障和促进社会发展等公益事业。

公司董事长刘洪学是安坡村委会副主任。刘洪学介绍,联动超市面积400多平方米,一楼是超市,聘请了2 名营业员。二楼是“垚尚助农”抖音直播间和仓库,每天晚上定时开展直播活动,目前有粉丝3万多人,上个月开通了小黄车,已开始带货,主要销本镇的优质农特产品,由网络直播爱好者、五一村副党支部书记晏明齐负责直播主持。

谈到企业的下步发展,刘洪学信心满满:公司正在启动综合大楼建设,规划占地350平方米,建筑面积2000多平方米,设计共五层,第一、二层是超市,第三、四层为酒店,第五层是公司办公室。目前已通过城规审批,进入评估阶段,预计9月可动工建设。

“下步,我们将以联动超市为平台,走‘小窗口、大市场’路子,充分发挥村合作社地处基层的‘连结’优势,将超市的市场终端向乡村延伸,开展农村生产生活用品配送,将超市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刘洪学说,超市开业后,怎么把超市里的商品“转成”村民的用品送到村民手中,是他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土地坳镇前进社区是脱贫攻坚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地处土地坳集镇,共有居民663户,有镇内各村搬迁来的,有中寨、泉坝两镇搬迁来的,也有本地的原住村民。

该镇人大副主席、前进社区乡村振兴指挥长冯旭告诉记者,目前社区有三项工作属于“部镇联动”范围:一是数字乡村建设、二是微菜园项目、三是环境形象提升工程。

“全镇数字乡村平台由镇综治中心和电信公司合作建设,在依托村(社区)天网工程、雪亮工程的基础上,整合农户室外监控摄像头,统一将视图信息接到中心数字指挥平台,实行全天候监控辖区进出车辆和人员。”冯旭说,数字乡村建设中前进社区有摄像头119个,其中移民安置点就有65个。

据介绍,土地坳镇在建设数字乡村网络中,和摄像头同步安装了无线音箱,指挥平台可进行远程喊话,将在基层治理、治安维稳、疫情防控、政策宣传、应急广播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在移民安置点,冯旭带记者参观了“微菜园”项目。为解决搬迁移民吃蔬菜问题,社区将安置区内闲置的土地流转整理,划成小块,每块40多平方米,供移民种植蔬菜,以减少家庭生活支出,让移民手中有“土地”,增加生活安全感。

冯旭介绍,根据统计安置点有菜园需求的居民152户,第一期流转闲散土地24亩,划分118块,涉及搬迁户75户,总投资30万元,其中流转土地费3万元、菜园整理费27万元。第二期计划在后山再流转土地200亩,以满足所有搬迁移民所需。

谈到微菜园的划分和管理,冯旭说,菜园划分优先考虑没有稳定收入、相对困难的搬迁户,把社会面管控、防贫预警自主监测等列入菜园居民积分管理,做得好的100分,如配合政府工作、邻里团结、防贫自主监测报备、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等都有加分项,做不好的就减分,直至减完取消。脱贫户和基层管理人员可持积分到联动超市兑换生活用品。

“对农民来说,土地是个根,有土地才有家园的感觉。实施微菜园项目,就是让移民群众在安置区也能享受农耕生活,从生活方式和情感归属上彻底融入城镇,尽快从搬迁户状态转为常住居民状态。” 覃岚说。

在环境形象提升方面,社区通过“部镇联动”投资100万元,修建了文化广场、篮球场、羽毛球场、微花园、凉亭、文化墙等基础设施。为了体现社区的乡愁气息,文化墙上的内容全是本地乡村生产生活场景和土家文化元素。

“目前,移民中低保率达到50%,共开发公益性岗位130个。还准备引进一家企业到社区建扶贫车间,已初步确定引进莞铜协作项目在社区发展大棚蔬菜,多渠道帮助解决移民增收问题。”冯旭说。

40岁的移民孔令薇是广西贵港人,在外打工时和老公相识,2011年嫁到土地坳镇干洞沟村,2016年搬迁到土地坳安置点,今年分得了菜园,家中现有两个小孩,老公在外打工。

“今后就少买菜了,现在环境变好了,生活水平也提高了,干部都很关心我们移民群众,经常给老年人们送生活物资,政策好了移民生活就更有了保障。”孔令薇高兴地说。

社区居民冉素芝今年50岁,2018年从泉坝镇泉坡村搬迁到土地坳,一家5口人,老公是组长、网格长和信息员,由于有岗位收入,她们家没有分到微菜园。

冉素芝说,搬迁到土地坳来感觉很好,特别是医疗和孩子上学很方便,平时老公在外打工挣钱,她在家带孩子上学,老公在社区的信息上报等工作都是她在完成。

据介绍,目前土地坳镇共开发公益性岗位663个,和去年同比增长250个,每月需要7万多元支出,新增部分开支将全部来源“部镇联动”集体经济收入。

“实施‘部镇联动’的目的,主要本着‘乡镇所需、部门所能’,根据镇乡村振兴整体规划和建设需要,有效整合部门项目和资金,统筹安排、科学规划、分项实施、整体推动,在推进过程中多次召开‘部镇联动’联席会议,研究部门项目落地实施,真正达到了‘减少环节、节省时间、科学布局、提高效益’的目的,让乡村振兴的路子越走越宽、越走越实、越走越活。”土地坳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张珍权说。

据沿河县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田敖介绍,“部镇联动”改革试点是该县推动乡村振兴开新局的一次尝试,从启动到现在刚好半年时间,很多工作是在探索中推进,实行边实施、边总结、边完善、边推广,在政策、项目和资金上,县直各相关部门联动给力,在具体规划实施上,土地坳镇党委政府借力发力,很多项目都取得初步成效,一些后续项目也正在有序有效推进。其中“村村联动”发展集体经济已在其他乡镇逐步推广,目前有近20个乡镇(街道)开办了联动超市,从运营情况来看效果比较明显。

在沿河,乡村振兴怎么干?土地坳正以“部镇联动”试点作答。(沿河土家族自治县人民政府网 文波)

(责编:李永馨、陈康清)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