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贵州频道>>黔东南州视窗>>时政要闻

贵州岑巩:“鸿雁示范”引领乡村产业振兴

2022年08月29日16:47 |
小字号

8月,正是杂交水稻种子收割的时候,在贵州省岑巩县龙田镇,沿着S203省道一路向西,途径一个个杂交水稻制种基地,都能看到一片丰收的景象。

“今年收成还不错,明年还可以再扩大制种面积。”在龙田镇龙溪村杂交水稻制种基地,一片片金黄色的水稻被沉甸甸的稻穗压弯了腰。看着眼前这一片金黄色的稻田和颗粒饱满的稻穗,龙田镇兴龙村党支部副书记晏远菊脸上掩不住丰收的喜悦,“亩产值将近3000元,杂交水稻制种产业有搞头。”

1. 晏远菊的杂稻制种基地(吴艳平 摄)

晏远菊的杂稻制种基地。

推动高质量发展,需要强大的人才支撑。杂交水稻制种产业是岑巩县主导产业,同样也是龙田镇的主导产业。为培养一支专业能力强、带富能力强、实践本领强的制种队伍,近年来,龙田镇大力培育“鸿雁”人才,并将村干部、农村党员、返乡创业人员等纳入培育范围,不断壮大制种队伍,采取强有力的举措推动杂交水稻制种产业高质量发展。

2.岑巩县龙田镇龙溪村,村民正在收割杂稻。(吴艳平 摄)

岑巩县龙田镇龙溪村,村民正在收割杂稻。

“鸿雁”展翅,群雁齐飞。晏远菊是“鸿雁”人才之一。2015年,时任兴龙村副主任的晏远菊在龙田镇党委政府的动员下,与人合伙尝试制种了100余亩杂交水稻,当年收获纯利润上万元。“半年时间不到,产值便能上万元,技术、销路也有保障,老百姓可以放心做。”尝到甜头后,晏远菊下定决心,抓住机遇,做好示范作用,改变村里产业凋零现状,带动本村劳动力共同发展。2022年,晏远菊在龙溪村发展杂交水稻制种220余亩,带动本村及周边村共3名农户发展杂交水稻制种近200亩,共带动当地800余人次劳动力就近就业。

4. 晏远菊正在与种子公司对接杂稻制种工作(盛萍 摄)

晏远菊正在与种子公司对接杂稻制种工作。

像晏远菊这样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引领群众发展产业的党员致富带头人,龙田镇目前有15人,直接或间接带动约90户农户参与发展。在他们的示范带动下,不少脱贫户也纷纷加入产业发展大军,积极发展杂交水稻制种,种植精品水果、油茶、蔬菜、药材,养殖肉牛等,通过自己的努力脱了贫,并走上了致富路。

一组组数据印证了龙田镇数年来的努力成果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升:杂交水稻制种面积常年稳定在3000亩以上,产值约1500余万元,油茶种植面积达5000余亩,经果种植约6000亩,优质稻种植6000余亩,肉牛存栏3000余头,蛋鸡存栏10万余羽。

与此同时,通过不断完善村级后备干部选拔培养任用机制,大力实施“归雁”行动,加强人才“引、育、用、留”,积极引进新型、现代化高效产业,加强与本地龙头企业沟通合作,乡村产业得到快速发展。(图/文 吴艳平)

(责编:李永馨、陈康清)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