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民族大学“奋进新征程 喜迎二十大”系列报道
贵州民族大学王烨:踏踏实实为群众谋发展的驻村书记

王烨,中共党员,贵州民族大学派驻贵州省镇远县报京乡松柏村第一书记。驻村以来,紧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任务,积极宣传党的政策、助力完善产业基础设施、多方联系专家开展科技帮扶、推动校地合作开展农产品展销活动等,以“主人翁”的责任与意识,全面助力报京乡松柏村乡村振兴。“乡村振兴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实现的,需要踏踏实实、久久为功,我将全力以赴。”面对取得的显著成果,王烨说。
“驻村以来 我的步数每天都在朋友圈‘霸榜’”
2021年5月,王烨暂别了民大校园,来到镇远县报京乡松柏村任驻村第一书记。由于这里是苗族与侗族聚居地,初到松柏村,王烨语言不通,开展工作有一定障碍。但他很快理清了工作思路,“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我首先要做的就是深入察访和调研。”
为了能尽快掌握村子的情况,王烨跟着当地村干部一起走访,边听边记,努力克服语言障碍,用近一年的时间走遍了村里所有低收入户,并组织召开多次院坝会、火坑会,多形式访民情、察民意。王烨调侃道:“自从驻村以来,我的步数每天都在朋友圈‘霸榜’。”
经过调研,王烨发现,受自然地理条件的限制,松柏村虽然已摆脱贫困,但产业基础薄弱,与外界经济联系较少,脱贫成果亟需巩固。产业培育并非一朝一夕,但基础设施完善应加快步伐。
“群众的吃水、用水问题是关系民生质量的大问题。”王烨告诉笔者,松柏村多山,不易储水,每到枯水季,村民的生产生活用水受限,阻碍了乡村的进一步发展。平塝烟水配套工程是涉及整个报京乡饮水用水的水利工程,王烨到松柏村后,十分关注此项民生工程建设,多方奔走、积极协调,全力推动此项工程的进展。“如今,烟水工程款100万已到位,预计今年7月开工,建成后,包括松柏村在内的整个报京乡都能拥有自己的小型蓄水库,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将得到极大改善。”王烨说。
王烨和村干部开会。
发挥高校资源优势获鼎力支持
松柏村所属报京乡,贵州民族大学选派到这里的驻村干部有8名,分别驻扎在6个村,相隔不远。王烨将同事们联合起来,一起走访、调查和讨论,他希望把大家的资源和优势集中起来,发挥各自的专业特长,帮助松柏村发展。
“教育是最好的投资。”王烨通过调研了解到报京乡中心小学的教学物资匮乏,亟待改善。于是,他积极与贵州民族大学各职能部门和学院协调,寻求支持。爱人者人恒爱之,王烨的拳拳之心打动了大家。最终,教务处和附属小学向报京乡中心小学捐赠了130套课桌椅,建工学院、校团委为松柏村教学点提供了黑板、画笔、积木等5000余元的教学物资。每逢暑假,学校还会组织在校本科生、研究生到报京乡为孩子们义务上课。“要尽可能的培养孩子,尽力为他们提供较好的学习环境,他们是报京乡的未来。”王烨说。
为了发挥学校资源优势,王烨积极与学校取得联系,将松柏村的情况一一汇报,将自己对松柏村产业发展的思路一一阐明,他的想法得到了学校的大力支持。校团委为松柏村增设了近万元的办公物资,学校层面更是鼎力相帮,立足镇远县丰富的箬竹资源,邀请了南京大学竹类研究所专家赴县里考察竹类作物,为镇远发展箬竹产业建言献策,被当地政府采纳。
南京林业大学竹类研究所专家考察松柏村竹类资源、
千方百计为村民寻找产业路的“带货书记”
“苞谷、菜虫、田泥,稻花……天然的食材成就了松柏村原生态的美味。”王烨说,生在在水田里的稻花鱼肥美鲜嫩、散养在山间果林中的矮脚鸡肉质Q弹、五谷杂粮饲养的土猪肉香糯可口……这些优质农产品,需要与市场对接,才能帮助村民增收致富。
在贵州民族大学任后勤处物业管理科科长时,王烨曾接触过贵州民族大学定期举办的农产品展销会工作。“我们学校有几万师生的消费需求,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挖掘的领域。”在这个思路的主导下,王烨积极和学校联系,大力推广松柏村的优质农产品,但凡学校老师们有购买农产品的需求,王烨就主动开车带货,老师们因此赋予他“带货书记”的称谓。
此外,王烨还主动联系各类农产品供销企业,积极探索代购公司订货,希望村民通过订单定向种养的方式,能有目的、有效益地发展种植养殖业。王烨说:“万事开头难,劝村民们接受市场化的新思想、新形式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村干部持续不断的引导。”
为了让村民们进一步了解农产品的市场运作模式,树立市场化思维,王烨一方面多方联系企业商家、摸查市场情况。另一方面,耐心地向村民们介绍企业需求、收购价格和当前市场趋势,等等。除了做村民工作,王烨还积极游说镇远县各个乡、村的干部,希望有更多村镇参与进来,形成规模,带动周边联合发展。“那段时间嗓子一直哑着,除了向内讲解动员,还要向外打听联系,村民们打电话来直接问我的也不少。他们能打电话来,我很高兴,一说就停不下来,直到嗓子沙哑。”王烨说。
王烨(左一)和同事在松柏村考察田间作物。
王烨表示,在接下来的驻村工作中,他将继续在订单农业方面下功夫,利用现有的资金、资源、人员、技术,以点带面发展松柏美丽乡村建设,为把松柏村打造成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文/王少青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