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织金:小桑蚕养出大市场

图为大棚里养殖的蚕。
盛夏,在织金县茶店乡龙井村兴农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桑蚕养殖基地,工人们正在给蚕投放桑叶,看见一个个白白胖胖撑得饱满的蚕盛是惹人喜爱。
“明天就要吐丝了,所以最后这三天吃得最多,一天要投放三次桑叶。”正在喂蚕的工人许守达告诉笔者。
图为大棚里正在养殖的蚕。秦海艳摄
“我已经入股了合作社,除了平时在这里务工有收入外,还有年终分红,说实话,比起在外面打工强多了,主要是还可以照顾家庭孩子,挺好的”。许守达说。
据了解,茶店乡兴农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合作社+基地+社员”的模式种桑养蚕,社员主要通过基地务工及入股分红方式增加经济收入。2021年,社员通过务工和分红,已有925人得到合作社受益。
图为工人在给蚕茧喂桑叶。张云航摄
“我们产业除了种桑养蚕,还有蚕丝被加工销售,蚕蛹中药材销售。就连桑枝都大有妙用,桑枝加工生产销售给茶店乡鸭院村作为制造生物燃料的原材料。可以说,整个种桑养蚕产业,所有生产出来的产品,都可以变废为宝,为合作社创造更多的价值。”茶店乡兴农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桑蚕养殖基地负责人潘绍文介绍说。
“这个蚕一年可以养十几次,只要管理妥善,利润是很可观的,所以现在又扩大了规模,新建了十个养殖大棚。”
图为工人正在采摘桑叶。
据了解,该合作社现种植桑叶1200余亩,每天采摘桑叶工人有30余人。通过合作社示范带动和培训,产业逐渐得到群众认可,已有9户社员自发承包土地开展种桑养蚕。
图为正在吃桑叶的蚕。
下一步,茶店乡将利用好“合作社+基地+社员”入股合作分红方式,加大力度发展周边其它村种桑养蚕产业,拓展合作社获得生产原材料渠道和增加合作社产业链,提高合作社产品附加值。带动更多的老百姓走上小康路,为乡村振兴增添动力。(文/图 秦海艳)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