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贵州频道>>贵州文教

桐梓:赓续高腔大山歌

2022年05月31日13:40 |
小字号

“正月那的荷包绣咧起的头哟,哟依哟……”

近日,在桐梓县水坝塘镇,高腔大山歌第七代传承人胡平正现场教授该镇的学生传唱高腔大山歌,学生们听得津津有味。

传承人和学生齐声传唱高腔大山歌。

高腔大山歌在桐梓县流传于水坝塘镇、狮溪镇、芭蕉镇、羊磴镇一带,曲调高亢缠绵、清越流畅,因演唱强调“高腔”特色,富有“飙歌”风格而得名。“我们的高腔大山歌唱腔要高亢、明亮、粗犷、豪迈,这样它的穿透性才强,才具有感染力。”胡平表示。

高腔大山歌既生动地表现出人们在生活、劳动时的内心世界,又唱出当地的地域风情,很多时候都是用赋比兴的手法,并以比兴为主,上句起兴,下句抒情。

高腔大山歌第七代传承人胡平教授学生传唱高腔大山歌。

“高腔大山歌有很多特别的语气词,而且这些特别的语气词能够独立成为一个语段,比如说我们经常用到的‘吔吙’‘呀咿吙’‘吙吙吔吙’‘吔嘿哟’,还有‘啰嘞啦啰啰嘞啦啰’,用方言来唱别具一番韵味,也是高腔大山歌的一大特点。”胡平说起高腔大山歌的魅力,滔滔不绝。

高腔大山歌融合了巴蜀文化、夜郎文化、中原文化而形成独特的黔北山地文化,演唱形式和曲牌丰富多彩,有“一领众和”的,有“抽腔”“提腔”的,有“帮腔”“和腔”的。“高腔大山歌的曲牌是相对固定的。歌词除了传统的歌词外,还能由歌师触景生情,即兴的来编唱,唱的时候腔调强调‘假嗓’‘嘘声’和‘高腔’风格,具有很高的音乐价值。”胡平说。

高腔大山歌演出。

高腔大山歌多元的文化特征,极具学术价值。因此,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和传唱,留住这种独具特色的民间文化,高腔大山歌的传承人正努力地培养一批批继承者,欲将高腔大山歌唱响大山、唱出大山,让民族历久弥新的文化瑰宝更加熠熠生辉。(陈桂良、王霞、令狐程邻、唐伟)

(责编:陈晶晶、陈康清)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