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贵州频道>>七星关区视窗>>新闻资讯

七星关区橙满园:昔日南关“渡难关” 日新月异“变金山”

2022年05月30日18:51 |
小字号

毕节市七星关区清水铺镇橙满园社区果园内,村民对果树进行修枝剪叶。陈曦摄

“南关南关,年年渡难关。”这是过去,当地农民口口相传的七星关区清水铺镇橙满园社区。

毕节市七星关区清水铺镇橙满园社区果园内,村民为果树进行修枝。陈曦摄

地处川黔交界处赤水河畔的橙满园社区位于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清水铺镇西北部,原名南关村。过去,因人多地少过度开垦,造成水土流失、生态脆弱、百姓贫困,导致“南关”年年遇“难关”。如今,昔日“南关”村四季花常开、月月有鲜果,实现了从昔日“渡难关”到日新月异“变金山”的华丽蝶变。

毕节市七星关区清水铺镇橙满园社区果园内花果同枝,夏橙飘香。陈曦摄

眼下,正值李子管护的关键时节,赵映平是当地果农大户,一大早,他就和妻子来到自家果园里,抓紧时间将“个子小”和果形不正的果子进行疏果,以保证今年李子的品质。“有舍才有得,给李子疏果后的品质才会更好。”赵映平嘴角溢出幸福的笑容开始“显摆”起来:“我家果子好,像去年产量在一万多斤,还是很好卖的,一年大概有三万元左右。”

橙满园社区居民在管护果园。范俊岑摄

赵映平家有7亩地,种有李子、椪柑、脐橙等多个品种的果树,其中李子和椪柑种的最多,效益也最好。在赵映平的眼里,这些果树犹如“金疙瘩”一般。“因为我们这里海拔低,得益于得天独厚的气候,家家户户都种果树,种出来的果子品质都很好。”赵映平说。

“渡难关”

寸土寸金,这个词现在用于橙满园社区一点也不为过。但过去的南关村经济结构单一,没有任何特色支柱产业,全村人均纯收人不到300元。加之水土流失严重,农作物产量低,村民们生活陷入“越穷越垦、越垦越穷”的恶性循环。

橙满园社区居民在管护果园。范俊岑摄

今年50岁的社区居民曾大庆回忆起曾经民不聊生的环境时,感慨颇深。“在70年代土地还没有下放的时候,我们这里的土地贫瘠,而且很薄弱,容易水土流失;家家户户都靠种苞谷、红薯之来勉强维持生活,日子相当艰苦。”曾大庆说。当年,南关村地势起伏较大,沟壑纵横,石漠化以轻、中度为主,有极少部分强度石漠化,村民以种植玉米为主,由于收成不好,许多村民家都出现了粮食不够吃的状况。

1988年,毕节试验区建立,南关村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凭借地处赤水河谷得天独厚的地理和气候资源优势,在山顶修建水库,引水下山,变粮地为果园,大力发展起了柑橘产业。曾大庆告诉笔者,由于当时发展柑橘种植时,发现水资源缺稀,当地政府当即就带动百姓修水库、引出水资源到每家每户每块地里。现在,每块地都修上了水窖,柑橘灌溉时再也不用愁。

“变金山”

产业兴,百姓富。柑橘产业的发展给全村老百姓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今年69岁的曾宪忠,是村里最早发展柑橘种植的村民之一,家里的10多亩柑橘地,让他一家人的生活越过越红火。“好的时候一年有八九万元的收入,最差一年也有四五万左右,生活条件感觉比以前高了百倍、千倍。”不仅生活好了起来,曾宪忠一家还住上了两层楼的大平房。

南关村不断闯过难关。相关数据显示,2000年,全村完全摆脱贫困。2004年,南关村进入毕节市50个经济强村行列,南关村从此也更名为橙满园村。到目前,全村已有柑橘、夏橙、椪柑、桃、李等各类果树种植面积3800余亩,荒山变金山,生态美了,百姓也更富了。“现在,社区的家家户户都生活得好,顿顿有肉、有余钱,大家伙儿生活更有盼头。”曾宪忠望着家门口的一片绿油油的果林,心里乐开了花。

据橙满园社区党支部书记胡孝志介绍,家家种柑橘,户户有果园。如今,橙满园社区经济效益明显,百姓收入可观。年人均纯收入达1万元左右。昔日“穷山恶水”,今朝生机勃发。如今的橙满园春天花开时五彩斑斓,夏季绿荫绕屋,秋天至冬天,金灿灿的美味香橙吸引着各方游客,简直美不胜收。群山苍翠,流水潺潺,荒山秃岭变成了源源不断的财富,变成群众增收致富的“聚宝盆”。

橙满园社区党支部书记胡孝志介绍,下一步社区将带动老百姓发展品种改良,持续带领老百姓把柑橘产业做大做强,合力将橙满园社区打造为旅游、观光为一体的山体公园,为乡村振兴打下良好基础,让百姓日子越过越幸福。(图/文 范俊岑)

(责编:陈晶晶、陈康清)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