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都特色产业促增收 乡村振兴“钱”景好

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三都县凤羽街道尧麓村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瞄准产业兴旺,坚持因地制宜,盘活闲置资源再利用,以党建引领,发挥能人示范带动作用,发展特色产业助农增收。
走进三都县凤羽街道尧麓村肉兔养殖基地,基地负责人正在开展日常管护工作,干净整洁的兔舍里,一只只可爱的小兔子正悠闲吃食。
“我们之前一直从事养殖业,以前养竹鼠,后来因为疫情影响,就去外面考察了市场,觉得兔子的产业还可以,发展也挺快,我们回来以后就选择了养殖兔子。”三都县凤羽街道尧麓村肉兔养殖基地负责人石通燕说。
近年来,三都县凤羽街道尧麓村肉兔养殖基地在当地党委政府及基层组织的帮助下,迅速转产走上了特色肉兔养殖之路。基地负责人石通燕作为一名政协委员,也是凭借多年来的养殖经验和外出学习,经过两年来不懈努力,肉兔养殖产业发展步入正轨,也让这个一度闲置的养殖基地重新焕发生机。如今,该基地养殖种兔3500只,每个月出栏6000至7000只肉兔,年产值预计达到300多万元。
“我们自己投入了170万元左右,政府资金这边是139.14万 元,覆盖了建档立卡户是70户。目前来看的话,肉兔养殖行业还是可以的,然后市场也很广。我们下一步打算把周边的农户带动起来,他们负责养,我负责销售,再进一步的话我们自己的场地也要扩大,再做肉兔生加工之类的。”三都县凤羽街道尧麓村肉兔养殖基地负责人石通燕说。
目前,三都县凤羽街道尧麓村通过发展肉兔养殖、草莓种植等特色产业,并依托当地旅游产业化,延伸种养殖产业链,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全村建档立卡户基本实现产业全覆盖。
“我们尧麓村坚持党建引领,采取“支部+合作社+能人+农户”发展模式,巩固脱贫成果,推动乡村振兴,围绕“四新”主攻“四化”,盘活现有闲置资源,推动高质量发展。”三都县凤羽街道尧麓村党支部书记、主任莫春开说。(刘龙炯、潘秀花)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 贵州实施学前教育发展提升计划
- 本报贵阳5月15日电 (记者苏滨)近日,贵州省教育厅联合省发展改革委、省公安厅、省财政厅等12家省直单位印发《贵州省“十四五”学前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明确提出到2025年,全省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94%,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85%,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60%;全省50%左右的县(市、区)通过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国家认定,每个市(州)创建1所及以上一类省级示范幼儿园,每个县(市、区)创建1所及以上省级示范幼儿园,每个乡(镇)建成1个及以上农村幼儿园集团化管理资源中心。 “十四五”期间,贵州继续实施学前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着力补齐学前教育短板,健全普惠性学前教育保障机制,提高普及普惠水平,提升幼儿园保教质量,加快建设特色教育强省,助力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