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节:“党社联建”赋能乡村振兴
本报讯(记者 高大涛)近年来,毕节市坚持党建引领,强力推进党支部领办集体合作社,全面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实现强村与富民“双赢”,助推了高质量脱贫,厚植了乡村振兴基础。目前,全市共建立党支部领办集体合作社7229个,覆盖3289个村,入社群众74.4万户300.6万人,2021年村级集体经济年收入达5.47亿元。
坚持“四级联动”,高位统筹全市推进有策。市级抓谋划。在2017年选择350个村开展试点基础上,相继出台一系列政策文件、管理办法、章程制度,不断强化乡村干部业务培训,通过专题会议、专项督查、定期调度等推动领办工作落地落实,市级财政每年拿出1000万元专项资金对村级集体经济年经营性收入好的村进行奖励扶持,持续推进党支部领办集体合作社发展壮大。县级抓统筹。对事关合作社发展成败的产业选择、品牌打造、市场对接、政策支撑、基础配套等重大事项,由县级层面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用好产业专家团队、科技特派员、乡镇科技副职等“三农”服务力量,开展业务指导和技术培训。乡镇抓实施。以乡镇为单位,统筹为各村合作社安排财政资金、项目资金、社会资金,统一安排农技服务,统一盘活农村闲置资产,统一负责合作社章程审核、资源评估、项目论证、收益规范、财物管理、文档保管。按照“强带弱、产业联合”等方式,探索建立乡镇联合社,组织区域内合作社开展多领域、多方式联营合作,全市累计成立乡镇联合社114个。村级抓执行。充分发挥党支部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将扶持资金、村集体闲置资产和资源等量化入股,鼓励党员干部、能人带头领办,广泛组织发动群众参与,吸纳所有集体成员参加,共同抓好集体合作社工作。
坚持“四个结合”,合作经营带动致富有方。产业和市场相结合。支持村集体合作社立足市场需求,探索景区带动型、高效农业型、资本撬动型、乡村旅游型、加工贸易型等各具特色的发展路子。全市党支部领办集体合作社中,发展乡村旅游的86个、发展种养殖及农产品加工的3923个、发展建筑运输等行业的226个。生产和经营相结合。通过自主发展、联合经营、生产服务、返租倒包等模式,引导村集体合作社拓宽产业幅,延伸产业链。发挥各种生产经营模式的优点,最大限度调动群众,保障集体和群众利益。机制和利益相结合。注重规范运行管理,指导合作社依法依规建立法人履职、监事履职、年度报告、清算分配、财务、审计等制度。注重完善利益联结,普遍建立“217”分配机制,纯收益20%留存发展、10%奖励分配、70%按股分红,村集体分红部分拿出一定比例投向村内公共设施和公益服务。奖励和激励相结合。将村干部和经营管理人员报酬同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的发展绩效挂钩,鼓励符合条件的地方运用市场机制,实施股权激励、分红、绩效等中长期激励机制。
坚持“四个突出”,共建共享强村富民有效。突出支部领办。明确村党支部领办责任,村党支部书记通过法定程序担任理事长,鼓励村“两委”成员、合作社管理人员出资入股,引导村组干部全部参与合作社事务。目前,全市村“两委”成员及村集体合作社其他管理人员共出资入股2.8亿元。突出共同富裕。在村民全部加入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的基础上,发动村民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社,确保入社率不低于10%,持股占比不低于40%。采取财政扶持资金折价量化到户入股等方式,确保脱贫户100%入社。突出固本强基。通过村(社区)换届,建强村党组织,建设发展型村干部队伍,进一步强化组织服务、规范运行机制,有效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不断厚植基层基础。突出乡村治理。组织发动村民成为党支部领办集体合作社的社员,使党支部与群众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紧密,借助分红、“党建+积分”等治理方式,强化党支部的政治功能,不断提升群众参事议事的参与感、认同感,乡村治理效能不断增强。
来源:毕节日报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