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有所盼 政有所为
——2021年铜仁市民政工作回顾

民有所盼,政有所为!一起回首2021年铜仁民政工作“成绩单”。
2021年,全市民政系统情系百姓,服务民生, 用一串串惠民数据、一个个惠民项目、一项项惠民举措向社会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民生成绩单。
这一年,全市民政聚焦特殊困难群体,巩固脱贫攻坚兜底保障成果取得新的成效。
特殊群体救助关爱保障全面落实。2021年,全市共保障城乡低保对象30.81万人,特困供养对象1.31万人,累计发放城乡低保金11.13亿元,特困供养金1.6亿元;实施临时救助1.53万人次,为3032个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未成年人发放了保障金。
民政兜底保障政策精准落实。在4个县稳步推进审批权下放先行先试,改革试点启动以来,试点单位救助对象认定精准率从72.1%提高到94.3%,群众满意率从67.5%提高到95.9%。通过区县多次排查、市级3次督查,全市新增城乡低保对象6362户23755人,退出21990户65827人。
社会组织助力乡村振兴高效落实。全年共引导65个社会组织参与巩固脱贫攻坚助力乡村振兴,通过开展产业帮扶、捐赠帮扶、志愿帮扶等多种帮扶形式,共投入资金、物资共计4598万余元,受益群众达10.73万余人。
这一年,全市民政聚焦构建社会治理新格局,基层社会治理水平实现新的发展。
村居“两委”换届顺利完成。印发了《铜仁市第十一届村(社区)“两委”换届选举工作方案》,成立市级换届选举专班和市级督导指导组,多次统筹调度、督促指导村级换届选举,为村级换届选举把好人员“入口关”,顺利完成换届选举,支书、主任“一肩挑”占比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实现了村(居)民委员会成员“两降一升”目标任务,成功命名了395个市级村规民约(居民公约),配合司法部门创建了3个国家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
基层社会治理水平明显提升。指导松桃和玉屏分别申报了1个国家级和谐社区;平安民政和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效,安置地社区治理三年提升行动有序推进,“四安家园”建设硕果累累。铜仁市“四抓四促”铸造“四安家园”经验,被民政部载入《民政工作选文》推广。
智慧社区建设持续深化。完成碧江区矮屯社区等5个智慧社区试点工作和平台试点应用,完成10区县10个安置地社区集约化试点平台建设,手机终端全面上线。目前智慧社区平台系统采集人口数据6万多人,接收居民上报事件200余起,疫情排查100多次,接入社区资源视频监控150多路,达到了动态监控、精准定位、及时预警的良好效果。
社会工作和志愿服务能力显著提升。社会工作机构发展到16家,志愿者注册人数发展到58万人,志愿团体发展到3254个,服务项目达10907个,新设置的7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街道已全部设立社会工作和志愿服务站。争取社会工作项目资金225万元,在安置点实施“社工黔行”“三区计划”等社会工作项目15个,为安置地社区老人、留困未成年人、贫困家庭提供社会工作专业服务,共同帮助搬迁群众解决“融入难”问题。
社会组织监管强劲有力。联合市委政法委、市委宣传部、市公安局等18部门联合开展打击非法社会组织专项活动,共打击整治非法社会组织11个,开展“我为企业减负担”专项行动,规范行业协会商会收费行为,惠及企业2648个,为企业减轻负担649万余元。开展“僵尸型”社会组织专项整治行动,全市共清理“僵尸型”社会组织207个。
这一年,全市民政聚焦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养老服务事业发展实现新的突破。
养老事业基础不断夯实。投资23.63亿元,推进一批康养产业项目落地建设,建成松桃、玉屏、德江等一批民政福利园区。打造了碧江区老年养护楼、松桃自治县社会福利院、玉屏自治县老年养护楼、思南县社会福利院、万山区老年养护楼5个集中特困失能照护中心。争取到上级养老项目15个,组织实施改造护理型床位1338个,总投资达8770万元。全市现有机构养老床位数2.35万张,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床位数近36张。
养老队伍建设不断加强。积极探索“政校企”合作模式,与贵州健康职业学院、铜仁职业技术学院深度合作,采取工学结合、分类培养等方式提高教育培训实效。开展全市养老护理人才技能培训竞赛1次,参加省、市养老护理人才培训共计295人次。
养老服务改革不断深化。依托梵净山独特的资源禀赋,积极引进省内外具备实力的养老企业,支持养老机构规模化、连锁化、品牌化发展,加快培育和引进一批创新能力强、信息化应用水平高、品牌知名度广的创新型养老服务企业。碧江区康养小镇开工建设,铜仁市老年公寓养护楼装修完成,有序推进市场化运作。
这一年,全市民政聚焦群众关切,基本社会服务实现新的跨越。
婚俗改革创新推进。印发了《深化婚前辅导、倡导婚俗改革、建立“平安幸福家1314”服务机制的通知》,铜仁市“平安幸福家1314服务机制”为平安铜仁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加快推进。批复成立了铜仁市未成年人保护委员会,建立完善了未成年人保护领导协调机制,先后印发了《铜仁市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专项工作方案》《铜仁市四类特殊未成年人关爱救助保护工作方案》等10余项制度机制。开展未成年人基础信息汇聚采集93.6万余条,春晖守望项目成为全省未成年人保护唯一试点项目,“童伴妈妈”项目惠及5000余名留困未成年人,《石阡“三好”机制惠及农村留守未成年人》经验做法,获全省2021年深化改革优秀案例。
殡葬服务改革持续推进。制定印发了《铜仁市安置点惠民殡葬补助暂行办法》,惠民殡葬补助扩面提标,覆盖率从兜底型逐步拓展到普惠型,补助金额从1200元提高到5000元。争取资金150万元,在松桃自治县、思南县、石阡县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建设集中治丧服务场地,切实减轻易地扶贫搬迁群众丧葬负担。出台了《铜仁市殡葬业价格秩序公益性安放设施建设经营专项整治工作方案》,狠抓殡葬行业和违建墓地专项整治。
慈善福彩事业发展不断推进。接收苏州、东莞慈善捐助款物合计约1600万元,争取到慈善项目59.4万元,联合各级慈善总会、社会组织和爱心企业开展慈善福彩“金秋助学”,资助贫困大学新生1086人,发放资金410万元。
莞铜东西部协作务实推进。莞铜两地民政代表团双方互访考察学习,制定印发了《东莞市结对帮扶铜仁市社会工作服务方案》,签订了莞铜民政《“十四五”时期莞铜东西部协作框架协议》,累计实施社会工作协作资金60万元。(杨铜琴)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