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贵州频道>>花溪视窗>>新闻资讯

奋力打造现代高质量产业园区

——贵阳市花溪区石板现代商贸服务园发展观察之一

2022年01月26日11:19 | 来源:贵州日报
小字号

10年前,这里是一片荒坡;如今,这里人旺业兴,每天车流量数万辆,人流量10余万人。

10年前,村民们望山兴叹、见石发愁;如今,产业反哺农业,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2万元。

10年前,这里是因贫困而闻名的“潲水村”;如今,这里已蝶变为贵州民营经济集聚高地。

这里就是位于贵阳、贵安结合部的贵阳市花溪区石板现代商贸服务园(简称石板园区)。

10余年来,来自天南海北的上万家企业在此扎根,创建了西部最大的农产品一级批发市场、工程机械市场,全国排名第五的二手车交易市场,贵州最大的五金机电、钢材、铝材、石材、建材、木材等13个大型专业市场,带动就业数万人。

2021年,石板现代商贸服务园营业额达481.9亿元。

园区核心区合朋、羊龙、花渔井、摆勺等村寨已从10年前的贫困村华丽转身为全省有名的小康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3万元。其中,合朋村村民的大米等都由园区企业承担,55岁以上的老人还有生活补贴,本村学生考上大学,其学费由企业补贴。家家户户都有小轿车,全村劳动力实现100%就近就业创业。

该园区的发展模式、发展速度受到省内外有关领导及专家的高度重视和好评。我国知名经济学家厉以宁调研后,称该园区是“贵州园区建设的典范”。

点石成金 十年“磨”一园

石板镇,顾名思义,山多石多。园区所在的合朋、羊龙、花渔井、摆勺等村寨,土地石漠化严重,一方水土难养一方人。如何“靠山吃山”,成为石板人渴望破解的难题。

2010年12月1日,省政府召开支持贵阳发展石材产业专题会,明确把石材产业列入全省建材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重点产业和项目。经过论证,园区规划建在贵阳市花溪区石板镇、金竹镇之间的19.8平方公里区域,两地各取一字,名曰“金石产业园”(即石板园区的前身),并纳入贵州省重点项目。

一项新产业引领一个工业园区、一个工业园区繁荣一地的大幕由此拉开。2010年,园区正式开建,不到半年时间,便与国内外20多家企业签订了投资合作协议,石材加工销售区、钢材加工及销售区、工程机械、二手车及商用车、农副产品物流区先后形成,当年实现产值70亿元,创造了园区建设的“石板速度”。2011年,石板镇在花溪区五大主体经济指标中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速、GDP增速均排名第一,被评为花溪区“五虎上将”之一,改变了长期挂末的局面。

10余年来,石板园区在大力招商引资的同时,园区民营企业聚才引智,抱团集聚,使园区加速崛起,形成了业态多元化的特点。截至目前,园区入驻省内外商会共12家:贵州省汽车流通协会、贵州省湖北商会、贵州省福建总商会、贵州省福建泉州商会、贵州省装饰材料协会、贵州省石材流通商会、贵州省木材流通商会、贵州省五金建材流通协会、贵州省福建南安商会、贵州省蔬菜流通协会、贵州省江西商会、贵州省照明电器商会;聚集八大业态:农产品销售、二手车及商用车销售、五金机电销售、汽配销售、石材销售及加工、建材销售及加工、工程机械销售、钢材加工及销售;13个专业市场:地利农产品物流园、天利机电城、亿隆建材城、天合建材城、二手车市场、摩托车市场、五金机电市场、钢材市场、工程机械市场、欣格市场、西部建材城、西部石材城、天合汽配城,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特色轻工和商贸物流全产业链条。

如今,行走在石板园区,就如同走进一个生机勃勃的现代商贸超市。统计资料显示,石板园区现已入驻各类大中型民营企业和经营户10265家,其中公司有3977家,个体经营户6288户,二、三产业年产值近600亿元;园区日均人流量超过10万人,车流量2万余辆,带动就业上万人,成为带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四梁八柱”。

集聚发展 构建民营经济发展高地

石板园区是在贵州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大背景下产生并迅速发展起来的。10余年来,园区建设和发展突飞猛进,民营经济是中坚力量,其培育模式打破常规,并在建设模式、招商引资模式和融资模式等方面呈现出自己的特点,引入了大量优质民营企业向园区集聚,壮大了园区实力,拓展了园区发展空间,催生出“三大效应”。

民营经济集聚效应——入驻园区的企业,百分之百是民营经济。贵州省湖北商会、贵州省福建总商会、贵州省汽车流通协会等12家商会、协会入驻园区后,采取“以商招商、品牌招商、引进同乡同行商户”等方式,迅速集聚起1万多家中小企业和商户,形成了8大业态13个专业市场,展现出商业兴旺的生机和民营经济的活力。

腾笼换鸟效应——在石板园区,因贵阳旧城改造需要而搬迁至此的有地利农产品物流园、二手车市场、工程机械市场、钢材市场、五金机电市场、西部国际建材城等。数千家经营户没有向政府伸手,而是自筹资金搬迁至此,为贵阳市中心城区改造、治理“城市病”作出了巨大贡献。据二手车市场粗略统计,2010年,该市场300余家商户整体搬迁至园区,为政府节约搬迁费用近1亿元。

商业反哺“三农”效应——以园区核心区合朋村为例,10年来农民年人均纯收入从3000元增加到3万元,由贫困村一跃成为远近闻名的小康村,村民还可享受到土地流转收益、房屋及经营场地租金、企业分红、就近就业、子女上大学学费补助、55岁以上村民生活补助等多重福利。园区建设和发展给当地村民带来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村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日益增强。

融资难、融资贵是民营经济发展的“痛点”,为克服资金压力、抱团取暖,园区各市场主体积极开展金融创新,自发建立了4.6亿元的资金池,主要用于园区项目土地招拍挂,形成互帮互助抱团发展的良好氛围。目前,园区企业对园区发展充满信心。

龙头带动 特色商贸一枝独秀

近日,贵阳地利农产品物流园果蔬交易大厅内人潮涌动,蔬菜大户李传明正指挥100多名工人开展打包、装箱等工作,数辆大挂车随时待命,当天就有近百吨各种蔬菜发往山东、四川、陕西等地。

如今生意做得风生水起的李传明,原来是贵阳三桥果蔬市场的小菜贩,自从搬到地利农产品物流园后,他实现了从零星销售到大批量销售的华丽转变,“我也没想到,销量暴涨时日发货量可达100多吨,蔬菜品种多到我自己都数不清。”

第一批跟随贵阳地利农产品物流园来到石板园区经营的水果批发大户陶勇,蔬菜批发大户张洁、杨兰艳、黄启才等人,谈及他们经营规模的10年变迁,都是感慨万分:“我们曾经都是小商贩,从没想过能变成大批发商,销售额和收入增加几十甚至上百倍。”

这些变化,源于贵阳地利农产品物流园这个“龙头”的带动。

“作为贵州人的‘菜篮子’‘果盘子’,贵阳地利农产品物流园肩负着保供稳价的民生重任。作为国内农产品流通行业龙头企业之一,我们始终致力于发挥平台优势,在帮助黔货出山的同时,推动农业产业现代化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贵阳地利农产品物流园负责人宋海江说,10年来物流园积极整合产业优势资源,带动销售大户聚焦黔货,通过订单农业、供应链金融、科技赋能、产品赋能、品牌赋能和集采购、加工、配送、销售等为一体的多元化农产品流通综合服务,推动贵州农业产业现代化发展。现在,每年5月至10月,数百万吨贵州农产品从贵阳地利农产品物流园走向了全国商超和市场。

贵州合朋二手车市场,是石板园区的另一个“龙头”。2009年6月,贵阳市委、市政府发布综合治理花溪大道、“疏老城、建新城”的战略部署,在市政府的引导下,贵州省汽车流通协会带领多家汽车经销商落户石板园区,并成立贵州合朋二手车市场交易有限公司。此举不仅缓解了花溪大道的交通压力,更为贵阳二手车行业谋得了更大的成长空间。10年来,市场累计投入资金8.2亿元,签约二手车商户400余户、商用车商户100多户,从业人员近万人。2021年,完成二手车交易12万辆,交易额达78亿元,位列全国二手车交易市场百强第五名。

贵州天利机电市场,是西南地区最专业、配套最齐全的工程机械机电市场,商业形态覆盖工程机械4S店、工程机械展销区、配件区、矿山及石材机械区、物流区、写字楼、商务酒店、人才培训基地、金融服务等,现已有入驻商户1300余户,其中有国内一线品牌上百个。2016年建成以来,累计上缴税收7000多万元,实现就业人数5000多人。2021年,实现销售收入约40亿元。

原贵阳市五金机电市场,主要散落在花果园、山林路、头桥、罗汉营、沙冲路、解放路等街道和居民区,这些“马路市场”由于缺乏统一规划,小、散、乱、脏、堵,既影响市容市貌和城市建设,又严重制约了产业规模化发展。2012年,贵阳市五金机电市场搬迁至石板园区,成为一个专业化、品牌化、规模化、集聚化、生态化的大型五金机电市场。10年来,市场累计投入资金近10亿元,引入商户1000多户,解决就业3000多人,2020年实现销售产值近40亿元,是贵州最大的五金机电市场。

2020年,一列满载俄罗斯板材的铁路班列,从俄罗斯列索出发,穿过哈萨克斯坦,由新疆阿拉山口入关,最终到达贵阳花溪改貌站,此次板材专列的开通是石板园区天合建材城的杰作。天合建材城占地166亩,总投资4亿元,入驻商户400户,2020年销售产值26亿元,是贵州木材交易行业的“头部市场”之一。贵州省木材流通商会会长夏凯表示,以往贵州木材商户个体采购量小,在国内根本没有竞争力,后来贵州木材流通商会以天合建材城为基础,引导成立了进出口公司,积极与国外工厂对接采购,减少中间流通环节,直接服务于市场内的商户,大大提升了贵州木材行业的业界话语权。

在石板园区,上述龙头企业还有不少,他们已经成为助推石板镇区域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

石板园区企业家们表示,石板园区是一片充满活力的热土,过去10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民营经济在这里集聚和裂变,将一片不毛之地打造成一个经济高地,部分企业还成长为全省行业的龙头,写下了“点石成金”的传奇故事。未来10年,在“强省会”行动引领下,园区企业将立足创新创业,以高质量发展倒逼企业或产业转型升级,奋力为打造千亿级产业园区再立新功。(黎娅茹、冯蕾、杨情丽)

(责编:李永馨、陈康清)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