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贵州频道>>洞天福地·花海毕节>>强市建设

威宁自治县新发乡

土地破碎山区走出特色振兴路

2022年01月06日07:18 | 来源:贵州日报
小字号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周阳 谢朝政 顾野灵

满载佛手瓜的车辆从村口缓缓驶出,油门的轰鸣声消失在山间……“还不能休息,马上又要再装一车货物,贵阳的买家在催了。”威宁自治县新发乡田边村党支部书记李吉亮说。

“今年的菜架子搭得晚了些,但收成不错,亩产近2500公斤。”每每看到佛手瓜被装运出山,李吉亮总是欣慰不已。

“要知道,我们村里人均耕地面积只有0.7亩,产业发展成当前规模可不容易。”当了14年村党支部书记的李吉亮感慨,该村耕地总面积2020亩,坡度25度以下的只有不到200亩。但就是在这沟壑纵深的土地上,田边村的佛手瓜产业发展得如火如荼。

在喀斯特地貌显著的新发乡,取得巨大变化的不止田边村。

新发乡海拔落差最高达1400米,莽莽大山又将这里隔绝成一座“孤岛”,传统庄稼在这片破碎的土地上广种薄收。

新发乡党委书记马力说,面对“山地劣势制约农业增收”这一难题,坚强的新发人没有停止过探索脚步。

在探索过程中,新发乡先后发展过辣椒、猕猴桃、半夏、养蜂等产业。但封闭的交通条件限制了农产品出山,导致该乡有订单不敢接,最终以失败告终。

“先修路,把人留住,再谋产业,共同致富。”2017年以来,新发乡先是发动“交通大会战”项目,接着实施水、电、房等基础设施建设,全乡31个村(社区)发生了巨大变化。

日益完善的基础设施,让这片沉寂多年的破碎土地有了发展产业的必要条件。

经过多次调研,新发乡找到了在土地破碎山区破题发展的突破口:因区域施策,把全乡分为高、中、低3个海拔带,差异化布局软籽石榴、佛手瓜等产业;因村施策,一村打造一个特色产业,做精做强。

2017年,在全乡产业发展会上,龙滩村党支部书记曹顺友领下了种植300亩软籽石榴的任务。该村农户李正员不仅与村干部一起到云南省会泽县拉苗,还将自家20多亩土地全部种上石榴。

“村里免费出苗,提供技术,回收产品,我有啥担心的?”站在高过头顶的石榴树丛中,李正员满脸笑意。在刚过去不久的石榴采收季,李正员卖了5吨石榴,赚了近6万元。

“全村2280亩的耕地有1900多亩种石榴,家家户户都参与!”曹顺友说,石榴的规模化发展,让村民的钱包鼓了起来。

看着新发乡的产业渐有起色,马力又思索出新路径。

2020年初,经过多次考察学习后,新发乡采取核心区域集中种植与零散地块分散种植相结合的方式,在全乡适宜土地种下了5000亩佛手瓜。乡合作总社统筹带领各村分社进行种植和制杆,并对种植户提供技术,产品保底回收。

“经过规范管理的佛手瓜幼苗种下去后能生长10年,一家人只要种上5株,收入足够买头肥猪过年了。”李吉亮说,2021年,田边村把“挤”出来的124亩土地全部种上了佛手瓜,当年共销售产品7.5万公斤。今年,新发乡还与贵州芳香园民族特色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贵州威宁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共同投资,在县城建成佛手瓜加工厂,延伸产业链。

立足山地特色,紧盯市场导向,新发乡及时调整产业布局,发展订单农业。“现在除了佛手瓜和石榴,我们还有马铃薯、冷凉蔬菜、蛋鸡养殖……”新发乡乡长王景细数该乡特色产业,还未数完,手指已经不够用,“一共5.33万亩!”

如今,这片土地破碎的山区,早已换了模样。山地特色产业的星星之火唤醒了这片沉寂而又倔强的土地,为新发乡阔步迈向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支撑。

(责编:顾兰云、陈康清)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